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娟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開封475000)
冠心病患者因心臟代償功能和耐受能力受限,在非心臟手術過程中容易受應激反應影響誘發心肌缺血等多種心血管不良反應,因而降低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程度,避免心肌損傷對提高手術效果,保護患者臟器功能意義重大[1]。咪達唑侖具有高效鎮靜、抗焦慮、肌松作用,是外科手術常用鎮靜藥物[2]。右美托咪定是臨床常用麻醉輔助藥物,能夠發揮鎮靜、鎮痛、抗焦慮及抗應激等多種功效[3]。本研究將咪達唑侖與右美托咪定聯合用于冠心病非心臟手術麻醉誘導前,研究對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行非心臟手術的冠心病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按麻醉方案的不同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7例。研究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43~68歲,平均(56.53±6.08)歲;病程4~11年,平均(7.62±1.41)年;ASA分級:Ⅱ級35例,Ⅲ級12例。對照組男28例,女19例;年齡44~70歲,平均(57.11±5.98)歲;病程4~10年,平均(7.55±1.62)年;ASA分級:Ⅱ級36例,Ⅲ級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4]診斷標準;符合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麻醉風險分級Ⅱ~Ⅲ級;(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2)近1個月內服用過阿片類藥物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3)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存在禁忌證。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局部麻醉后行常規橈靜脈穿刺建立靜脈通道,對心電圖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測,兩組均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對照組麻醉誘導前不同藥。研究組采用咪達唑侖復合右美托咪定輔助行麻醉誘導,在麻醉誘導前30 min肌內注射0.1 mg/kg咪達唑侖注射液(國藥準字H10980025),將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90248)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至4 mg/ml后以1 mg/kg劑量緩慢靜脈輸注10 min以上。之后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成功后給予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設置呼吸機參數:吸入氧濃度80%,吸呼比1:2,潮氣量8~10 ml/kg,通氣頻率12次/min。兩組均采用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10368)150 μg/(kg·min)+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9)0.5μg/(kg·min)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麻醉誘導前(T0)、氣管插管時(T1)、拔管時(T2)、術畢(T3)、術后12 h(T4)時,監測記錄患者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測定血清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皮質醇(Cor)水平。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R、SBP、DBP水平比較兩組T1、T2時HR、SBP、DBP水平均較T0時顯著升高(P<0.05),研究組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研究組HR、SBP水平在T3時降至T0時水平,DBP在T4時降至T0時水平(P>0.05);對照組T3時HR、SBP、DBP水平仍較T0時升高(P<0.05),T4時HR、SBP水平降至T0時水平,DBP水平仍較T0時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R、SBP、DBP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R、SBP、DBP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T0時相比,*P<0.05。
?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E、NE、Cor水平比較 兩組T1、T2、T3時E、NE、Cor水平較T0時均顯著升高(P<0.05);研究組T1、T2時E、NE、Cor水平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T3時,兩組E、NE、Cor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T4時,對照組E、NE、Cor水平仍較T0時升高(P<0.05),研究組NE、Cor水平仍較T0時升高(P<0.05),但E已降至T0時水平(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E、NE、Cor水平比較(ng/ml,±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E、NE、Cor水平比較(ng/ml,±s)
注:與同組T0時相比,*P<0.05。
?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例(%)]
冠心病患者實施非心臟手術時,手術創傷、麻醉狀態以及不良情緒均會誘發不同程度應激反應,引起心臟循環系統紊亂和一系列心血管并發癥,對心肌組織造成損傷[5]。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改變是患者心肌細胞損傷的重要影響因素,心臟處于負荷狀態或大量做功更容易使心肌細胞受損,同時對血管活性分子的生成造成影響[6]。氧化應激反應是導致患者心肌損傷的另一作用機制,氧化應激反應生成的大量氧、羥自由基會引起心肌細胞組織成分發生氧化反應,使細胞結構和功能遭到破壞[6]。而插管、拔管操作作為一種應激源,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以及應激反應有促進作用。
咪達唑侖與右美托咪定均為臨床上應用廣泛的鎮靜、鎮痛藥物,咪達唑侖的鎮靜效果顯著,但鎮痛效果有限,且可能造成患者呼吸抑制[7];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α2-AR)激動劑,具有高效穩定鎮靜、鎮痛、抗交感作用[8]。何慶標等[9]指出,在冠心病非心臟手術麻醉誘導前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患者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降低心血管不良反應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T1、T2時HR、SBP、DBP、E、NE、Cor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咪達唑侖與右美托咪定能夠有效控制冠心病非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反應水平。探究其原因認為,咪達唑侖能夠發揮良好鎮靜、肌松作用,提高氣管插管治療效果,右美托咪定可激活α2-AR的負反饋調節機制,抑制中樞神經節前神經細胞釋放NE,并通過激活α2-AR促進神經節后交感神經細胞膜超極化,減少E釋放,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同時抑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從而降低血清Cor水平;患者應激水平得到控制后,HR、SBP、DBP等血流動力學指標也會隨之穩定。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可能與右美托咪定與咪達唑侖聯合使用時能夠發揮很好協同作用相關。
綜上所述,咪達唑侖與右美托咪定輔助麻醉誘導有利于減輕冠心病非心臟手術患者應激水平,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心血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