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佳
(松滋市人民醫院CT室,湖北 荊州 434200)
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指的是栓子進入腸系膜血管引起腸系膜血管供血不足,腸壁肌肉功能障礙發生急性缺血性壞死。該病急診檢查具有一定困難性,病情發展快,治療不及時可致死亡,因此,及時診斷具有重要作用。傳統開腹探查對機體傷害及不良反應較大,患者不易接受。隨著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CT在臨床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關于腹部CT檢查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診部接收的74例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診部收治的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持續性腹痛30例,初期陣發性,中期為持續性。疼痛位置:上腹部41例,全腹痛33例。部分患者伴有惡心、腹瀉、血便癥狀。20例患者伴有壓痛感、反跳痛;10例僅為腹部壓痛,無反跳痛;15例患者壓痛無明顯癥狀;10例患者高熱。根據患者及家屬意愿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7例。對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5~75歲,平均(46.2±5.4)歲;原發性高血壓9例,風濕性心臟病10例,腦梗死8例,肝硬化10例。研究組男14例,女23例;年齡24~78歲,平均(47.3±5.6)歲;原發性高血壓8例,風濕性心臟病9例,腦梗死11例,肝硬化9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DSA檢查確診為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②伴有刀割樣疼痛、絞痛、腹脹、嘔吐、排便困難等現象;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性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者;②中途退出者;③依從性不高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對照組檢查前行麻醉,減緩不適確保手術有效開展。于疼痛位置做切口,觀察腹膜狀態,清理殘留物。剖腹探查術:患者保持平臥位,確定病變位置。實驗室檢查包括全血白細胞計數、血清C反應蛋白、血清D-二聚體和尿淀粉酶升高。
研究組行急診腹部CT,患者呈仰臥位,足先進。引導患者深吸氣后屏氣,掃描腹部薄層,由T10椎體水平至髂嵴連線。參數設定:管電壓120 kV,電流150 mA,掃面層厚6 mm,準直器寬1.5 mm。造影劑:三代顯碘比醇90~100 mL,注射速度每秒4 mL。ROI為降主動脈,自動觸發閾值設置120 HU。掃描后選擇層厚1 mm,B30fmediumsmooth重建原始橫斷面薄層圖像上傳,創建冠狀面、矢狀面、VR血管成像。若病變位置難以清楚展現,考慮是否需采用其他方法。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診斷精準率、檢查時間、失血量、檢查費用;②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感染、高熱、腹腔內出血;③比較患者及家屬對腹部的CT檢查認識。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診斷結果比較研究組診斷精準率高于對照組,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失血量少于對照組,檢查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0.00%)明顯低于對照組(18.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患者及家屬對腹部CT檢查認識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腹部CT缺少認知,普遍認為兩種診斷效果一致,無需選擇腹部CT檢查;研究組患者及家屬認為急診腹部CT精準性更高且機體損傷小,能為醫生確診與治療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因此,有必要選擇腹部CT檢查。表明患者選擇何種檢查方法70%取決于患者及家屬對腹部CT的認知程度。

表1 兩組診斷結果比較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AMVO)分為動脈栓塞與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其中,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病理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后腸組織發生缺血性改變,腸黏膜先受累[1]。此時,伴有強烈的腸痙攣性收縮,患者腹痛嚴重且伴有嘔吐、腹瀉癥狀。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病理為原發性無明確病因,繼發性多發于腹腔內感染,門脈高壓癥引起的靜脈淤血、血流緩慢,手術造成的腸系膜上靜脈損傷,其他疾病引發的血凝異常[2]。因AMVO屬于嚴重急腹癥,臨床診斷時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盡早確診[3]。因治療時間緊迫,需在確診AMVO后及時治療,切除壞死血管和栓塞壞死的腸系膜,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AMVO具有發病突然、風險高的特點,及時診斷尤為重要。
傳統開腹探查與腸系膜血管造影對患者損傷大,通常,臨床針對上腹部病情不明,但病情比較緊急危險時會采取開腹手術探查從而確定腹部病變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方案[5]。但開腹探查風險較高(腹內感染、麻醉意外等)且無法避免。隨著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急診腹部CT在AMVO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T可精準確診有無栓子、閉塞、腫瘤侵襲,判斷缺血腸袢從而確定缺血病因,觀察腸缺血并發癥與其他臟器情況,排除其他急腹癥。二維多平面創建與三維血管重建可清楚顯示腸缺血狀況,確保診斷精準性。該病CT表現分為直接、間接征象。前者腸系膜血管內血栓生成,血液密度高,顯示形態不同的充盈缺損。后者分為腸壁變薄、腸壁增厚、擴張。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診斷精準率高于對照組,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失血量少于對照組,檢查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劉術昌等[6-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檢出率高,無出血情況,減少患者機體損傷;同時,有利于精準診斷腸系膜血管有無栓塞,明確栓塞位置,觀察腸缺血并發癥與其他臟器,便于排除其他急腹癥。此外,其并發癥發生率低,診斷方法安全、高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