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新建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正處于一個嶄新的時期。體育課堂教學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作用。
體育教學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就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以體育學習內容為主線,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征,在現代教育理論的自覺指導下,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實施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煥發體育課堂教學的活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樹立主體教育思想
所謂主體教育,就是在主體教育理論自覺指導下進行的,以發揮和發展受教育者主體性為關鍵,以把學生培養成教育活動和自身發展的主體為宗旨的教育。它始于顧明遠教授于1981年提出“學生主體”的概念,經對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教育與人”等問題的學術討論,演變為一種廣泛的教育思潮。體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師就必須牢固樹立主體教育思想,以主體教育理論為指導,發揮和發展學生主體性,把學生培養成體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和自身發展主體。
二、創設民主平等的人文環境
在主體性發展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當充分地體現平等與和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促進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每一個學生都應從教師身上感受到對自己尊嚴、權利、靈感和積極性的尊重。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通過各種媒體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往往會在某一方面超過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出教師無法回答的問題。教師要切實把教學活動看成是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知識擴充的過程,是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要以完全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一起尋求問題的答案,真正實現課堂中的教學相長。除此之外,還要凈化語言環境。語言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既能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也能摧毀他們的自信和尊嚴。主體性發展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語言必須符合規范,禁止使用一切有損于學生自尊和人格、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話語,提倡使用體現民主、平等、關懷、友愛的教學用語。
三、讓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
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可能完全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學習活動,我們可以在教師確立一項主要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選擇一項其它教學內容,或是教師提供若干內容讓學生選擇,除此之外在課堂中可安排“時間空白帶”,讓學生自主安排學習內容,如,在一節課中,主要教學內容耐久跑已教完,教師再設立乒乓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多項球類項目,讓學生根據興趣的不同,選擇活動內容,學生可按興趣相同學生組成小組進行有興趣的活動;再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安排8-10分鐘的時間空白帶,在這一段時間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活動內容進行活動,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的做游戲、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跳繩等,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參與活動自主參與度是相當高的,他們會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事物而盡情地“享受”他們的活動。
四、讓學生自我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參考目標,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然后以目標為導向,使學生的學習行為向著實現目標的方向發展。如,在投擲實心球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確定一個中等水平目標為4.50米,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目標,可以是4.80米,也可以是4.20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學生作出了選擇的決定,就會為自己的決定努力負責,會為實現目標而積極參與學習,努力克服困難。
五、讓學生成為學習組織的主人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組織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為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我們在教學組織中不僅不能過于束縛和壓制學生,而且還要讓學生成為組織的主人,這樣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終身體育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組織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如,在技巧教學中,讓學生5-6人一組,自主組合成小組用一塊墊子進行學習,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輪流進行練習,并相互保護與幫助,教師應該在作技術指導的同時,給予一定的組織指導,并在評價小結中安排一定的對學習組織的評價內容,對組織好的小組予以表揚。
六、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自動和互動。那么通過自主合作是實現這一特點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和相互間的交往互動,對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和實踐操作不同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武術組合動作的教學中,教師提供動作圖解,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那么同一組內的學生有的對動作理解能力強,有的動作表現優美,有的口令叫得宏亮,還有的善于組織工作,他們可以發揮各自的特長,實現優勢互補,從而達到共同掌握武術組合動作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自主性學習,更是互動性學習,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意義重大。
七、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
傳統體育教學的最大不足是以教師為中心,其中矛盾比較尖銳的問題是學生學得怎么樣,學生自己并沒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和權利,全由教師說了算。長期如此,就造成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不負責任,嚴重影響了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要改變現狀,我們只有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和同學的情況,并從中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積極的自我意識。如,在耐久跑教學中,一次練習結束休息時,讓學生講講自己跑的過程中的體會,以及在自己最難受的時候是如何堅持的,是否盡到最大努力等;或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評價某一同學練習情況,是否盡力,跑姿是否正確,手臂擺動是否自然等等。
總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是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就是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需要,引導學生自我實現,體驗成功的喜悅,激起自我發展的內驅力。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王 坦 論合作學習的教學論貢獻[J] 課程·教材·教法2003.8
(江蘇省溧陽市東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