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常州金東方醫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骨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所接診的患者往往病情較為危急,多需要進行綜合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室作為開展搶救和治療的重要場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時骨科手術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風險因素,一旦疏忽即會引發嚴重的醫療事故,對治療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降低患者預后質量。隨著近年來護理醫學與管理學的發展,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骨科手術室風險管控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可以對手術室工作過程中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防控,由此制定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對策,大大降低手術室護理風險事件[1]。本文從我院骨科2020年3月—7月接診的手術患者中隨機抽取186例開展分析,現就本次研究成果作如下的分析論述。
從我院骨科2020年3月—7月接診的手術患者中隨機抽取186例開展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骨科綜合手術治療?;颊吣挲g偏大,有較多的基礎疾病,有較高的手術風險,均對本次治療知情,且本次研究已經得到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執行。觀察組93例患者中男54例,女39例,年齡23~77歲,平均(56.4±10.4),包括肢骨折56例,上肢骨折21例,關節炎16例;對照組93例患者中男56例,女37例,年齡23~78歲,平均(56.6±10.4),包括下肢骨折57例,上肢骨折22例,關節炎15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有11名護理工作者,其中有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8名護士,年齡均在23~45歲,平均(32.5±3.2)歲。兩組護理工作者與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風險管理模式,包括患者信息備忘錄建立、病情監測及按照《手術室護理技術手冊》中的相關要求開展風險管理工作。
觀察組接受安全隱患自查模式:(1)建立安全隱患自查小組:小組成員包括骨科護士長、骨科責任護士、手術室護士,分別為1、3、5名。(2)安全問題判別:①進入手術室后體擺放有誤、手術部位標記存在誤差、文書記錄錯誤;②手術準備過程中存在遺漏、手術時間延長、操作存在失誤;③術中無菌操作不到位、患者病理標本保存不當;④術后引流管留置不當引發感染或堵塞、風險管理不盡全面而引發護理糾紛事件。(3)安全隱患自查小組制定整改措施:①接受骨科綜合手術治療的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前,按照規范要求落實三方核查制度,對患者的信息資料必須進行≥3次核查,并在患者麻醉前詢問是否有禁忌證和過敏史,避免術中出現不良事件;②在準備手術過程中,反復檢查相關的醫療器械,并同時做好文件記錄,術前安全隱患小組對患者的信息再進行一次核查,重點包括麻醉方式、體位選擇、手術視野、手術器械;③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有針對性的預防綜合手術術后并發癥,并開展相應的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及圍手術期護理的相關措施,以此降低術后感染事件發生率;(4)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定期組織培訓會議,向護理人員重點講解風險判別、風險管理要點等相關性專業知識。
風險事件包括切口感染、術前準備失誤、記錄錯誤、術中操作不當、術后患者投訴;護理滿意度以調查問卷形式開展,內容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技能、健康宣教、風險管理及并發癥預防,滿分為100分,80~100分記為非常滿意,60~79分記為一般滿意,≤59分記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安全隱患管理意識及安全管理意向評分均由安全隱患自查小組自行設計文件,每項100分,分數越高表明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知識掌握越好。
研究結果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完成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 s)、(n,%)表示,差異性分別對應t檢驗、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安全隱患管理意識及安全管理意向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安全隱患管理意識及安全管理意向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安全隱患管理意識及安全管理意向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工作積極性 安全隱患管理意識 安全管理意向觀察組 11 85.76±5.22 89.76±6.21 84.76±5.11對照組 11 79.98±5.07 80.76±5.33 70.43±6.12 t 2.634 3.478 5.961 P 0.016 0.001 0.000
手術室安全管理是醫院手術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其管理成效可以直接影響和決定救治質量。鑒于骨科手術室操作較為繁瑣,尤其是一些創傷性的手術操作不僅會增加患者疼痛,且會導致術后感染事件多發,因而積極開展手術室安全管理尤為重要[2-3]。魏小玉[4]在研究中指出,骨科手術室所接診的患者有許多是老年患者,這類患者無論是手術耐受能力還是術后恢復能力均較弱,更易引發各類風險事件,因而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管理,精細化管理對策可以大大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保證手術治療效果,值得推廣。王玉紅等[5]在研究中指出,安全隱患自查模式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醫院各個科室的風險管理模式,其優勢在于可以從事前、事中及事后三個方面開展風險管理,可以有效落實相關的護理管理措施,尤其是所開展的護理風險識別、風險應對措施制定可以更好保證手術室安全開展,以此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安全隱患管理意識及安全管理意向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的安全隱患意識,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并獲得患者的認可。分析原因在于:所組建的安全隱患管理小組可以對手術室風險事件進行系統的識別與防控,小組護士長重點對手術室安全隱患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和決策,責任護士負責每日檢查及通報手術室常見的安全隱患,并定期組織開展整改會議,護士人員負責配合護士長與責任護士的工作,以此確保管理工作高效開展。在整改措施制定方面,比如當手術結束后,安全隱患小組可以對患者的個人信息及用藥情況作進一步的檢查,用藥情況包括藥品名稱、用法用量,做好術后的生命體征監測、引流管留置等情況。整理患者病理切片,標注患者性別和病理類型,避免漏檢和誤檢。通過全面的整改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6]。除此之外,為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護理責任心,可以及時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向護理人員講解骨科風險管理的注意事項及重點管理內容。尤其是可以針對骨科手術室常見的風險因素,可以強化手術室儀器設備管理力度,針對骨科常見的儀器設備風險問題,制定符合手術室的儀器與設備管理措施。同時可以制定相應的手術室風險管理考核機制,將風險管理納入考核評定機制,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隱患意識,積極履行護理職責。一系列的風險管控措施可以對骨科手術室風險實現全過程和動態管理,實現預期的管理目標。
綜上所述,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安全風險管理中效果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