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夢玲
(河南省許昌市立醫院婦科 許昌 461000)
子宮腺肌癥為常見的子宮內膜占位性或浸潤性病變,表現為異位的子宮內膜及腺體侵襲正常子宮肌層組織,形成彌漫性異位病灶,使子宮肌層組織增生肥大,導致子宮體積增大,若在肌壁間形成團塊則容易發展為子宮腺肌瘤[1]。受激素水平的影響,患者可出現周期性出血且出血不易排除,并在子宮肌層聚積,出現繼發性、漸進性加重的痛經,月經周期改變,經量增多,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還可繼發不孕,加之病程較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2~3]。因此,給予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60例子宮腺肌癥為研究對象,探析子宮內膜電切術后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在子宮腺肌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宮腺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摸球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45~51歲,平均(48.45±3.12)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1.64±0.53)年;孕次1~3次,平均(2.10±0.69)次。觀察組年齡46~52歲,平均(49.42±3.09)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1.65±0.54)年;孕次1~3次,平均(2.04±0.72)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月經量明顯增多,出現明顯的進行性加重性痛經癥狀;彩超檢查示子宮體積明顯增加,呈球形,但小于8周大小,異位病灶邊界不清楚,子宮內膜明顯移位;無治療方案相關禁忌證;年齡≥45歲,無生育需求;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生育需求者;伴生殖系統疾病者;伴子宮內膜惡性病變;伴全身性疾病者;近6個月內接受過其他治療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于月經干凈后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國藥準字J20140088)治療。觀察組患者于子宮內膜電切術后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治療,于月經干凈后第5天進行子宮內膜電切術治療,完善術前準備,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完成后給予術野消毒,消毒范圍由內到外,最后再一次消毒陰道及宮頸,于陰道內放置窺陰器,充分暴露宮頸,再次消毒宮頸,使用探針探查子宮宮腔深度,擴宮,置入宮腔鏡,觀察子宮內膜情況及病灶位置,進行內膜電切,將病灶部位子宮內膜下2 cm的肌層及內膜全層全部切除,創面給予電凝止血,完全止血后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剪斷尾絲,結束手術。術后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指導患者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盆浴,近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同時密切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并定期門診隨訪。
1.3 觀察指標 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月經量評分、痛經程度以及性生活質量。子宮體積=0.52×長徑×前后直徑×橫徑;月經量采用月經失血圖法(PBCA)進行評估,評分超過100分,為月經量過多;痛經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最高評分為10分,評分越低,疼痛程度越低;性生活質量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進行評估,包括性欲望、陰道潤滑、性交痛、性生后滿意度等內容,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性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月經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月經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較對照組低,月經量評分較對照組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月經量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月經量評分比較(±s)
組別 n 子宮內膜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子宮體積(cm3)治療前 治療后月經量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tP 30 30 10.02±2.37 10.05±2.44 0.048 0.960 4.10±1.24 2.05±1.33 12.123 0.000 117.86±11.45 118.20±11.59 0.114 0.910 102.75±9.42 90.44±9.15 5.134 0.000 105.02±9.65 105.15±9.25 0.053 0.960 79.50±8.25 50.10±7.96 14.067 0.000
2.2 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痛經程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評分及痛經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性生活質量較對照組高,痛經程度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痛經程度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痛經程度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性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痛經程度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tP 30 30 59.46±10.85 59.41±11.22 0.017 0.940 73.26±9.10 84.65±9.06 4.858 0.000 6.70±1.80 6.75±1.75 0.109 0.910 3.20±0.70 1.45±0.65 10.034 0.000
子宮腺肌癥為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非惡性病變,隨著人工流產、剖宮產等子宮有創操作的不斷增加,發病率呈升高趨勢,且發病群體呈年輕化。目前,臨床上尚未明確發病機理,諸多學者認為可能與子宮內膜炎癥、經宮腔操作、遺傳等因素有關[4~5]。約40%~50%患者早期會出現月經量增多、痛經表現,致使生活質量下降。藥物治療子宮腺肌癥難以有效根治,手術治療包括子宮內膜電切術、子宮動脈栓塞術、異位病灶切除術、高強度聚焦超聲術等保守性手術治療,根治性手術治療為子宮全切。由于子宮全切會改變患者正常的盆腔解剖結構,且術后盆底功能及性功能障礙發生率高,臨床上選擇保守性手術治療患者居多,但該手術要求病灶須局限性,且手術醫生須具有較高技術,避免切除過多或過少,出現出血過多、縫合困難或治療不徹底等現象[6]。
子宮內膜電切術于宮腔鏡輔助下進行,術中視野清晰,可明確病灶位置進行徹底切除,提升整體切除效果,可減輕術中對子宮的創傷,降低術中出血量,術后患者恢復快[7]。術中電凝止血后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通過顯著抗雌激素作用降低月經中期促黃體生成素與促卵泡生成素的高峰,甚至使該高峰消失,可減輕子宮內膜受到來自雌激素的刺激,進而使子宮內膜變薄,改善臨床癥狀[8]。本研究結果顯示,子宮內膜電切術后聯合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后,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月經量評分、痛經程度評分明顯改善,且性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均優于單一用藥治療的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電切術后聯合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治療子宮腺肌癥,有利于增強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抑制子宮內膜的彌漫性生長作用,長期維持抗激素作用,同時可有效維持手術治療效果,明顯改善患者子宮內膜情況,縮小子宮體積,促進患者月經多、痛經等癥狀的改善,提高患者性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