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園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時期,此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會得到一定的發展,語文教學承擔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運用人文思想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境界。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語言的構建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四個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
一、 前言
文言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缺乏文學基本素養以及文言文閱讀的興趣,致使文言文教學的效果較低。學習文言文可以引導學生真正地了解歷史,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并且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文章旨在研究語文核心素養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入策略。
二、 培養學生的文獻閱讀興趣是基本內容
由于文言文具有難懂的特點,部分學生可能缺乏閱讀的興趣,教師還需要能夠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降低文章閱讀的難度。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到多媒體、微課以及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語文教師在備課之時,需要精心設計PPT課件,將文章內容再現出來。運用到影視動畫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比如高中語文教師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孔雀東南飛》這一課之時,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孔雀東南飛》的歌曲及相關動畫視頻,將這一故事再現出來,幫助學生進行文言文文章的理解。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運用到微課教學法,引導學生提前進行預習,這樣能夠降低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在網絡上尋找適合學生使用的微課系列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微課是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打破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調動學生的課下時間進行文言文內容的復習。《孔雀東南飛》這一課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將故事情景再現出來,成立小組長,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學的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加強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高教學的水平。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點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動腦筋去思考、理解故事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學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閱讀習慣,從而使得文學成為學生受益終身的事,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
三、 運用到小組教學法是有力環節
小組教學法是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師需要將本班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4~5人,通過小組間展開游戲競賽的方式進行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
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離騷》這一課之時,可以針對這一課中的重點文言文字進行解釋的比拼。教師在通篇講述完畢之后,可以開展重點字句解釋比賽,在多媒體上展示出30個《離騷》中涉及的字詞,如兮、焉、朕、集,重點句子,如“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依次展示出這些字句,每一次都需要給予學生舉手搶答回答問題的機會,如果回答正確則可以為所在小組加一分,最后小組累積得分最高的即為優勝小組,可以獲得教師一定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獎勵。搶答標準以教師的肉眼為評判標準,通過小組教學的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方式,提高教學的水準。小組間競賽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對于文言字句的理解,并且能夠對重點的知識進行復習,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提高教學的水平。高中語文教師還需要運用小組間的交流方式,引導學生解決較難的問題。比如高中語文教師在講授《離騷》這一課時,針對教材這一選段設置問題,如本節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你能說說對屈原的理解嗎?這些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夠集思廣益,教師給予學生五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交流,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思想。五分鐘過后,邀請學生上臺進行講述。小組進行討論能夠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提高教學的水準,由于部分學生可能缺乏與教師交流的愿望和興趣,甚至不敢與教師交流。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教學的水平。教師需要利用到小組教學法進行小組間的討論,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和集體凝聚力,增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基本思想,發揮語文教學的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 教師對文言文閱讀教學進行創新是重要內容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能夠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首先要求教師能夠擁有充足的文言文積累。部分高中教師只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缺乏課外拓展的教學內容,這可以追溯到教師本身對于文言文閱讀缺乏興趣,當然也不能夠培養出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通過樹立自身榜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大量閱讀文言文文章的方式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高中教師不應該只將眼光局限于教材中的詞句,每次面對新學生之時,還需要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重新設置備課內容以及課件,重視文言文閱讀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基本思想,為社會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教師也可以在文言文閱讀教學課程之前,為學生分享一則歷史趣味知識,能夠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語文教材《離騷》這一課之時,可以分享屈原為什么投江自殺?較為官方的回答是:屈原是政治上的失敗者,屈原性格較為正直,遇到看不慣的事情或錯誤的地方會指出,和朝臣往往會有正面沖突,這樣會和許多人積怨。屈原是為老百姓著想的開明管理者,與當時腐敗的政治格局和政治風情是格格不入的,使得他和許多朝臣意見相左。許多人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結果屈原的權力被削弱。楚王的昏庸也是致使屈原投江自殺的一個原因,屈原的投江自殺是當時政治的悲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每次上課之前分享一則與本次分享閱讀內容有關的歷史趣味知識,通過調準教學主體,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分享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能夠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內容進行分享和講解,給予學生知識輸出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準備文言詞句積累本,加強總結,定期在班級內進行積累本的分享,使得班級內形成文言文學習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