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堅
【摘 要】本文對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進行思考,針對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提出教學模式創新的路徑:以專業、崗位為導向,構建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強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深度;通過專業課程教學中的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基礎理論指導,從而推動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進步。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機械工程專業 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3-0162-02
應用型本科主要培養適應一線工作的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強調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作為應用型本科教學中重要的組成環節,對于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必不可少。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工程專業來說,實踐教學尤為重要,它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都有著積極意義。為此,本文試針對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提出教學模式創新的路徑,以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構建全新的模擬真實實踐教學環境空間,推動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進步。
一、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體系的標準之一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推動本地技術人才培養朝向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型技術人員發展,這就要求學生要同時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專業的知識積累以及高水平的技能。就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在校內接受專業的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基礎,對機械工程領域內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等一系列理論知識有較深的涉獵和學習,但是實踐訓練不足,理論知識難以得到實踐和應用。實習基地的建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提供場所和平臺,推動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訓練,從而推動機械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和優化,也為促進實踐教學、調整實踐理論教學比重、促進理論實踐教學融合提供契機和平臺。然而,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成立時間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本科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踐教學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體現如下:第一,缺乏系統規劃,沒有形成能力培養體系,培養學生工程綜合能力、工程意識的教學環節不足;第二,實踐教學方法與工程能力培養規律不相符;第三,學生對實踐教學環節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與今后工作崗位的關聯,存在對實踐教學抵觸的現象;第四,實踐教學師資不足且結構不合理,使用“教師演示,學生重復操作”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能力,新引進的高學歷年輕教師缺乏企業生產實踐經驗。
二、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路徑
(一)以專業、崗位為導向,構建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
構建機械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要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分解和重構,結合專業特點、行業企業需求構建滿足專業教學規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和教學評價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創新,構建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實習基地的建設要整合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教學的優勢和長處,結合高校專業教學、行業企業崗位需求,以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為平臺,從三個層面構建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其一,加強專業基本能力訓練,以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為指導,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如計算機應用、機械CAM實習。其二,開展高級應用型技術人員、一線工程師專業訓練,要設計綜合型、設計型項目,開展模塊化和項目教學,加強學生的設計意識、工程意識以及相匹配的工藝設計能力,為培養高級綜合型技術人員和高素養工程師服務。其三,進行系統綜合創新訓練,可以結合校內科技活動、省市國家科技競賽、畢業設計等,綜合培養學生的設計、實踐和創新意識。
(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實習基地建設可以推進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聘請企業一線技術骨干、專家到校任兼職教師,以解決實習基地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學校也可以派駐機械工程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或參與到實習基地的項目式教學中,以企業的生產項目為案例進行教學、研究,將教師的學術、科研成果應用到企業生產實踐中,不僅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而且推進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首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素質為主線,以此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明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為提高應用型人才水平而服務的,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應當做到創新能力教學的提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協調發展,以實習基地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為依據,創建教師隊伍建設的標準、計劃和目標等。一方面,對“雙師型”教師的實踐能力、理論知識和創新意識要制訂培養標準,促使教師自覺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針對性提高;另一方面,實習基地應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制訂“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和培養計劃,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從制度上確保“雙師型”教師培養有序進行。
其次,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可以開創師生共同參與的科研基地板塊,并積極爭取其他科研機構、科研場所的支持,形成應用型本科院校、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產學研科研基地。工作人員由多方面人員組成,一部分是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一部分是高校教師、實驗人員組成的高校科研隊伍,一部分是企業技術骨干、專家,還有一部分是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這些人員共同承擔實習基地的項目設計、開發、實施、生產設備維護以及項目運營等工作。同時,企業技術人員、科研機構人員、高校教師可以共同組成實習實訓指導教師隊伍,企業人員、科研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也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中,由學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
最后,在實習基地的項目教學中,可以開展和優化相關的理論教學內容,以拓展“雙師型”教師的知識深度。一方面,企業、科研機構和本科院校提供相應的實踐教學設備,為“雙師型”教師提高實踐能力提供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本科院校也可以將專業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習基地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中,將本科院校內豐富的、高質量的專業課件等作為實習基地教學資源,供兼職教師使用、學習,本科院校也可以借助項目教學開展相關的理論知識講座,以切實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素養和理論知識深度。
(三)拓展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深度
拓展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深度,首先,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工程實習基地建設要做到校企資源共建共享,人才培養共同參與、共同把關。本科院校在建立實習基地時不僅要廣泛吸取行業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更要結合學校本身的辦學定位、生源條件、人才培養計劃和專業課程計劃進行,結合企業的生產范圍、服務領域和人才需求,對機械工程行業人才需求進行充分調研、論證,在此基礎上將校企雙方的資源合理應用到實習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體系中。其次,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對傳統的校企淺層次合作進行延伸和擴展。一方面,校企共同確立機械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培養理念,增強企業在人才培養體系創建過程中的話語權、引導作用,將行業企業的需求滲透到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另一方面,實習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創建也要遵循機械工程高校教學的內在規律,延續專業課程教學的既有優勢,將深厚的理論教學體系延續下去,并借助理論教學推動實踐教學的發展。
(四)通過專業課程教學中的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基礎理論指導
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過專業課程教學中的理論教學,加強機械工程專業的理論研究,為實習基地和實踐教學進行科學的基礎理論指導。具體說來,可將機械工程專業的理論研究、大學生就業理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等和實踐教學融合起來,推動實踐教學更科學、完善,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推動機械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思想作風、文化水平、道德品質、職業素養等綜合水平也獲得提升,從而由應用型技術人才向綜合型復合人才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就業理論研究可以應用到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拓展實踐教學和就業理論結合的深度與廣度,以就業理論指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對就業的認知水平,樹立更為健全的就業理念、就業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9(8).
[2]張佳,王宏,陶彥輝,等.應用型本科數控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
[3]夏陽,王新娟.校企合作背景下本科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9).
[4]陳莉.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6).
注: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GXGZJG2015B132)
【作者簡介】蒙 堅(1975— ),男,仫佬族,研究生班學歷,廣西羅城縣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機械制造及加工、數控加工方面的實驗實訓教學與研究。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