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權
一、設計理念
以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新時代的論述為依據,以核心價值觀的滲透為主線,互動交流式地講解新時代的新形勢、新特點、新內涵,突出思想性和時政性,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學習、積極踐行。
二、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新時代、理解新時代、跟進新時代。
三、教學重點
明確“新時代”“新”在何處,增強歷史使命感。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思路:引用古今名句,思考讀書的歷史使命,引出本節課話題。
具體講授:各位同學好,“為何而讀書”是一個持久的話題。北宋張載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生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激勵中華兒女的勵志名言,是1911年14歲的周恩來在回答老師提問時說出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讀書人應該有使命感,并不斷為完成這一使命而奮斗。今天我從關注新時代、理解新時代和跟進新時代三方面和大家交流。
(二)講解1:關注新時代。設計思路:由案例“大國重器(事)”到“民族脊梁(人)”,再到“時代先鋒(時代)”,導出青少年學生要關注時代的發展需要。
具體講授:一、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放眼當代,中國正進入“驚喜不斷綻放”的時代:有可上九天攬月,屢屢上歐美雜志封面的“墨子號”“探月工程”;有可下五洋采可燃冰,最大鉆井深度15240米的“藍鯨1號”;有向海逐浪高,技術水平處于同類型前列的“國產航母”;有誓與風競速,填補世界空白,為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發展高等級高鐵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的“復興號”高鐵。
取得的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造就這些成就的是民族的脊梁。2018年12月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鋒”,這些人將永遠被銘記,如“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于敏,“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于漪,“農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率先到內地投資的澳門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馬萬祺,“數字經濟的創新者”馬云,“‘互聯網+行動的探索者”馬化騰,等等。
于敏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帶領團隊突破關鍵技術,使我國核武器技術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對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于漪長期躬耕于中學語文教學事業,堅持教文育人,主講近2000節省市級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開課,撰寫數百萬字教育著述,為推動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從此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我國農業發展越過長期短缺狀態,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這些人能獲得成功,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時刻關注時代發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為時代發展而奮斗不止。
因此,我們要有所為,就要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時刻關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感受時代發展的脈搏,關注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講解2:理解新時代。設計思路:以“我們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過渡,運用問題追問:新時代為什么是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將如何走向未來?按照現在與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順序,從“國家→民族→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的角度,以“五個是”“三個意味著”闡釋“新時代”的內涵,明確嶄新的時代來臨:繼承過去開辟未來。
具體講授:二、我們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一部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悲劇性境地。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一直在尋求發展的路子,自己摸索過,向西方學習過,向俄國學習過。直到新中國建立,直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的面目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十八大以來,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看,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它意味著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接手的那副一窮二白的爛攤子永遠地留存在歷史的記憶中。“中國智慧為中國經濟帶來信心”“讓中國文化在紐約大放異彩”“為跟中國合作‘拼了!外媒:歐洲宇航員努力學習中文”等報道不斷涌現,彰顯國家發展的新階段。
從中華民族發展史看,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它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過去四十年來,中國的貧困人口數從7.7億人下降至3046萬人,累計減貧7.4億,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至3.1%,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七成;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中華民族正走在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上。
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看,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它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自2014年9月出版發行以來,在國際上引起熱烈反響,至2017年11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24個語種、27個版本、660多萬冊發行量覆蓋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受歡迎程度是“40年來沒有出現過的盛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貢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將引領世界發展的新潮流。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時代,它意味著中國的探索和成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017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2016年11月,聯合國大會首次在決議中寫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決議得到193個會員國的一致贊同;2017年9月11日,第7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決議”,首次將“共商共建共享”這組中國詞語納入聯合國文件;2017年4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4月21日指定為世界創意和創新日,井呼吁各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3年至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發動機”和“穩定器”。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擁有量以及國際專利,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對世界技術創新貢獻率超過40%;中國已經躍居為世界最大的綠色能源投資國、生產國、消費國和綠色技術發明國,對世界綠色能源的貢獻率超過40%;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等,全面參與全球治理。
(四)講解3:跟進新時代。設計思路:以“我們能為新時代做點什么?”過渡,情境再現陶淵明、杜甫等人的夢想,引出“我們都是追夢人”,由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分析入手,講解我們如何跟進新時代:踐堅定信念從我做起→學習楷模在身邊→積極實踐從小做起,為夢想而奮斗。
具體講授:三、我們能為新時代做點什么?
“不忘來路,才能繼往開來,開辟新路”。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有之。唐朝詩人杜甫有詩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說的是百姓要居有所,同學們希望有好的教育,以后有好的工作,有好的醫療,等等。美好生活有什么標準嗎?同學們可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和社會的層面去思考,那就是希望國家在經濟上富強、政治上民主、文化上文明、社會上和諧,希望生活在一個這樣的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就是我們的夢想!
“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得來的。”實現夢想,我們應有什么作為呢?在這里我和大家交流三點:
第一,堅定信念從我做起。
一直以來,唱衰中國的輿論在國際上不絕于耳,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從來沒有中斷過。“但是,中國非但沒有崩潰,反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風景這邊獨好。”同學們必須明辨是非,排除干擾,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實踐證明,我們走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我們的制度是先進的,我們的文化是先進的。自信方能堅持,我們要努力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
第二,學習楷模在身邊。
黃大年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祖國高于一切”,8年前,他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回到祖國。七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拼命黃郎”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豐碑。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感動中國》對他的頒獎詞是這樣的:作別康河的水草,歸來做祖國的棟梁,天妒英才,你就在這七年中爭分奪秒,透支自己,也要讓人生發光,地質宮五樓的燈源自前輩的薪傳,永不熄滅。
近期,我們可以從媒體看到青年一代的追求:《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講述于敏的故事,《從改革先鋒身上感受改革魅力》展現了改革先鋒群體榜樣,《北京榜樣確立青春價值坐標》向人們展現了一群青春奮斗者的鮮明價值觀。
第三,積極踐行,從小做起。
“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是我們的發展目標。如何做呢?標準是什么呢?我認為就是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愛國是基于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五、結束語
設計思路:學生在背景音樂《我們都是追夢人》中,大聲許下作為時代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承諾,教師勉勵。
具體講解:(放音樂《我們都是追夢人》)同學們,我們都是新時代的追夢人,奮進吧!
(四川省宜賓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