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鄒嫄 廖鳴霞 王忠勝

【摘 要】本文闡述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提出實施措施:研究廣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數量規模需求與質量內涵需求,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設置與建設的規劃與計劃工作,研究制訂科學的專業定位與辦學目標,研究制訂針對專業定位與辦學目標的培養方案,加強基于專業定位、辦學目標與培養方案的師資隊伍建設,切實有效地抓好本專業的科研創新與前沿跟蹤工作,做好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特色建設工作。
【關鍵詞】廣西高校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創新型人才培養? 思路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3-0120-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要求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并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以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在這一背景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以符合中國現行經濟發展和社會分工細化、職業內涵升級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用人單位為參照,培養符合創新型人才要求的畢業生。具體到廣西而言,根據廣西發展的綜合性要求,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必須培養符合廣西發展需要、用人單位需要又符合個人發展要求的畢業生。
一、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
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應建立在充分的研究與理性的基礎之上,以本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包括人才數量規模與質量內涵)、創新型人才特征與培養要求進行系統的綜合研究,并與高等教育理論與人才培養規律等相結合為指導,合理地確定本專業創新型人才知識、技能與綜合素養的基本要求、基本內涵,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中長期規劃與近期發展計劃,確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方案與培養模式等,再著重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基地建設與實踐環節教學、本專業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研究、精品課程建設、專業特色與專業競爭力建設、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等一系列重點工作,最終取得一系列綜合性專業建設成果,如具有創新能力與競爭力的畢業生、專業精品課程、專業及教學科研成績、專業設置隊伍建設成績與專業建設經驗等。其實施思路可以概括為如圖1所示。
二、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研究廣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數量規模需求與質量內涵需求
在數量規模需求方面,基于大數據背景,研究我國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目標、速度目標,經濟結構及其調整方向,各主要產業發展規模特別是23個千億元產業研究中工作設崗技能素質需要,扶持發展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人力資源創新型人才支撐的實際需要,廣西發展與廣西公共事業管理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重點細分研究區內市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儲備量與年齡結構等,在此基礎上確定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當前與今后5~10年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對該專業人才的數量需求。
在質量內涵需求方面,根據現有數據及國家給予廣西各項政策、廣西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設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階梯化培養方案,分析知識結構與水平、技能結構與水平、人才質量特征與綜合素養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二)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設置與建設的規劃與計劃工作
專業設置與建設的規劃與計劃工作,要基于教育與人才培養規律及有關理論的指導,基于國內外與區內外的辦學經驗,基于廣西高校發展及其學科專業布局的現狀與基礎,基于廣西及相關高校的辦學條件及其改善可能,基于近期的需要和長遠發展的眼光,基于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趨勢等,編制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設置與建設的規劃與計劃。
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設置與建設的規劃工作,應由高等學校主管部門聯合高校共同完成。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設的規劃與計劃工作,應由承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高校與具體教學單位(院系)完成。了解全國及廣西人才市場創新型人才缺口、指標要求,以此為前提,研磨教學方式,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型合格人才,推出人機模擬演練決策創新型人才精品課程,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取得創新人才培養科研與教改高質量成果,積累專業建設經驗等。
(三)研究確定科學的專業定位與辦學目標
優秀的畢業生是專業建設最主要的和關鍵性的“產品”,“產品”的質量與規格的合理定位是培養方案與培養模式設計的重要依據。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定位為: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專門性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平臺。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為:在工商企業界及相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或具備在本專業或相關專業進一步深造條件的優秀畢業生,具備德、智、體、能等素質。
(四)研究制訂針對專業定位與辦學目標的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應該包括培養環節構成、課程體系設計、教材建設與實踐教學等。
主要的教學環節應該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學術活動與畢業論文的研究寫作等。其中,課堂教學主要是主干課程和主要課程的教學,結合管理學專業的特點,采用教師講授、案例教學、模擬教學、課堂討論等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實踐教學側重開展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培養與實際應用操作方面的教學活動,包括社會實踐活動及社會調查、專業見習與專業技能模擬訓練(如人員素質模擬測評與管理技能開發模擬等)。學術活動主要包括學術講座、學術沙龍、科研活動等。
課程體系設計與教材建設,要統籌考慮相互關聯的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在世界經濟發展宏觀背景下,根據我國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市場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新時代人力資源特征與管理創新的要求,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中要充分地體現德育、業務培養、體育教育、綜合素質培養、管理創新和能力培養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及實踐與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二是從課程體系中的課程內涵研究與確定入手,運用目標分解的思路與方法,明確各主要課程在實現培養目標中的功能、作用與任務,形成與確定不同課程的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使得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相互銜接又不會交叉重復,共同支撐與滿足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三是以各門課程為依據做好教材的選取、編寫,以及教輔材料的編印等工作。
實踐教學環節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設基于實際操作能力提高與管理創新的實踐教學基地,可在企事業單位中建立穩定或相對穩定的一批實習基地和創新創業實訓基地。二是相應配套設置實踐環節的“課程責任教師”,加重實踐操作環節與創新創業實訓在整個培養方案中的投入分量并提高其實際效果。三是改進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方式,與課程教學及畢業論文研究等環節相結合,由實踐環節的課程責任教師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實施,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本專業主要技能與管理創新思維方法,畢業后能較快適應實際需要與管理創新的要求。四是要采取相關措施,加強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跟蹤、評價與調控管理。
(五)加強基于專業定位、辦學目標與培養方案的師資隊伍建設
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是一個新課題,要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大力建設本專業的師資隊伍。具體操作要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從針對性而言,要基于建立一支優秀師資隊伍的目標,以及師資隊伍現狀與這一目標的實際差距,分清數量規模差距、專業結構差距或層次高低方面的差距、創新型人才培養差距等,然后采取針對性措施,使師資隊伍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并促使本專業更好地發展。從實效性來說,要充分注意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產出效果,強化師資培養激勵,在具體實施時以培養提高為主、引進高層次或學科專業建設短缺師資為輔。
(六)切實有效地抓好本專業的科研創新與前沿跟蹤工作
第一,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緊跟學科前沿。以緊跟學科前沿為目標,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是把握學科發展方向、提高師資實際水平、保證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以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研診、尋找人力資源管理實踐領域的問題、尋找相關對策、研究市場對創新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需求等為出發點,加強相關研究,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根本基礎。
第二,以課題研究與貫徹執行的形式開展專業建設、發展與改革的實際工作。要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發展與改革工作,當作一項綜合性大型課題來研究與執行落實。這種考慮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好處:一是能夠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建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夠以更高的水準開展綜合性研究與建設工作;二是保證能夠得到高度的重視,以及足夠的實踐和精力投入,并有利于達到良好的實際效果;三是通過課題研究的組織框架,為專業建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更有力的組織形式和推進措施方面的保證。整個專業的建設以及主要課程或者精品課程的建設均具有同樣的道理。因此,要以主要骨干教師為核心力量,大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同時以課題研究與貫徹執行的形式大力推進專業建設、發展與改革的實際工作。
第三,與教改研究相結合努力建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精品課程。以落實責任為保證,以集體智慧為支撐,以課程建設與教改研究的相互結合為基本形式,建設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精品課程。
(七)做好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特色建設工作
專業特色也是專業人才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充分利用已有專業師資優勢與有利條件,結合社會的用人需求與人力資源培養教育的基本規律,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建設廣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特色。
第一,專業教育特色及形成。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內涵與質量等方面,在前述專業建設思路與辦學目標等的指導下,培養模式的特點體現在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教學同等重視與并重推進,專業知識、技能的綜合性與專深要求同時推進,創新人才屬性內涵與質量內涵并重要求,經濟基礎知識與管理知識體系相融合,既定課程計劃與任選課程同時實施等,從而形成本專業的主要教育特色;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人才培養質量的特色:具備較為完整的經濟學基礎、系統的管理學知識體系與技能,操作性強與實戰能力突出,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過硬的人力資源管理專門人才和具備良好深造基礎及潛力的研究+應用復合型人才。
第二,專業教學特色及其形成。教學上以理論知識體系為基礎,以實踐應用思維、管理創新思維與方法技能的鍛煉為重點實施教學。通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來完成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并融通實踐應用思維、創新能力與方法的培養,為拓寬和加深實踐應用思維、創新能力與方法技能的鍛煉打下基礎;通過專業課、專業實踐課程、綜合考察、創新創業實訓等實現實踐應用思維、創新能力與方法技能的系統鍛煉。
第三,專業教學管理特色及其形成。在專業教學管理上,除了與校院接軌的管理環節,對本專業的在校學生全面實施充分的“人本管理”,提高培養學生的效果,使學生在多年接受“人本管理”的長期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管理知識與實際技能。主要措施包括:從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出發,建立有效的師生溝通機制(如能爭取到學校的支持可明確本專業教師在師生溝通方面的相應職責),全面了解學生,加強對學生作業理論知識、綜合技能、管理創新方法與能力狀況等的了解,正確引導與適時指導學生;除了設置班主任,由本專業骨干教師兼任“專業業務班主任”,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建立本專業的“導師制”(一師多生),側重關心和了解學生的業務與學習情況,加強學生日常業務學習的管理與信息反饋,適時加強指導與引導。
【參考文獻】
[1]劉濤.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人力資源,2020(12).
[2]陶德勝,馬浩.中國特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理論建構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6(33).
[3]李克強.從“黃金十年”到“鉆石十年”中國—東盟合作前景可期.[EB/OL].(2014-11-14)[2020-05-02].http://www.gov.cn/xinwen/2014-11/14/content_2778624.htm .
注:2020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廣西高校經管類創新創業課程融合本專業‘全程校企合作研究: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2020JGB176);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作者簡介】李麗華(1981— ),女,漢族,廣西桂林人,博士,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輕工產業技術經濟戰略、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鄒 嫄(1972— ),女,漢族,廣西桂林人,通訊作者,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金融財務,企業管理;廖鳴霞(1981— )女,漢族,江西贛州人,廣西財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民經濟核算;王忠勝(1977— ),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南寧市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指導中心高級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創業研究。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