張 寧梁 盟
(1.山東農業大學圖書館,山東 泰安271018;2.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遼寧 大連116035)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又稱為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是科睿唯安公司推出的對科研機構研究成果及學科發展態勢定量分析和評價的工具,也是“雙一流”建設中對一流學科評價的極為重要的參考依據。ESI在統計SCI和SSCI收錄的1.2萬余種期刊,10-11年的論文(包括Article和Review)數據基礎上,按照被引頻次高低排序,確定包含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等專業領域在內的22個學科中居于世界前1%的研究機構等指標。目前國際范圍內普遍以學科是否進入ESI前1%作為衡量研究機構科研績效、國際影響力和學術聲譽的標尺之一。ESI每兩月更新一次數據,所以ESI前1%閾值和科研機構排名都會有變動,為未進入學科前1%的研究機構提供了機遇和可能。
如何分析高校未進入ESI前1%的潛力學科,利用專業的情報分析方法構建科學的學科競爭力分析體系、查擺學科與ESI前1%科研機構的差距、有計劃地培育潛力學科,成為高校學科發展關注的重點。對有可能入圍ESI前1%的潛力學科進行評價,做好針對潛力學科的情報服務,更好地推動學校的“雙一流”建設,也成為高校圖書館近年來的服務內容。筆者旨在通過山東農業大學圖書館服務ESI潛力學科的實證研究,探討服務ESI潛力學科的思路與方法,為高校學科建設提供更有力的理論依據和信息支持。
潛力學科通常是指在本機構范圍內未進入但有很大可能入圍ESI前1%的學科。目前國內學者對于潛力學科的預測開展了許多研究,筆者對幾種方法進行了梳理。
(1)2012年中國農業大學陳仕吉老師采用的學科欠缺度法:

Pd值越小表明該學科與ESI越接近。
(2)2015年趙元斌老師采用的潛力學科定標法:

規定當比值小于1且在0.6—0.8區間時,可判定為某機構的潛力學科。
(3)2016年東華大學任瑞榮老師采用的學科潛力值法:

潛力值越大越接近ESI。
(4)2017年南京師范大學汪莉老師采用的學科相對引用值法:

當Pi值介于0.7-1時,可視為潛力學科。
綜上,潛力學科識別的根本在于比較本機構某特定學科的總被引頻次與ESI前1%排名末位的機構總被引頻次的差距。較多學者采用機構某學科總被引頻次與ESI該學科最低門檻值進行比較,比值大小與該學科進入ESI前1%的可能成正比,比值越大則表明該學科越接近甚至入圍ESI前1%。
因此,筆者沿用的學科潛力值的計算公式為:

ESI平臺只能檢索獲取入圍前1%的機構的學科總被引頻次,未入圍前1%的機構可以通過WOS或者INCITES實現。利用WOS中ESI期刊、年代以及文獻類型(只勾選Article和Review)的組合篩選,或者利用INCITES年代篩選以及文獻類型的選擇,可以模擬ESI總被引頻次數據。
筆者采用INCITS平臺獲取總被引頻次這一數據,預判潛力學科采用INCITES中“2008.1.1—2018.10.31”10年零10個月的數據。入圍ESI該學科最低門檻值來源于ESI平臺2019年1月更新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INCITES和ESI兩個數據庫不一致,INCITES來源于WOS的7個子庫,而ESI來源于WOS的SCI和SSCI在內的2個子庫。由于數據的差異性,INCITES導出的總被引頻次會比ESI多。所以當利用INCITES數據計算出的學科潛力值等于1時往往并不意味著該學科已經入圍ESI前1%,是否進入前1%需要到ESI平臺再次驗證。
山東農業大學目前有3個學科進入ESI前1%,分別是: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以及化學學科。為了解山東農業大學的潛力學科,筆者調取其他19個學科INCITES中的數據,并結合2019年1月更新的ESI門檻值數據進行對比,得出學科潛力值。筆者剔除了學科潛力值小于0.1的數據,得出山東農業大學潛力學科TOP7。從表1數據可知,山東農業大學目前有4個學科相對其他學科更有潛力入圍ESI前1%,分別是環境科學/生態學(0.65)、工程學(0.65)、生物學與生物化學(0.52)以及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0.43)。

表1 山東農業大學潛力學科TOP7
山東農業大學有3個山東省“雙一流”學科,包括作物學、園藝學以及植物與動物科學。ESI潛力學科的識別為學校進一步推動雙一流學科建設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提供了可信依據。
ESI數據每兩個月更新一次,每次的數據和高校排名都會有變化,通過潛力值數據的動態監測分析,用數據說話,更能揭示潛力學科發展的進展和走勢。本館注重對ESI每期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方便學校實時了解學科變化以及更合理地規劃下一步學科發展。

圖1 山東農業大學4個潛力學科19個月動態走勢
圖1 數據顯示了2019年1月份開始到2020年7月間,山東農業大學4個潛力學科的動態走勢,能夠直觀地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學科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走勢強勁,越來越接近ESI前1%。某些學科卻偏離了正常的向上軌道,沖勁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ESI中的底層數據是固定在10-11年之間,非連續累加,所以隨著數據更新,會剔除年代較久的數據,倘若剔除數據中恰有幾篇高被引論文,可能會導致總被引頻次驟減。實時動態監測發現,山東農業大學的4個潛力學科中,環境科學/生態學表現最好,向上勢頭強勁,是最有可能入圍ESI前1%的學科。
圖書館可基于文獻計量理論開展一系列情報服務,深入挖掘學科的發展態勢。通過校內各單位對ESI某學科的貢獻度研究,可以梳理各學院對該學科的貢獻,側面評估學院及教師的學術表現,對學校將來規劃學科及學院的發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本館所作的貢獻度分析包括了發文貢獻度分析和被引頻次貢獻度分析,通過這一橫向對比,可以了解某潛力學科以學院為單位的科研產出以及科研影響力情況。圖2為本館所作的2019年5月校內單位對ESI環境科學/生態學的被引頻次貢獻度分析,INCITES數據為“2008.1.1-2018.12.31”間這11年的數據,ESI數據為2019年3月數據。從數據來看,共有11個校內單位對環境科學/生態學潛力學科有貢獻,其中資源與環境學院對環境科學/生態學貢獻最大,也從而證明了,一個學科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所有學院共同努力的結果。

圖2 山東農業大學校內單位對ESI環境科學/生態學的被引頻次貢獻度分析
在實際工作中,本館借助于EXCEL對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匯總,即使這樣,數據也不能直接拿來分析,需要人工進一步“清洗”,從而得到更為準確的數據。筆者歸納了易出現問題的情形:第一,作者在標注單位信息時只注明“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未標明具體學院信息,無法歸屬到具體學院。第二,作者姓名拼寫錯誤和通訊作者標注錯誤。如果出版的原文已經錯誤,需要聯系出版社發布勘誤聲明。如果是WOS數據庫人工標引錯誤,可以通過WOS數據庫申請修改。
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深層次的潛力學科學術影響力分析,協助學校了解ESI潛力學科發展的能力、優勢與弱項。目前本館定期推出《山東農業大學潛力學科競爭力分析報告》,以WOS、INCITES以及ESI數據為依托,從收錄論文數、總被引頻次、CNCI值(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高被引論文數量、載文期刊分析、主要貢獻作者分析、合作機構分析、國內農林院校對比分析、省屬院校對比分析幾個方面入手,客觀呈現山東農業大學4個潛力學科的整體科研產出及引文影響力。
報告展示了學校大多數學者選擇期刊的習慣,以及高被引論文的發表期刊,可以為學校引導教師選擇投稿期刊和教師下一步的論文投稿提供方向。對高貢獻作者的深入挖掘,可以幫助學校為進一步培育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提供參考。合作機構以及橫向、縱向目標高校信息的挖掘,可以幫助學校學者選擇合作的科研機構。同地區以及同行業的目標高校對比,可以幫助學校更清晰地意識到潛力學科在山東省高校范圍內、國內農林高校范圍內所處的水平與位置,制定更符合學科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動潛力學科早日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
實際工作中,筆者發現許多學者是不清楚ESI學科如何分類的,WOS和ESI分屬完全不同的學科分類體系,WOS體系下有176個科研方向,同一種刊物可能隸屬于不同的學科,存在交叉。ESI下設22個學科,按照期刊進行學科歸屬,每種期刊均對應唯一的一個ESI學科。比如期刊《Sustainabili?ty》,在WOS中屬于“GREEN&SUSTAINABLE SCI?ENCE&TECHNOLOG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S”兩個學科,而在ESI中屬于“ENVIRON?MENT/ECOLOGY”學科。另外,ESI中有一個學科是綜合類學科,NATURE等刊物則屬于這個學科,這類期刊的分類方法是把刊物內的每一篇文獻分到22個學科里,所以會出現同一種綜合類刊物分屬于不同ESI學科的情況。為幫助學者了解某本期刊所屬的ESI學科,選擇更合適的投稿期刊,山東農業大學圖書館定期推出《ESI分學科期刊名單》,放置在圖書館主頁醒目的位置,同時,印制紙質版期刊名單,發放到各個學院,加大宣傳力度。
本館ESI潛力學科的期刊指南從ESI以及JCR兩個維度綜合推薦,列出ESI及JCR某學科TOP50%期刊。ESI是以被引頻次高低排序的,WOS里的JCR平臺則是以影響因子高低排序,我們會分別標注出前10%和前20%的期刊,重點推薦。指引學者發表在國際聲譽較高,能提高學術影響力的優質期刊。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發文需求選擇目標期刊,提高科研成果的學術影響力,進而提高論文的被引頻次。
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潛力學科的發展也要依賴于信息資源的建設水平。滿足學者的科研文獻需求,是ESI學科建設的重要基礎。本館對館藏情況尤其是電子資源進行了梳理,分析了已購資源的分布與潛力學科的匹配程度,對學院迫切需要的但是本館未采購的資源進行調研,優先保障ESI潛力學科的發展,積極向學校申請預算予以采購。比如,在調研我校潛力學科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的學者需求時,老師們表達了需要利用“Annual Reviews”數據庫檢索文獻的意愿,它是包含生物醫學、生物工程、生物學等學科在內的綜述期刊庫。2019年本館采購了該庫,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者對專業資源的需求。
另外,本館利用微信建有圖書館學科服務群和山農教師圖書薦購群,微信群由信息咨詢部和資源建設部的館員分別進行管理,同時針對老師需要的資源和文獻實時進行反饋。在受經費約束的條件下,本館會通過原文傳遞、館際互借、讀秀等方式作為補充,滿足教師的資源需求。
ESI潛力學科服務對館員的業務素養要求較高,如何提供高質量、專業化,切實滿足學科需求的深層次服務,也是現階段學科服務團隊需要攻堅的難題。本館在全館范圍內選拔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館員為該潛力學科服務,專門服務相關學院。每年招聘的時候按照學科發展的重點,招聘具有學科背景的高學歷人才,為持續做好ESI潛力學科服務提供人才保障。2019—2020年間,本館招聘了3位分別來自資源與環境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可以更好地為潛力學科提供專業化精準化的學科服務。此外本館采取老帶新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等方式提高學科服務團隊的圖書情報知識水平。同時,鼓勵學科館員通過參與學院的會議、課題組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科服務的業務能力。
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和情報服務中心,肩負著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責任。圖書館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新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效果,更好地為學校開展ESI潛力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持。為ESI潛力學科服務不是一朝一夕短時間就能完成的,需要廣大學科館員集思廣益、團結一致,不斷探索服務內容與服務方式,借鑒其他高校先進服務經驗,提升圖書館在學校ESI學科建設中的形象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