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英 馬旭 牛雨佳
摘 要: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經濟發展背景下,居民消費升級是擴大內需和有效構建經濟雙循環的重要推手和內生動力。本文依據ELES模型從城鄉居民消費傾向與需求彈性視角探討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的困境,得出結論:城鎮居民的消費重點集中于居住,農村居民消費重點集中于居住、教育文化娛樂與醫療保健。結合實證分析結論,就如何構建雙循環新格局角度,給出了促進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雙循環 城鄉居民 消費結構 ELES模型 消費傾向 彈性系數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招標課題2017年內蒙古投入產出研究課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對內蒙古經濟增長影響分析”成果(課題編號NMTC17—10)。
2007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逐漸產生貿易保護主義,去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在這一大環境下,全球對外投資和貿易額均不斷下降。在國外需求下降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下,黨中央部署了“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決策將構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新的方向。
本文以內蒙古城鄉居民為研究對象,從消費結構角度入手對內蒙古地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進行細致的分析。通過構建ELES模型,精準把握內蒙古城鄉居民的消費行為方向,深度挖掘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路徑。掌握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趨勢,從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加快形成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
居民的各類消費支出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行為,而擴展線性支出模型(ELES)綜合考慮了消費需求和價格因素同時對居民消費結構產生的影響。因此,將居民的各類消費相互聯系,能夠更好地反應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各項指標。
(一)建立ELES模型
2000-2019年間,內蒙古經濟發展迅猛,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此,利用2000-2019年內蒙古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八類消費支出的數據建立ELES模型。由于2012年前后內蒙古統計局數據統計的調查方法、指標口徑不同,故對2000-2019年數據進行分段分析。
由模型結果可知:總體上模型對于各類消費的擬合優度大部分在0.8以上,有些高達0.99,表明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對八類消費支出的影響顯著,方程擬合度較好;并且,符合模型的設定,證明估計參數、具有經濟意義。因此,可以基本認定內蒙古城鄉居民對于各種消費的態度較為積極,消費支出預期較好。
(二)邊際消費傾向
邊際消費傾向說明居民在基本消費需求量被滿足后,增加的收入導致的各類消費支出的增加量。其含義是以消費預期角度,量化城鄉居民在將來對可能的各項消費支出增加的傾向。
表1可知:邊際消費傾向總和皆小于1,這表明在2000-2019年間內蒙古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未全部用于消費,而是部分用于消費,部分用于儲蓄。從城鄉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總和可以看出,城鎮居民更趨向于儲蓄而農村居民更趨向于消費。
(三)需求收入彈性
由ELES模型計算推導出的公式,可以得到城鄉居民2000-2019年各類消費品需求收入彈性,結果見表2。
2000-2019年間,城鄉居民的八項消費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皆為正值。因此,當人均收入增加時,城鄉居民的各類消費支出都會增加,僅增加幅度不同。
(四)需求價格彈性
根據2000-2019年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的ELES模型參數結果并結合需求價格彈性公式,計算內蒙古城鄉居民各項消費的需求價格彈性,結果見表3、表4。表格中加粗的數據表示的各項消費需求的自價格彈性,其余數據是相應消費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由表3可知,城鎮居民各項消費需求價格彈性中除食品的交叉價格彈性之外,其余各項消費品的價格彈性均小于零,這說明其余各類消費的需求和價格之間存在反向變動的關系。各項消費品的自價格彈性的絕對值明顯高于其交叉價格彈性的絕對值,說明自身價格的變化對各類消費品的需求量影響最大。
由表4可知:在2000-2011年間,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交叉彈性中除教育文化娛樂外,其余各項消費品的價格彈性均大于零。其中,居住消費的價格交叉彈性絕對值較大,明顯屬于農村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在2012-2019年間,除食品與衣著外,其余的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交叉彈性均大于零。其中,居住、交通與通訊、醫療保健的價格交叉彈性絕對值較大,同樣屬于生活必需品。
內蒙古城鄉居民在食品、衣著和教育文化娛樂等消費上的差異明顯,而醫療保健、居住消費上也存在一定區別,內蒙古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進度明顯慢于城鎮居民。
(一)消費偏好變化
近年來,隨著房價的不停上升,居住逐漸變成了城鄉居民的消費重點和需求熱點。城鎮居民居住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由上一階段的0.07上升至0.1,農村居民居住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由上一階段的0.14上升至0.19。
城鄉居民開始將教育和精神享受放在了主要位置,其邊際消費傾向在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邊際消費傾向中的排名靠前,這說明物質消費得到滿足的城鄉居民,越來越注重提高自身和下一代的文化素質。
(二)需求量變化
2000-2019年間,由于食品屬于必需品,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需求收入彈性較穩定。而城鎮居民的衣著需求收入彈性下降得十分明顯,從1.07下降至0.11。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與通訊、教育文化娛樂、其他用品和服務的需求收入彈性都有所下降,即收入增加,城鎮居民對這四項消費的需求量皆有所下降,這與該消費的飽和現狀有關。而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需求收入彈性卻有所增加,即當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城鎮居民對該消費品的需求有所增加,且影響作用逐漸增大。
2000-2019年間,農村居民的食品需求收入彈性同樣變化不大。然而農村居民的交通與通訊消費需求收入彈性下降較為明顯,從1.37下降至0.53。生活用品及服務、衣著、教育文化娛樂、居住的需求收入彈性都有所下降,這同樣與該消費的飽和現狀有關。而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的需求收入彈性有所提高,即農村居民在收入增加后對這幾項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大。
(三)價格“敏感度”變化
內蒙古城鎮居民的居住自價格彈性上升十分明顯,從0.067上升至0.502,這意味著居住價格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與日俱增;其他7項的自價格彈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最為明顯的是衣著消費,從0.813下降至0.066,說明衣著的價格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逐漸變小,其消費量基本穩定。食品對其他各項消費品的交叉價格彈性絕對值較大,這表明食品的價格變化對其他各項消費品的消費變動較大。
2012-2019年間,農村居民衣著消費自價格彈性的絕對值較小。即其他條件不變時,衣著的價格發生變化,衣著的消費量是較為穩定的。與此同時,農村居民的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與通訊、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務的自價格彈性皆大于1,說明農村居民對這些消費品的價格反映強烈,商品降價有益于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費。
創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著力點是擴大內需,而消費是擴大內需的核心。所以順應居民消費的趨勢,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消費特點,在各方面精準施策,使外在動力有效激發居民消費的內在活力。基于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中不同特點的分析,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建議:
(一)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當前,在構建雙循環新格局過程中,消費升級既要關注收入問題,更要關注收入分配問題。長期的“二元經濟結構”使得農村居民低收入的狀況十分嚴重,反映出城鄉統籌發展與國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問題。由于城鄉可支配收入的差異導致城鄉居民消費質量差異顯著,農村居民各項消費的增長被可支配收入所限制,因此在保證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的前提下應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對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將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這關系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
(二)調整產業結構,順應消費需求
根據居民的消費需求相應地調整產業結構,順應居民消費的新趨勢。依靠ELES模型對內蒙古城鄉消費結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城鄉居民的消費偏好和邊際消費傾向都有變化。如今,居住成為了城鄉居民共同的消費熱點和需求重點,農村居民對于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這兩項消費同樣存在偏好。根據新的消費需求進行產業結構的供給側改革時,應該扶持發展房地產、文化、旅游、健康等行業,順應發展這幾類消費的快速增長。這樣不僅有助于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更有助于擴大居民消費為內部大循環提供最原始動力。
(三)關注消費熱點,制定價格策略
根據城鄉居民不同的消費熱點以及對各類消費的“價格敏感度”的不同,針對城鄉居民制定相應的價格策略。醫療保健和居住消費的價格對城鎮居民的影響較大,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與通訊、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的價格對農村居民的影響較大。對于城鄉居民影響較大的醫療保健和居住的價格應該適當降低,在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與通訊、教育文化娛樂、其他用品和服務這4項消費的價格上可以針對農村居民進行價格定制,從而更好地刺激城鄉居民整體消費水平,從而推動雙循環新格局的構建。
(四)保持房價的穩定性,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
現階段,居住消費已經成為了內蒙古城鄉居民的消費熱點,無論是從居住的邊際消費彈性以及需求收入彈性來看,都表明居住消費成為了城鄉居民共同的消費偏好。一旦房價增長得過快,必定會使得收入在其他類消費上的支出減小,更加不利于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因此,在雙循環新格局下,有必要控制房價的過快上漲,制定合理的住房價格,引入規范化的管理體系,來促進內蒙古房地產的不斷發展,同時促進居民的多樣性消費,促進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李書宇,趙昕東.收入差距對城鎮家庭消費結構升級的影響[J].調研世界,2019,(11).
[2]倪紅福,冀承.中國居民消費結構變遷及其趨勢——基于中美投入產出表的分析[J].消費經濟,2020,36(01).
[3]李世美,譚宓,狄振鵬.雙循環新格局下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重慶社會科學,2020,(12).
[4]陳彥斌.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提升居民消費與有效投資[EB].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348. F.20201126.1449.010.html.2021- 01- 20.
[5]Peng Su,X iaochun Jiang,Chengbo Y ang,Ting Wang,X ing Feng. Insufficient C onsumption D emand of C hinese Urban R esidents: An Explanation of the C onsumption Structure Effect from Income Distribution Change[J]. Sustainability,2019,11(4).
[6]Yi Wang,Chunlai Xiao.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 esidents in China[J].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2018,7(4).
[7]嚴慧珍,徐曉婧.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比較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03).
[8]趙馨.中國居民消費結構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J].西部皮革,2020,42(02).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