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娟
摘 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筆者對學生在學習地理高頻考點時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具體表現為:審題能力不強,推理、分析能力薄弱;學科思維能力差,未能有效結合實際;文字表達能力低,難以厘清邏輯關系;問題探究意識弱,缺少創新思維能力。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解決策略:集中加強學生審題能力訓練;啟發學生運用地理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增強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地理問題探究意識。
關鍵詞:學生學;地理高頻考點;教學策略
《地理考試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指出的高考地理考核目標: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文章將從這四個方面出發,分析學生在學習地理高頻考點時面臨的問題以及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 學生在學習地理高頻考點時面臨的問題
(一)審題能力不強,推理、分析能力薄弱
《說明》指出地理學科的考核目標之一是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而學生在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這一個環節上,表現得最為突出的是審題能力不強,推理、分析能力薄弱。在教學實踐中,具體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意或無意忽略題干中文字信息;第二,地理圖表的相關信息未注意到,比如:沒看見指向標,將方向判斷錯誤,或者區域地圖中的經緯度沒注意等;第三,對于獲取的信息,不能進行正確的推理、分析、歸納和總結。
(二)學科思維能力差,未能有效結合實際
地理學科思維能力就是學生從地理學科的視角,分析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成、發展演化過程的能力。在高中學習中,學生在這一方的能力也是非常薄弱的,主要表現為不能有效地將生活中的現象和教材中學習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清楚怎么聯系教材的知識來分析問題,也不知道教材中的哪些知識與此問題相關。
(三)文字表達能力低,難以厘清邏輯關系
高考主要采用筆試的方式來評價、檢測學生是否了解、掌握、理解相關知識,是否能應用相關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能夠在地理試卷中清楚地描述和闡釋地理原理、規律,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在回答地理問題的時候,往往表現出文字表達能力低、邏輯關系不清楚、思路混亂、用語不專業等現象。
(四)問題探究意識弱,缺少創新思維能力
筆者認為,對地理問題的探索主要表現為對地理考試試題進行探究和思考。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是缺乏問題探究的意識,缺少創新思維的能力。比如,以前考熱力環流先確定近地面冷熱狀況,再是豎直方向上大氣的運動,然后確定高空和近地面的氣壓,最后是大氣的水平運動。而某些題會先給出高空的氣壓狀況,然后推測近地面的氣溫、氣流運動狀況以及天氣狀況。學生碰到這樣的題,感覺無從下手,因為和以前的題目是不一樣的,是熱力環流的逆向考查,學生找不到問題的突破點,導致選擇錯誤。
二、 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教學策略
(一)集中加強學生審題能力訓練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審題不清楚導致大量失分,所以,集中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顯得至關重要。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勾畫關鍵字詞。對于“關鍵詞”這幾個字,有些同學都說不清楚的。地理關鍵字詞,主要涉及地理現象、地理事物以及相關的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等。具體地講,例如,地理現象有晝夜交替現象,天氣現象等;地理事物就有地上河、凌汛、洪積扇、山地、高原等;地理原理、規律有地球運動的規律,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熱力環流原理、海水運動的規律等;地理位置題干有涉及的有我國華北地區、北美洲某地、某河谷地區等;還有相關的時間詞語也很重要,天氣系統的移動、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等就與時間是密切相關的。在明確關鍵詞后,還要將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可以在考完試后將學生試卷收起來檢查有沒有勾畫的痕跡,也可以在課堂上直接讓學生現場勾畫關鍵詞。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其目的是要監督學生落實下去。
第二,關注問題設置。首先,將試卷中的問題讀兩遍,甚至更多,直到真正的理解題意。因為學生在做文科綜合的時候,總是感覺時間不夠,所以對于試題中的問題,只是快速地瀏覽了下,根本連題目中說的意思都沒懂就開始答題。所以,需要認真的揣摩題意,避免跑題。其次,關注題目中對問題的描述。問題描述中包括行為動詞、區域限定詞、對象限定詞、中心問題詞等是很重要的。比如,行為動詞若使用“分析”“推測”等詞語,肯定需要清楚地表達因果關系,若是“評價”,沒有特別說明的話,有利的、不利的都要進行說明。區域限定詞,問題限定了某一區域,就只能按照題目的要求來,而不是隨心所欲。因此,只有對題目中的問題進行深度解剖,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題意,才能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二)啟發學生運用地理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問題
地理學科思維、學科素養的培養是地理學科重要的目標。在高考試卷中的體現是用地理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為了培養學生運用地理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平常的教學中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來開展。
第一,說出某種現象,探究反應的是什么地理原理。比如,氣候、天氣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叫學生利用天氣系統的相關知識分析為什么有陰雨天氣、晴朗天氣?霧是怎么形成的,沙塵暴產生的條件有哪些?再比如,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為什么新疆有“早穿皮襖午穿沙,圍著火爐吃西瓜”的現象?
第二,給出某種地理理論,找出反應該理論的實際問題。比如,給出地理整體性原理,舉例說明各個地理要素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再比如,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有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請同學舉例說明哪些地形地貌是受外力作用影響,哪些是受內力作用影響。
(三)增強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
要增強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