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琴
摘 要:區域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有著關鍵的地位,本篇論文展開了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的研究,結合孩子發展規律和影響孩子參與區域活動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得出以下結論:(1)量身設置區活動;(2)合理創設區活動空間位置;(3)創設“互動性環境”;(4)科學合理地投放材料;(5)老師合理介入指導。
關鍵詞:空間位置;環境;材料;指導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學中最能體現孩子自主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目前區域活動是備受推廣和實施的,能實現孩子“玩中學,學中玩。”通過實踐,現總結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如下:
一、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量身設置區活動
在幼兒園里,常常有老師會問:我們班該設置什么區?不同年齡的孩子身體成長程度和心理發展水平有著明顯差異。小班孩子年齡小、與家庭分離剛踏入集體生活,需要得到心理安全感,培養自理能力。小班可設置娃娃家、操作區等,娃娃家孩子模仿生活中父母的行為或看到的社會情景,在這過程中可以穩定情緒,緩解分離焦慮。操作區可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剛入園的孩子使用勺子是必備的技能,我會讓孩子在操作區進行舀的練習等。中班孩子心理發展相對成熟,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意識,對周圍環境開始關注,可設置表演區、美工區等。汽車是我們隨處可見的,我讓幾個孩子在美工區用塑料泡沫合作創作汽車,孩子們就會進行討論,哪塊材料做車頭,哪塊材料做輪子等,構成了一個合作平臺,并獲得了形象思維的發展和技巧的應用。大班孩子已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在大班區活動的設置可以有益智區、科學區等,在益智區,可進行跳棋數字與量的對應游戲或進行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建構等強化幼兒的求知欲和思維能力。
二、合理創設區活動有利的空間位置
依據教室空間的特點和區活動本身的特點進行設定區活動位置。區活動設置,要動靜分開,如建構區和美工區分開,表演區和閱讀區分開,以免相互干擾,表演區噪聲、干擾較大,可以設置到教室外面。設置區活動位置還需要考慮水源和光源,閱讀區需要光線,應盡量采用自然光,美工區會使用到水彩,可安排靠近水源的地方,植物角放置陽臺等。益智區就需要較大的空間,在區域活動開展時,我發現六人桌坐滿,兩三個孩子的操作材料往往就會混淆在一塊,互相影響,我建議益智區的六人桌最多坐四個孩子。設置建構區空間也要大點,以便于幼兒有足夠位置創造大型的作品和保存作品。閱讀區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太大的空間反而提供幼兒走動、動作的空間,不利于幼兒安靜閱讀。
三、優化區活動的環境布置,創設“互動性環境”
(一)創設情景暗示的環境,加強游戲代入感。我把角色區設計成醫院,用廢紙箱制作“醫院”大門,大門貼上紅十字標志,并用卡紙制作醫院標志性的情景,把整個區布置成醫院的樣子,讓孩子一進去就有種在醫院的熟悉感,對孩子的心理自我暗示。表演區,我使用一些彩帶、紗布、漂亮的貼花等飾品去裝飾環境,并用紙筒疊成高低起伏形狀圍成一圈,創設舞臺感,讓孩子投入活動中。
(二)創設教育作用的環境。比如,語言區設置一些讓孩子說話的情景,背景墻粘帖看圖說話的繪本,如《小貓釣魚》《文明禮儀》等,我在環境布置劃分發言位置和傾聽位置,旁邊的地面設個三角形,發言人站在三角形位置,三角形對面設置個圓圈,圓圈內是聽的人位置,區分發言人和傾聽人,養成孩子的傾聽習慣和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四、科學合理地投放材料
(一)根據不同區活動投放材料。語言區是孩子信息的吸收、語言應用表達的區,可投放童話故事、圖片、手偶等。益智區是孩子知識的吸收,可通過特定設計材料使幼兒獲得知識的傳遞,如投放迷宮、棋子、撲克牌等。建構區可選用積木以及各種拼插類材料等,還可以廢物利用,收集可樂瓶、盒子、紙筒等。
(二)依據孩子的興趣投放材料。曾經帶過一個班的孩子都喜歡車的,我就抓住孩子對車的興趣,投放各種各樣的車模型在操作區,有汽車、挖土機、消防車等,讓孩子用小扳手、小螺絲刀去擰、去轉車的螺絲釘螺絲帽零件,幼兒特給勁地去操作,不厭其煩地把車拆開又重新組裝原樣。在科學區也投放車,讓幼兒探討同樣的車在不同的路面行駛的速度,相同的路面不同的車行駛的速度比較,幼兒可積極投入活動中還認真做記錄。
五、確切定位區域中老師的角色,合理介入指導
(一)平行式指導,由于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老師的操作易于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老師和孩子平等地去操作區域材料,各操作各的從而引導孩子操作方式。在美工區,我發現有個孩子拿著剪刀盲目地在亂剪紙,然后我也拿把剪刀坐在他的旁邊有規則地剪紙,剪個波浪線的、剪個三角形等剪法,孩子看著我的剪法也學著去剪,剪個波浪線的、剪個三角形的,最后還自己創新剪小兔子呢!
(二)交叉式指導,老師以扮演角色的身份加入活動,與孩子一同活動,師幼互動引導。醫院角色區,有個孩子扮作醫生,但凡有“病人”來看病,“醫生”都讓他去打針。作為老師的我會扮作患者,引導孩子治病的過程,師:“醫生,我不舒服。”“醫生”:“去打針。”師:“可我不想打針。”“醫生”就會思考不打針,那可以干嘛?師:“能不能開藥吃呢?”這時孩子就知道了看病不一定都是要打針還可以開藥吃。師:“那我吃什么藥呢?我好像發燒了,要不你給我量下體溫。”孩子又思考要知道病人是什么病才能給開藥。
區域活動是一種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動手動腦、自主探究的學習,能促進孩子能力和個性全面發展。幼兒教師要意識到以上幾方面的重要性,并實施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更好地去實操和探索,體驗區域活動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健康.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4.
[2]李輝.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J].幼兒教育,2001(9):4-7.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鐵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