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亞瓊
【摘? ? 要】初一是比較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是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期。對于剛升初中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的變化、數學學習內容的變化,都會讓他們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對此,初一的數學教師要承擔好引導者的責任,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初中的數學學習模式。
【關鍵詞】數學;小升初;銜接;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4-0016-02
"Bridge" Makes Mathematics More Attractive——Talking about the Connection of Mathema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Eleventh Middle School,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NIU Yaqiong
【Abstract】The fir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is a key year. This year is a transition period from 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high school. For the students who have just entered junior high school, the changes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and learning contents will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to adapt. Therefore,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hould give the students good teaching guidance in this period, and help them quickly adapt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ode.
【Keywords】Mathematics;Ju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Cohesion;Teaching exploration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初中生活,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性格特征開展數學教學。對于初一課本中比較難以理解的數學題型,在講解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將問題進行簡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題意。同時,數學教師也應該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快速地適應初中教學模式。例如,教師通過給學生講解各類數學題型,幫助他們快速地掌握做題技巧,改變學生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以學生為主體,做好小升初的數學教學銜接。
一、小升初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學課本內容的變化
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他們會感覺到初中的數學知識跟小學知識有很大的差別,數學學習難度明顯增加了。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他們只需要聽懂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課下及時復習,按照數學書本上的例子學就可以看懂和理解,很容易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初中的數學學習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不僅要求學生記住大量數學公式,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自主內化和理解。與此同時,初中教材也不再像小學教材一樣提供大量的彩色圖畫幫助學生理解,初中數學教材設計單調,但包含大量的文字和數學公式,其中需要學生理解的知識逐漸增多,難度較大。
(二)數學的教學方式轉變
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相對較少,數學教師在課堂中有大量的時間能夠向學生重復講解知識點,對于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點和題型也會及時為學生作出解答,引導學生在不斷做練習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然而,初中數學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比較多,教師不能因為某一個知識點而花費大量時間,重復給學生進行講解和強調,大多以學生的自行理解、課后復習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便因此變得尤為重要。對于剛入初一的學生來說,適應這種教學模式是相對較難的,很多知識學生上課沒有聽懂,下課后不好意思問同學和教師,這些不懂的數學知識日積月累,就會越積越多,這不利于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發展。
二、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的重要性
(一)改變學習模式
初中數學課本中常識性的知識比較少,而知識的嚴密性和知識的邏輯性越來越強,對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會感到既新鮮又為難。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再能完全依賴教師,而需要他們自主去進行探究和復習。小學到初中這個階段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小學數學學習成績一直得不到提高,將會間接影響他們初中的數學學習。因此,對于學生家長和教師來說,需要及時幫助給學生構建新的學習框架,讓他們在升入初中后能夠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的數學課堂中。
(二)加深知識印象
初一的學生對小學六年級的數學知識的印象最為深刻,但是他們在剛入初中后,數學難度加大,各種數形結合、幾何問題等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才能跟上初中數學教師的授課腳步,因此,給學生做好小升初的銜接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數學圖畫的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例如,對于剛入初一學生,他們會學到數形結合的問題,需要運用以往學到的很多知識。比如,原點、線段、間隔、[x]軸、[y]軸、坐標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以往學習過的知識,將初中數學知識各類題型通過圖像畫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
三、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
高年級的數學課程其實已經對初中的數學知識有所涉及,比如圖形的旋轉,為學生在初中學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知識打下了基礎,此外,小學中統計與概率課程,也與初中數學課程相通。但是初中的數學知識更加復雜,解題時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以及推理,這要求學生擁有扎實的數學基本功。在適應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些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會出現無法適應教學節奏的問題,而難以順利渡過這一階段,導致數學成績下滑。綜上所述,教師應該適當地采取一些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做好小升初的數學銜接。
(一)樹立數學學科思維
與小學數學不同,初中數學在學習方面更具有邏輯性和系統性,這就要求學生積極樹立學科思維,以此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清晰的數學觀念和思考邏輯,這樣才能更好地整理并形成相對完善的數學知識框架,從而提高對課堂知識的學習效率和應用能力。例如,為學生講解正負數相關知識,一方面否定了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形成的“最小數是0”和“被減數一定大于減數”等局限性認知,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學生對數學體系的了解范圍,因此需要教師注重學科思維培養,避免學生出現因循守舊的問題。對于小升初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期,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簡單論證的方法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這對于提高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活力和探究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二)培養高效學習方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學習內容相對簡單,因此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機會較多,但初中數學在內容方面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因此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通過調整引導方法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從而更好地實現小升初階段銜接。在具體教學方面,初中教師要盡可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思考,適當調整課堂信息量和授課進度,同時要注重教學形式和模式的創新。例如,可以在銜接過程中適當放緩授課節奏,以此提升學生對新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接受效果。除此之外,在學習方法方面也要注重銜接,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階段的學習要學生自主建立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時間緊、課程多、內容雜”的新學習模式。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養成定期制訂學習計劃、課前自主預習、課中積極思考、課后拓展練習等的良好習慣,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他們對新方法和新模式的適應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課程推進進度。
(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雖然說一些外部輔助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但是真正決定學習效果的核心還是在于學生本身,否則外界提供再大的力量也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學生應該認識到小升初數學銜接學習的重要性,提前擁有危機意識,在學習小學知識時能夠全身心投入,對教師講解補充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掌握了解,打好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學生自主思考意識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盡可能采用引導和輔助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應用新知識,這對于進一步培養學科思維并提高學習效率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自主思考并合作探究新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定理,在此基礎上嘗試運用學過的知識解答初中問題,一方面可以實現數學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另一方面可以顯著提高小升初階段教學活動的銜接效果,從而使學生更快更高效地適應新的學習節奏。
四、結語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教學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其中進行查漏補缺,追趕上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也可以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得到提升。因此,要做好小升初的數學銜接教學工作,保證學生在升級、換校過程中的學習不會受到阻礙。
參考文獻:
[1]謝寧艷.小學與初中數學學習銜接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2019(19).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