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思勤
摘 要: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將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不斷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一次強調,內蒙古要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把內蒙古打造成為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要在全面參與和務實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高水平服務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高水平開放 新發展格局
把內蒙古打造成為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為內蒙古量身定制的戰略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一次強調,內蒙古要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全面深入地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擔負起內蒙古在全國對外開放大局中的重要責任,深度融入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加快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內蒙古融入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首要任務。“十四五”時期,內蒙古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綠色、開放、廉潔理念,深化“五通”務實合作,促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中蒙俄三方要共同推動落實《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2016年6月,中俄蒙三國元首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舉行第三次會晤期間,共同簽署了《規劃綱要》。作為三國元首會晤的重要成果,《規劃綱要》的簽署標志著三國“一帶一路”框架下戰略對接與合作取得重要進展。《規劃綱要》是“一帶一路”框架內簽署的第一個多邊規劃綱要,為中蒙俄三國之間加強戰略對接、深化務實合作搭建了頂層設計平臺。要加快推進中蒙俄戰略、規劃、機制對接,加強政策、規則、標準聯通。重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別是推動建設《規劃綱要》中確定的一些標志性基礎設施工程。要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修訂完善或重新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參與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實施方案》。深化國際產能、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擴大雙向或多邊貿易和投資。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原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繼續擴大中蒙俄三方教育、醫療、旅游、體育等社會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統籌內蒙古口岸、通道和各類開放載體,明確重點口岸功能定位,優化口岸資源整合配置。集中建設滿洲里、二連浩特、策克口岸和呼和浩特等陸港空港口岸主陣地,加速貫通陸海空網聯運主通道,謀劃推進烏蘭察布、赤峰、通遼等重要樞紐節點城市、貨物集疏中心和資源轉化園區建設。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打造內聯外通的現代國際物流體系。支持呼和浩特、包頭、赤峰、鄂爾多斯等地爭創國家物流樞紐,實施烏蘭察布至二連浩特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滿洲里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著力改變內蒙古口岸同質化競爭、孤立式運行狀況,大力發展泛口岸經濟,形成口岸帶動、腹地支撐、邊腹互動格局。
積極拓展中蒙博覽會的國際視野,創新辦會形式,豐富辦會內容,向全世界開放中蒙博覽會的大門,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博覽會,把中蒙博覽會打造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展示國家發展成就、開展國際貿易的開放型合作平臺。加大引進外資力度,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節能環保領域,充分發揮外資在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優化進口結構等方面的作用。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大膽創新進口貿易方式,優化進口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條件。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優化進口通關流程,推進通關一體化改革,降低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實施貿易投資融合工程,落實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等制度,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健全促進保障境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延伸豐富中歐班列運行路線,推動始發中歐班列增量擴容,拓展雙向貨源組織形式,解決好中歐班列在內蒙古“酒肉穿腸過”的問題。
全面擴大和深化國內區域合作。“十四五”時期,要深入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強內蒙古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的交流合作,務實推進同東北三省、沿黃各省區的互惠合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協作運行機制,在產業對接互補、重點園區共建、重大項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大力推廣“飛地經濟”模式,設立產業飛地、科技飛地。抓住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重構機遇,強化精準招商、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引進產業鏈整體轉移、協同轉移項目,吸引更多高端產業鏈落戶內蒙古。加快推動同周邊省區建立健全協同開放、合作發展機制,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錫赤朝錦陸海大通道建設。
加快創建內蒙古高能級開放發展平臺,著力提升對外開放平臺功能,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重點推動建設中國(內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國家級),推動建立中蒙自由貿易區(FTA)。統籌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綜合保稅區、邊民互市貿易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建設。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積極探索和推動實施自由貿易政策制度體系,力爭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全力打造開放水平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全面優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持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從優化營商環境破局,著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入。推動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推進煤炭等行業規范發展,實施煤炭資源市場化出讓。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進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公平公正公開市場環境,激活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型增長機制。積極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和新型監管機制,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建立政務誠信監測治理體系,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向市場主體有序開放機制。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加強違法懲戒,健全統一權威的全過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以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為牽引持續優化政府服務。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大力推進“照后減證”。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一網、一門、一次”綜合服務平臺。大力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和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推進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構建區域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增強金融普惠性。加快區域資本市場建設,高效率用好金融資源。
(作者系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