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吳滿妹,賈金虎
(萍鄉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西 萍鄉 33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急性加重期慢阻肺(AECOPD)患者通常存在痰黏稠、排痰困難等癥狀,增加治療難度,延長住院時間,因此,快速清除痰液、暢通氣道至關重要[1]。傳統的體外輔助排痰,口服、靜脈、霧化吸入給藥等祛痰方法療效有限,目前,采用0.9氯化鈉溶液經鏡下支氣管鏡肺泡灌洗(BAL)術是快速有效的祛痰手段,已廣泛應用于臨床[2]。但COPD患者氣道痙攣,氣道深部及小氣道內的痰液、痰栓仍得不到有效清除[3-4]。乙酰半胱氨酸為黏液溶解劑,可必特為速效支氣管舒張劑,本研究將二者聯用進行BAL,并分析其對AECOPD的治療效果,以期為AECOPD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治療的AECOPD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7~79歲,平均(65.89±6.32)歲;急性加重次數1~3次/年,平均(2.69±0.29)次/年;病程4~30年,平均(12.45±4.30)年。實驗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6~78歲,平均(65.73±6.40)歲;急性加重次數1~3次/年,平均(2.45±0.37)次/年;病程4~30年,平均(12.41±4.59)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指南(2019年版)中關于AECOPD的診斷標準[5];②無心、腎、肝等重要臟器病變;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行支氣管鏡檢查禁忌證者;②存在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史者;③合并肺癌者。
1.2 方法兩組均進行抗感染、化痰止咳、氧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治療。在基礎治療后,實驗組左右肺各注入25 mL可必特溶液[5 mL可必特(英國勃林格殷格瀚,國藥準字H20100608)+45 mL 0.9%氯化鈉],以充分舒張支氣管,5 min后,在左右肺分別予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15 mL靜置10 min的乙酰半胱氨酸(ZAMBON S.p.A;注冊證號:H20150548)+185 mL 0.9%氯化鈉]100 mL行BAL術。對照組在基礎治療后于左右肺分別予以0.9%氯化鈉100 mL行BAL術。
1.3 觀察指標①癥狀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痰液性狀評分參照Miller分類法。痰液純凈透明記0分,具有少許膿性透明痰記1分,痰液膿性成分<2/3記2分,痰液膿性成分≥2/3記3分;咳痰難易程度評價。無痰記0分,痰液易咳出記1分,痰液咳出較為困難記2分,痰液咳出很困難記3分。比較兩組平均住院時間。②指脈氧分析:比較兩組BAL術中血氧飽和度情況。③BAL灌洗后5、15 min血氧飽和度(SpO2)變化情況。④臨床療效[6]:臨床癥狀消失,癥候積分率≥95%為治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癥候積分率≥70%為顯效;臨床癥狀好轉,癥候積分率≥30%為有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加重,癥候積分率<30%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治療前,兩組痰液性狀評分、咳痰難易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痰液性狀評分、咳痰難易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痰液性狀評分、咳痰難易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實驗組t值P值例數30 30痰液性狀評分(分)治療前2.32±0.48 2.40±0.51 0.626 0.534治療后1.69±0.61a 1.21±0.30a 3.868<0.001咳痰難易程度評分(分)治療前2.51±0.42 2.46±0.50 0.419 0.676治療后1.70±0.48a 1.23±0.35a 4.333<0.001平均住院時間(d)12.54±2.48 8.12±2.05 7.524<0.001
2.2 兩組SpO2指標比較BAL灌洗后5、15 min,實驗組Sp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SpO2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SpO2指標比較(±s,%)
注:BAL,支氣管肺泡灌洗術;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實驗組t值P值例數30 30灌洗前80.36±3.53 80.29±3.61 0.076 0.940 BAL灌洗后5 min 82.11±3.67a 90.18±4.01a 8.131 0.000 BAL灌洗后15 min 87.34±3.04a 94.32±4.97a 6.562 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AECOPD患者由于病情急劇變化,呼吸道內分泌物不斷增加并變得濃稠,很難排除體內,導致體內氧含量失衡,進而引發低氧和CO2潴留,加重氣道和肺組織損傷,嚴重者常伴有呼吸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7-8]。因此,如何促進AECOPD患者痰液的排出和改善低氧、CO2潴留狀態逐漸成為臨床治療的熱點。
BAL術是應用液體注入支氣管肺泡然后吸出氣道內黏稠分泌物的一種肺部疾病治療方法,可有效廓清痰液,暢通患者氣道[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痰液性狀評分、咳痰難易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痰液性狀評分、咳痰難易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BAL灌洗后5、15 min,實驗組SpO2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表明BAL對AECOPD患者具有較好的清理痰液效果,可改善患者通氣,加速患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分析原因為,BAL可稀釋患者氣道內黏稠痰液,促使肺重新擴張,加強換氣和通氣,促進氣道內有害物質和氣體排出,短時間內消除氣道梗阻,糾正內部低氧和CO2潴留狀態。可必特是常用的支氣管擴張劑,由硫酸沙丁胺醇和異丙托溴安復合而成。硫酸沙丁胺醇為選擇性支氣管興奮劑,可舒張氣道平滑肌,加速黏膜纖毛擺動,從而加強纖毛清除能力,抑制炎癥物質釋放[11-13]。異丙托溴安則可擴張支氣管,加速內分泌物排出;同時,其也可抑制乙酰膽堿釋放,降低迷走神經張力,從而抑制肺部5-羥色胺等活性物質釋放,降低氣道炎癥發生。乙酰半胱氨酸分子內具有活性的游離-SH基團,可直接分裂痰液中的黏蛋白和脫氧核苷酸鏈;同時,游離-SH基團能加速痰液中酸性物質分解,從而降低患者痰液的黏稠度,加速其排出氣道內[14-15]。另外,乙酰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的前體,易進入細胞內,可增加細胞內谷胱甘肽水平,進而起抗炎和抗氧化作用[16-17]。本研究未分析兩者聯合應用的安全性,在以后的研究中應擴大樣本量進行安全性分析,進一步驗證兩者臨床應用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AECOPD患者采用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可必特行BAL術治療效果確切,可促進黏稠痰液迅速排出,解除氣道梗阻,改善呼吸功能,加速患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且予以可必特舒張支氣管后提高BAL術中血氧飽和度,提高BAL術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