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雷 張凱杰 達樂美
2020年國家對地攤經濟的政策支持重新讓它成了現象級的話題,它既承載著文化煙火,又催生了諸多問題。如何讓地攤經濟得到創新性發展,如何更好地解決城市基層治理出現的問題成為現今人們的關注重點。本文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法,就創新地攤經濟與基層治理進行了探討。
“地攤經濟”的過往歷程仿佛一則曲折的故事,映射出時代的變遷?;仡?0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的社會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新風中,流動商販改變人生的故事不計其數,成千上萬的家庭抓住時代拋出的機遇,通過簡單樸素的服務例如:賣茶葉蛋、粽子、冰糖葫蘆、煎餅果子、修理車鎖等等,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逐漸在社會中站穩腳步,最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時間來到2008年,創建文明城市的口號震天撼地,地攤經濟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帶來的問題被逐一揭露,不得不如同過街老鼠般茍延殘喘在各個城市的細微角落。而現在,中央明確要求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不包括流動商販、占道經營、馬路市場。疫情之后,地攤經營者正在添彩中國夜生活。市民驚喜地發現:只要管得好,地攤經濟不一定是假冒偽劣、臟亂差的代表。地攤打通了城市經濟生活的毛細血管,更在城市基層治理的框架下,為城市居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中國居民對于地攤經濟的態度也在逐漸改變。雖然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經濟正常運轉,人民生活回歸正軌,但地攤經濟作為最有生命力的商業活動之一延續了下來,它的發展不僅是政府為了緩解經濟壓力的一時之舉,更應該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為讓它真正成為一種鮮活的文化,勢必要對他進行一系列的基層治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城市先行試點,越來越成熟的經驗也在不斷涌現,讓基層治理與創新地攤經濟更好地融合。
地攤經濟的優勢
2020年是全球經濟嚴重受挫的一年,由于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絕大多數企業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不得不減少開支,許多員工無奈下崗,這樣才能提高企業在非常時期的存活概率。但也有許多企業因入不敷出,無力支付店鋪租金,資金短缺,已經關門倒閉,失業人員顯著增加,失業率直線上升。疫情影響下,店鋪經濟慘遭重創,隨著各種門店的倒閉,“地攤經濟”或許能在風雨飄搖中成為失業人員的“救命稻草”,其本身就有著三種優勢:一是門檻低,店面租金不需要支付,對于學歷和技能的要求較低,擺個小攤、打開私家車后備廂就能開始經營;二是失敗風險低,從業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找到另外的方法再次經營;三是價格低,低成本會讓商品的價格降低,讓消費者享受實惠。
地攤經濟帶來的問題
通過網絡問卷調查以及留心生活中的地攤經濟現狀,我們也總結了以下幾個地攤經濟給城市治理帶來的問題。
第一,無序地攤影響交通。一般來說很多城市主干道和學校的周圍都是地攤的駐扎地,他們做不到有序擺攤就極易造成人員與車輛的擁堵,進而釀成交通事故。第二,無良經營質量低下。商販具有流動性質且經營場所不定,產品的質量可能會大打折扣。而且買賣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缺斤少兩等欺詐經營的行為,損害消費者的權益。第三,混亂地攤污染環境。城市流動攤販在出售食品與副食品的過程中可能會將所制造的垃圾隨處丟棄,攤販招徠客人時大聲吆喝,產生噪聲污染,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第四,“地攤經濟”業態由于監管困難,部分商販很有可能違法越界。例如,販賣管制刀具、仿真槍支、違禁藥物等違法商品,威脅社會秩序。第五,濫用公共資源引發安全事故,擁堵安全出口。例如,百貨大樓、賽事場館的安全通道,一旦造成擁堵,在發生意外事故的情況下出現人員踩踏和意外傷亡的概率會極大提高,公共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
地攤經濟雖然為我們經濟的復蘇提供助力,但是其本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也是需要我們基層治理人員重視的,地攤經濟能否與城市環境共榮共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這些問題不是一個部門能夠處理的,這需要我們每個部門合作協同,同時還需要政府與基層群眾的共同努力。經營地攤既要守法、又要文明,這是一家地攤門店的底線。同時,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對于噪聲污染、衛生清潔、食品安全等可能存在的問題應加強監管和執法,對于融資困難、設施配備、員工招募等問題不妨設計進一步的幫扶舉措,為“地攤經濟”文明營業添一把手、助一把力。對此,許多地區陸續出臺各種針對地攤經濟的政策。
上海去年6月6日到6月30日舉辦了首屆“上海夜生活節”。目的是讓“夜上?!钡男蜗蟾迂S滿,讓上海成為更具有煙火氣息的國際化都市。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制定印發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新消費形態將得到逐步扶持,讓夜市地攤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政府與相關部門將科學管理夜市地攤,要求既要有特色攤鋪,又要保持精細管理。
鄭州下發《關于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進一步做好為民造福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每個縣(市、區)、開發區要合理布局1到2個“夜品、夜購、夜賞、夜游、夜健”夜經濟集聚示范區,舉辦1~3項夜間經濟主題活動;開展縣(市、區)、開發區夜經濟活動評選,市財政對前三名分別給予100萬元、80萬元、50萬元獎勵;充分利用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和閑置土地,按照定時間、定地點、定業態、定費用、定管理的原則,設立市集和特色跳蚤市場。

南京市城管局發布《做好防疫期間臨時外擺攤點服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臨時外擺的區域應設置明顯標志、擺攤攤位都要有編號把控,出攤的時間、范圍、經營的項目都要嚴格設置,垃圾也需要嚴格分類;在全市新增130多處,共1400多個臨時攤點;各區城管部門需要嚴格審核開放設置臨時性外擺攤點的區域、規模、時間段;占道經營、無證流動攤點等違規違法行為,城管執法部門一經發現堅決查處。
馬路攤點進行寬容化處理
讓權利與權力實現互相通融,用一張張路邊攤解禁的文件彰顯了“基層治理的活性”,如果要想實現城市秩序與地攤經濟生存得長久且平衡,不需要城市自我更新,還要讓“地攤經濟”歸入法律的領域,讓法律的剛性引導“基層治理的活性”,從而為成百上千的小戶攤主提供能夠支撐生活的“避風港”。
嚴抓衛生,規范管理
建議攤主進行備案制,根據個人申請,由工商部門對于擺攤可信任的電子資質證明,擺攤時出具二維碼資質,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建立消費者與攤主之間的聯系;經營者應具備加工食品流通許可證、個人健康證明,如若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和商品質量糾紛時,也可根據工商備案信息正確地解決問題,從而讓顧客放心消費。
地攤經濟充滿煙火氣息,基層管理也應該有煙火氣息
首先要認識到盲目解禁會為基層管理帶來源源不斷的問題,我國的人口基數大,解禁標準不嚴謹或者解禁管理不到位都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讓公共空間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政府一定要劃分好責任的歸屬,確保責任到人、責任到位,增強相關部門的管理能力。同時,基層管理又不能稀缺煙火氣息,真正做到“官民一心”,對待“地攤經濟”要保持寬容的態度,盡量實現科學的人性化管理。相關部門應多深入市井,與基層群眾達成共識,了解群眾所想,解決群眾難題,拒絕一味打壓和粗暴式管理;為地攤商販指路劃界,為當地居民提供服務,這既能緩和社會問題,又能增強居民幸福感,真正讓“地攤經濟”與基層管理都具有煙火氣息。
地攤經濟新的打開方式:擺地攤+直播
直播擺攤是用自媒體的方式來發展“地攤經濟”,既可以此來吸引人氣,又能接受大眾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管理的難度,因為一舉一動都在被群眾監管。地攤就是線下的直播間,而直播間就是線上的地攤,利用自媒體的優勢既創造收益,又幫助管理。新地攤經濟可以單兵作戰,獨立直播出攤賣貨,以人設作為IP來吸引顧客;可以實現團隊協同,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以區域為單位進行異業聯盟,把一個區域打造成—個IP;可以嘗試自媒體+新零售直播的新地攤經濟,這是自媒體的穩定變現,聚焦產業鏈共贏,實現線上直播和線下體驗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一波三折的地攤經濟裹挾著人家煙火,讓我們不斷探索市場經濟中的發展因素。地攤經濟該何去何從,是空歡喜一場還是站穩腳跟,切實地關系到每一個個體經營戶的利益與發展未來。地攤經濟的軟著陸將“牽一發而動全身”,改變著市場管理層的監管模式。我們只有真正理解了地攤經濟帶來的優勢和劣勢并且正確地處理它,地攤經濟才會得到良性發展。疫情期間,地攤經濟確實為恢復國家經濟提供了一份力量,但同時地攤經濟面臨的考驗又難了一分,如何正確地處理疫情之下的地攤經濟,地攤經濟能否越走越遠還是要看政府和各地的積極配合和謹慎處理。
[本文系基金項目:河北金融學院 2020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省級)(項目編號:S2020114 20008)的研究成果。]
(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