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明,張 榮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本項研究主要目的是: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蘇北地區小微農企和部分金融機構進行走訪調研、電話訪談,掌握蘇北地區乃至全省小微農企發展和融資現狀;搜集相關資料和數據,分析蘇北小微農企融資難問題的原因,為“互聯網+”背景下蘇北小微農企融資途徑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本次調研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走訪調研,分別對淮安、宿遷、鹽城、連云港、徐州這五個地區的小微農企進行實地走訪調研。第二部分是對群眾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具體對象是各地區小微農企內的工作人員。總共發放100份問卷,五個地區各發放2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89份。
本次調研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蘇北小微農企發展現狀。通過走訪調研和文獻整理,發現目前蘇北小微農企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二是蘇北小微農企融資現狀。通過走訪調研,系統地梳理出蘇北地區目前小微農企融資存在的問題。三是蘇北小微農企融資難問題原因。結合對蘇北小微農企現狀的調研結論和融資難原因進行論證。
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只有26.5%的小微農企有融資需求,73.5%的企業無融資需求。深入了解后發現,企業無融資需求并不單純為資金充足無需求,嫌麻煩、不好貸、不熟悉政策、怕風險、“小富即安”等思想為企業無融資需求的主要原因。而蘇北地區小微農企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自身素質不高,沒有良好擔保和抵押物,使得農企自身很難從正規融資渠道獲取資金,即使從正規融資渠道獲得了貸款也根本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目前該地區的融資狀況是國有銀行為了降低壞賬率、避免風險,不愿意向農業小微企業放貸,而傾向于向大型企業放貸,進一步制約了蘇北地區農業小微企業的發展。
1.企業的融資渠道
調查顯示,蘇北小微農企的主要融資渠道依次是銀行貸款、內部集資、親戚朋友借款、其他企業貸款、小額貸款公司等(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的融資渠道
在調查的小微農企中,所有企業都具有自有資金,除了自有資金部分,最常用的融資渠道為銀行貸款、內部集資和親戚朋友借款。雖然銀行對小微農企融資的門檻較高,但銀行貸款仍然是小微農企融資的主要渠道,為“三農”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走訪調研中我們發現,為小微農企提供融資業務的不僅是各大國有商業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也為小微農企融資提供了較大的幫助。而內部集資和親戚朋友借款成為主要融資渠道,是因為交易費用和融資成本較低,互相比較信任。
2.銀行方面制約小微農企融資的因素
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部分小微農企對銀行的意見較多,很多企業認為商業銀行在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信貸準入條件過高、缺乏專門對小微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貸款審核時間長效率低、貸款責任追究制度嚴厲、變相增加企業負擔等問題(如圖2所示)。

圖2 銀行方面制約小微農企融資的因素
上面這幾個因素是限制蘇北小微農企融資的主要因素,信貸準入條件過高、變相增加企業負擔和缺乏專門的信貸產品等這些信貸供給缺陷確實存在,直接加大了蘇北小微農企從銀行貸款的難度,所以只有從銀行的角度進行制度改革,才能緩解小微農企向銀行貸款難的問題。
3.企業自身影響融資的因素
調查顯示,抵押物質量、資信等級、財務制度的規范性以及經營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小微農企融資的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企業自身影響融資的因素
我們在走訪調研中也了解到,很多小微農企在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時,銀行會進行評估審查,審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下面一些問題:一是企業無法提供貸款所需材料,說明企業沒有規范的財務制度;二是企業成立時間短、有風險,說明企業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三是企業的抵押物質量不好。這些問題是大部分小微農企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所以小微農企要消除融資難的障礙,還要從自身改革入手。
4.影響小微農企融資的政府和社會因素
調查顯示,在蘇北地區影響小微農企融資的政府和社會因素主要包括:信用體系的不完善、缺乏專門為小微農企服務的政策性擔保公司、政府財稅政策支持不夠。(如圖4所示)。

圖4 影響小微農企融資的政府和社會因素
在走訪調研中還發現,除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還存在國家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和擔保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問題。
小微農企雖然發展勢頭較好,但形勢并不樂觀,融資困難問題不僅阻礙了小微農企的發展,也影響了農業結構的優化和中國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進步。但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蘇北地區的發展仍有許多困難和問題。小微農企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生存壓力較大、經營者水平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不強、生產成本攀升過快、企業用工難、員工流動性大。
1.融資結構不合理
蘇北地區小微農企融資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依賴內部融資。前期的走訪調研顯示,對于蘇北的小微農企來說,內部融資主要組成部分是企業自有資金,這部分資金為企業經營所得,而內部集資不是每個小微農企都能做到的,特別是對于利潤較低的小微農企,想通過內部集資進行融資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雖然問卷調查中顯示,銀行貸款、內部集資也是蘇北小微農企的主要融資渠道,但這些只是說明它們是比較常用的融資方法和手段,并不表示小微農企能通過這種渠道順利獲得資金支持。二是外部融資結構不合理。蘇北小微農企對于眾多可選擇的融資渠道,仍然愿意選擇保險又可靠的商業銀行,對于大型農企而言,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進行融資已經很普遍了,但是對于大部分小微農企來說還是很難實現,因為商業銀行為小微農企提供貸款的意愿大大低于為大型農企提供貸款的意愿。這時會有部分小微農企選擇民間借貸來緩解燃眉之急,但是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又讓大部分小微農企望而卻步,再加上民間借貸的壞賬率不斷增加,這使得很多民間借貸機構提高了風險意識,不再為小微農企提供貸款。因此,雖然蘇北小微農企看似有很多融資渠道,但是這些渠道往往都不暢通。
2.融資成本較高
蘇北小微農企發展中最大的阻礙就是資金短缺,但是由于小微農企其管理水平低、財務制度不夠完善、穩定性和信用較低、能用于擔保抵押的固定資產偏少等原因,商業銀行給小微農企提供貸款時會提高貸款利率和準入要求。除此之外,小微農企向商業銀行融資還需繳納不動產登記費、抵押品評估費等多項費用,這些費用也使小微農企的融資成本大大提高,因為商業銀行也會權衡自己的利益與風險,特別是在企業和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為小微農企提供貸款的風險大大增加,所以小微農企通過商業銀行進行融資的成本較高,而小微農企自身的條件也難以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股票債券進行融資。相對來說,民間融資承受風險的能力相對大一些,但相應的融資成本也會相對更高。綜合來看,蘇北小微農企不管通過何種渠道進行融資,其成本都不低,這也阻礙了小微農企在江蘇的快速發展。
3.融資擔保能力低
目前蘇北地區小微農企貸款還是主要以擔保和抵押為主,銀行雖也開發了創新型的融資產品,但只能滿足小部分優質小微農企的需求,大部分小微農企的需求仍難以滿足。小微農企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時,提供的擔保人往往與商業銀行對擔保人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同時由于信用體系的不完善,信用記錄也無法查證,加上小微農企在財務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規范性,所以企業只能提供相關的財務數據,但不能將財務明細進行詳細描述,此時商業銀行無法對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進行判斷,所以大部分商業銀行對小微農企的貸款意愿都是很低的。蘇北小微農企在向商業銀行貸款時也同樣因為擔保能力低而被拒絕,小微農企融資難問題在經濟較發達的江蘇地區也同樣存在。
4.缺少適合小微農企融資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江蘇省金融機構一直以來的審批制度都比較嚴格,在進行企業貸款申請審批時存在期限單一、審批流程長和時效性低等問題,而且目前超短融業務在商業銀行和擔保公司都幾乎沒有,小微農企對資金的需求特點是期限短、金額少、頻率高、時效要求高等,所以商業銀行基本找不到適合向小微農企投放的信貸產品。雖然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促進小微企業以及小微農企融資的系列政策措施,希望通過這些政策措施有效加強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農企融資的重視、改進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但小微農企的融資問題仍然是個長期問題,短期內沒有辦法徹底解決,所以部分小微農企在有資金需求時,會通過民間融資機構進行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