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工商融和”的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實踐
作 者:鄧少平 編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4-0477-7
出版時間:2012-01-01
定 價:¥30.00
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14億人口的飲食安全,能否出產健康、安全的食品,能否保證食品生產加工過程的規范性和可靠性,直接影響著社會穩定和國民安全。從這個角度來看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更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需要從源頭上以一種工商融合的方式不斷為食品行業引入不同類型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確保食品行業的穩定發展。目前,盡管各大高校都開設了食品專業,且食品專業的教學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體系,然而如何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對食品專業大學畢業生的應用水平和應用能力進一步提高,優化在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由鄧少平主編的《“工商融和”的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實踐》一書收錄了35篇關于食品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與科研論文,在書中對食品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食品專業在教育中所要突出的特色進行了深入探討,也基于過往經驗對食品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教學團隊的建設、課程內容的設置、如何創新教學手法等做出了討論。
《“工商融和”的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實踐》首先提出了現階段食品專業高等教育的現狀與問題。一是盡管高等教育機構一直以來都是為社會培養各種知識型和高度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近年來,由于許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導致了許多學校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由于學生數量的擴大,無法更好地將實踐資源進行分配,這就致使一些技術型的專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最終使學生在畢業的時候眼高手低,不能快速地進入工作崗位。二是許多高等院校雖然開設了食品專業的相關課程,然而本校的專業定位不準確,教學模式也相對落后,沒有建立“工商融合,文理滲透”,打破傳統工科教育與商科教育壁壘的教育思想,導致高校教育與社會當中食品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一些高校的教材內容無法與現實當中食品企業技術性人才的需求結合起來,授課教師多為理論性教師,缺乏一些在食品行業從業的食品工程師、食品行業技術骨干為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操作。三是有些高校由于缺乏實驗室的建設資金投入,在實際課程中部署的課程實驗內容比例相對較低,而有一些食品化學、食品物理等食品專業則需要相關的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食品專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缺乏實踐訓練的條件,這會使學生偏重數的理論而實踐應用技能較弱,影響學生創新技能的發展。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工商融和”的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實踐》一書也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首先作者提出開設食品專業的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將學校中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上企業當中的實際情況充分融合,使校企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一種“工商融合”的方式推動食品專業高校的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入合作以及當地教育部門對雙方的積極領導非常重要,在高校實施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企業與學校應該共同組建一個完整的共商融合的教育體系,推動學生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的銜接,形成企業內部員工也接受理論知識培養,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的良性循環模式。例如,食品企業可以在學校建立相關的培訓基地,從企業內部派遣資歷深厚的技術性人才對學生開展食品專業相關技能的實操練習。在政府引導下,學校與企業之間也應建立多層次的深入交流與合作機制,為食品生產專業輸送新鮮血液,確保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最終共同實現對食品專業人員入職前后的終身培訓目標。
其次,創新的教學管理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效果評估是“工商融合”下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條新思路。高校要不斷創新和優化學校教學管理體系,在各類不同的食品專業中,針對市場上需要的人才對教育體系當中的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進行合理的劃分,此外還需要引進各類理論體系強大、專業技能水平高的專業型教師。在課程方面,要充分了解國家現階段對于食品職業資格準入的相關要求,充分將其與食品專業教材結合起來,為學生夯實理論基礎。此外最重要的是,高校要創新針對食品專業學生的教學評估體系,要從課程考核、實際操作、專業實習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在評估方面也要本著“工商融合”的理念,全面評估專業課程的實效性。
最后,高校食品專業的學生應該廣泛地參與行業內部的各種技能競賽,通過技能競賽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食品行業內部的國家級職業技能競賽是食品職業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進行職業競賽的過程中,技能從學生的競賽水平當中看出當前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能力,也能從學生自身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培養方式的改革。另外,參加各類職業競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后期求職打下基礎,食品行業的公司也能在職業競賽當中挖掘他們需要的人才。
總而言之,“工商融和”下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學校、社會、教育部門相互配合。高校要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和培養計劃,重視實踐課程,為更好地培養創新型食品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企業要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力度,優化企業內部員工整體素質,培養知識和能力并重的人才,教育部門更要做好相關協調工作,為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做出一定的政策傾斜,共同為食品行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