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華,梁妍,馬佼,彩虹
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457)
奶粉作為乳制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進出口規模不僅關系到我國乳業貿易的發展,而且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也有著重大影響。我國是世界奶粉的主要凈進口國,有著巨大的需求市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以來,消費者不僅對我國奶粉行業失去信心,還暴露出我國在奶源基地建設、生產規模、質檢、進口貿易結構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使得我國奶粉需求持續旺盛,但奶粉供應不足,消費者紛紛轉向購買“洋奶粉”,導致我國奶粉消費量持續增長。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后,在首批稅單涉及的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中,就包括飼料級乳清粉、乳制品等,加之其他乳業強國制定較高的市場準入原則,這給中國乳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面對“內憂外患”的緊迫形勢,為確保我國奶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和進口安全,提高我國奶粉生產水平,改善我國奶粉進口貿易格局,只有結合數據分析我國奶粉行業的進口貿易現狀和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才能提高我國奶粉行業的競爭力。
為了全面分析和評價國產奶粉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本文選取國際市場份額(IMS)、顯性比較優勢(RCA)和貿易競爭優勢(TSC)來說明我國奶粉的國際競爭力。IMS側重于市場份額的描述,RCA側重于貿易結構的描述,TSC側重于分工地位的識別。IMS和RCA指數沒有考慮進口因素,因此當地區產業內貿易比較發達時,計量結果缺乏客觀性,而TSC指數包含了產品的進口因素,彌補了前兩者的缺陷,因此選擇IMS、RCA和TSC,結果更具說服力。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近13年來我國奶粉的IMS指數平均值為0.3%,說明我國奶粉在國際奶粉市場的份額很??;平均RCA指數為0.034,遠低于0.8的極限值,說明我國奶粉不具備顯示比較優勢;TSC指數接近-1,說明我國奶粉處于競爭劣勢。綜上所述,我國奶粉并不具備國際競爭力,隨著全球奶粉市場格局的不斷變化,競爭劣勢也將更加明顯,中國將長期成為奶粉凈進口國。
表1 2007—2019年中國奶粉國際競爭力相關指數比較
從表2和圖1可以看出,2007—2019年我國奶粉進口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由65.06%上升至99.47%,隨后呈下降趨勢,2008年達到62.68%的歷史低點。由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爆發,洋奶粉進口量迅速飆升。2009年,進口奶粉占比達到94.95%,比2008年提高32.27個百分點。
表2 2007—2019年中國奶粉進出口規模
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9年,奶粉進口量高于液態奶。奶粉進口量由9.82萬 t增至76.62萬 t,年均增長114.55%。近13年來,其進口額占乳制品進口總額的比重呈波動上升趨勢,在所有乳制品分類中,奶粉進口量常年占據主導地位。
此后,我國奶粉進口規模迅速擴大,進口奶粉比重居高不下,國產奶粉出口迅速減少,貿易逆差不斷加大。
圖1 2007—2019年中國奶粉進口額占比情況
中新簽署《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后,從新西蘭進口奶粉關稅大幅下降。新西蘭奶粉占中國奶粉進口市場份額的1/2以上,新西蘭是中國最大的奶粉貿易伙伴。如圖2所示,2007—2019年,中國從新西蘭進口奶粉的平均比例為74%。2008年后,新西蘭奶粉在中國進口來源國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2012年達到86.5%的峰值,是中國第二大奶粉進口國美國的26倍。
圖2 2007—2019年中國奶粉主要進口國占比
中國有30多個奶粉進口合作伙伴。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德國和法國占據的市場份額巨大,是中國主要的奶粉進口國。從近13年的數據來看,從這5個國家進口的奶粉占我國奶粉進口總量的92%,進口國的集中度和依存度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這五大奶粉產業大國的發展對世界奶粉貿易格局和進口奶粉定價起著決定性作用。
奶粉進口貿易是影響我國奶粉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對我國奶粉國際競爭力的分析和2007—2019年進口貿易概況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首先,通過IMS、RCA和TSC的計算,詳細分析了我國奶粉市場的競爭力水平;其次,通過對我國奶粉進口規模和進口來源地的數據分析,得出我國奶粉工業的三大指標遠低于世界乳制品大國,在國際競爭力上存在明顯劣勢。分析認為,我國奶粉進口貿易規模迅速擴大,進口奶粉市場份額繼續過半,進出口貿易逆差過大,進口來源國集中度較高。
在生乳產量方面,2008年以前,我國牛奶產量增長迅速,年均增長39.68%。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后,中國奶制品生產企業和相關部門重振奶粉產業,使消費者對國產奶粉重拾信心,奶粉產量也逐步上升。
在奶粉生產供應方面,自政府出臺“雙促”行動計劃、嬰幼兒奶粉企業重組計劃等一系列新政策后,部分不合格奶粉生產企業被淘汰,國產奶粉產量持續下降。為了滿足國內需求,我國不得不通過大量進口洋奶粉來緩解國內供應不足帶來的壓力,中國奶粉進口規模迅速擴大。
近13年來,我國奶粉消費量和進口量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我國奶粉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國產奶粉的生產成本遠高于進口奶粉,這將帶動我國奶粉加工企業從國外進口奶粉。因此,我國奶粉進口規模不斷擴大,這也解釋了我國長期處于奶粉凈進口國的原因。
從奶粉消費缺口看,我國奶粉消費缺口從2007年的5.8萬 t擴大到2019年的94萬 t,是2007年的16.21倍。巨大的消費缺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奶粉的消費水平,而且導致我國奶粉進口量逐年激增。因此,奶粉消費缺口對奶粉進口量的變化有一定的影響,二者呈正相關。
從奶粉進口均價來看,2019年我國奶粉進口均價較2007年增加1 720.99美元/t,年均增長6.85%;同時,我國奶粉進口量從2007年的3.12萬 t增加到2019年的74.36萬 t,年均增長114.25%??梢钥闯?,雖然近20年來我國奶粉進口數量和平均進口價格一直在波動和上升,但兩者的年均增長率卻相差甚遠。與我國奶粉進口量年均增長率114.25%相比,奶粉平均進口價格6.85%的年均增長率并不十分明顯。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購買奶粉。對于農村居民來說,人均GDP的增長使他們對奶粉的購買力更強,這使得奶粉的消費量增加。對于奶粉消費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的城鎮居民來說,收入水平的提高將大大增加他們選擇奶粉的權利。城市居民為了追求更高的奶粉質量和消費體驗,往往會加大對奶業強國的購買力度,這使得我國奶粉進口量的市場需求量和奶粉平均價格總體上有所上升。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旦奶粉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如嬰幼兒、孕婦、特殊配方奶粉等出現問題,后果往往不堪設想,“信任”因素的影響更為嚴重。2008年暴發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使數以萬計的嬰幼兒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其后果是我國奶粉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為了避免食用劣質奶粉帶來的傷害,中國奶粉消費者減少了對國產奶粉的購買,增加了對進口奶粉的需求,導致我國進口奶粉數量增加,給中國奶粉行業造成了沉重的損失,成為中國整個食品行業的“十年之痛”。
奶粉生產和供應水平低是造成我國奶粉進出口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要扭轉這一局面,應從源頭入手,借鑒國外先進的養殖管理經驗,完善生產管理體制,加強奶源基地現代化建設,實施規?;B殖,降低乳品生產成本。鼓勵優勢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奶粉產業資源,優化奶粉產業結構。有關部門要給予政策支持,設立專項資金,鼓勵奶粉行業進行科技創新,確保國產奶粉的優質優量供應。
加強奶粉民族品牌建設,打造具有產品特色、區域優勢、知名度高、質優價廉的奶粉品牌,增強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培養奶粉國際戰略眼光,完善奶粉產業供應鏈體系建設,實現產銷一體化,層層把好奶粉質量關,增強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認可度。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奶粉市場競爭力,要加強產品研發,促進奶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奶粉品牌。
政府還可以培訓從業人員,引導行業實施多元化、創造性的營銷策略,如補貼國內牛奶消費,推廣“互聯網+”產銷模式,加強媒體宣傳,以刺激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需求。
為避免壟斷,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寬奶粉進口渠道,防止奶粉來源國過度集中,建立多元化、低依存度的貿易關系。否則,當進口來源國產量下降、世界經濟出現波動時,將給我國奶粉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多元化的進口貿易可以維護奶粉價格穩定,保障消費者福利和奶粉產業健康發展。
因地制宜打造高質量特色品牌的同時,積極拓寬海外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往來,減少貿易壁壘,簽訂貿易協議,適當減免關稅,提高我國奶粉在東亞、南亞、西亞、俄羅斯等沿線國家的份額,優化我國奶粉進口結構。
近年來,奶粉安全事故頻發,暴露出我國奶粉質量安全監管不力的問題。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參照國際標準,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建立奶粉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嚴格控制奶粉生產的各個環節。同時,要營造良好的奶粉進口貿易環境,加強對進口奶粉的質量檢驗,實行嚴格的進口奶粉市場準入制度和質量追溯制度,不斷規范奶粉進口市場,優化奶粉產業結構切實保護我國奶粉消費者的利益,使消費者購買到質量安全的奶粉。
奶粉產業的良好發展對人民身體健康和地區經濟繁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我國奶粉進口貿易逆差的不斷擴大給我國奶業帶來挑戰,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剖析當前我國奶粉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癥下藥。為擺脫我國奶粉行業內憂外患的困境,應不斷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食品安全質量監管及提高奶粉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