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向寧 黃艷麗
(河南省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口腔科 新鄉 453003)
正畸是解除錯牙、畸形,矯正牙齒的有效手段,通過正畸可有效改善外觀形象,滿足現代人們對審美和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1]。以往臨床常用的直絲弓固定矯治器需要長期佩戴,會增加不適感,殘留食物殘渣,影響牙周健康,增加牙齦炎、齲齒、牙齦萎縮的風險,且影響美觀。隱形矯治器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矯正器,通過計算器輔助設計、制作而成,利用變形后回彈力不斷縮小范圍進行牙位移動,以達到矯正牙齒的目的[2~3]。隱形矯治器可摘下清洗或使用牙線清理食物殘渣,從理論上來說,可維持牙周健康。然而隱形矯治器需要每天佩戴不少于20 h,長時間佩戴同樣會影響口腔自潔,引發牙周附著組織炎癥,不利于牙周健康。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行正畸矯治患者采用隱形矯治器與直絲弓固定矯治器對牙周狀況及齦溝液炎癥介質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院行正畸矯治的98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男21例,女28例;年齡18~33歲,平均年齡(24.62±2.21)歲;體質量指數18~27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27±1.52)kg/m2。觀察組男22例,女27例;年齡19~32歲,平均年齡(24.57±2.18)歲;體質量指數19~26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31±1.48)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牙周健康;首次接受正畸矯治;安氏Ⅰ類或Ⅱ類錯 畸形;依從性好,能配合完成本研究;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需拔牙矯正者;近3個月使用過激素類、抗生素藥物者;合并免疫系統、肝腎功能障礙等疾病者;近3個月內有牙齦出血、牙痛等牙周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矯正前1周行常規齦上潔治,并給予口腔衛生宣教,叮囑患者早晚各刷牙1次。對照組采用直絲弓固定矯治器矯治,佩戴美國3 M公司的Gemini MBT金屬托槽直絲弓矯治器,粘住固定托槽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鎳鈦弓絲,并調整力度,叮囑患者每月復診1次,從0.014~0.018英寸依次更換鎳鈦弓絲直徑。觀察組采用隱形矯治器矯治,由牙科醫生根據患者錯畸形情況配制每個階段的隱形矯治器,隱形矯治器由無錫時代天使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制作,教會患者正確摘帶,每2周更換1次矯正器,叮囑患者每天佩戴時間不得少于20 h。復診時根據患者牙齒移位情況給予粘接附件、鄰面去釉、調整牙合等處理。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牙周狀況,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由牙周科醫生對患者受試牙(牙位分別為16、21、24、36、41、44)進行牙周指數檢測,包含菌斑指數(PLI)、牙齦指數(GI)、齦溝出血指數(SBI)、齦溝探診深度(SPD),每個位點測量3次取平均值,個人計數為全部受試牙計數的平均值。(2)比較兩組齦溝液炎癥介質水平,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使用棉球擦拭牙面后,使用北京時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濾條紙輕輕插入齦溝,放置1 min后取出,若取出的濾紙條上存在血液,應重新收集。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狀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PLI、GI、SBI、SPD均較治療前上升,但觀察組上升幅度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狀況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狀況比較(±s)
組別 n PLI治療前 治療后GI治療前 治療后SBI治療前 治療后SPD(mm)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tP 49 49 0.91±0.26 0.94±0.27 0.560 0.577 1.33±0.38 0.96±0.22 5.899 0.000 0.52±0.17 0.54±0.16 0.600 0.550 0.64±0.19 0.56±0.18 2.140 0.035 0.58±0.20 0.61±0.21 0.724 0.471 0.77±0.28 0.62±0.21 3.000 0.003 2.14±0.28 2.15±0.29 0.174 0.863 2.71±0.43 2.20±0.37 6.293 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IL-1β、TNF-α均較治療前升高,但觀察組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炎癥介質水平比較(ng/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炎癥介質水平比較(ng/L,±s)
IL-1β治療前 治療后 t P TNF-α治療前 治療后 t P 22.21±6.40 22..36±6.47 0.115 0.908 37.68±6.17 30.20±5.33 6.422 0.000 12.181 6.547 0.000 0.000 22.58±4.35 22.67±4.27 0.103 0.918 27.90±4.29 25.43±3.08 3.274 0.000 6.095 3.670 0.000 0.000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tP 49 49
目前,正畸矯治在口腔科廣泛開展,需要在牙齒上佩戴矯治部件,以達到矯正牙齒的目的。矯治部件易引起口腔環境變化,導致菌斑聚集,致使牙齦組織發生炎癥,增加牙周炎風險。隱形矯治器是現階段發展起來的透明、無托槽矯正器,與直絲弓固定矯治器相比,具有舒適、便捷、美觀可摘等優勢,有助于患者徹底清理口腔,受到患者青睞[4~5]。
正畸矯治與牙周健康存在密切聯系,無論采用何種矯正器患者均需要長期佩戴,在一定程度妨礙口腔衛生的維護,導致菌斑滋生和滯留,造成牙周組織炎癥和損傷[6]。TNF-α是炎癥、抗腫瘤、抗感染等病理生理反應的重要介質,IL-1β可刺激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生長因子等表達,誘使T細胞生成IL-2等功能。TNF-α、IL-1β與牙周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牙周組織損害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LI、GI、SBI、SPD低于對照組,兩組IL-1β、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但觀察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隱形矯治器應用于正畸矯治患者對牙周狀況和齦溝液炎癥反應影響較小。隱形矯治器是通過計算機三維診斷、制造、設計等系統,應用進口彈性透明高分子材料,量身制作的熱壓膜矯正器。佩戴后可直接覆蓋整個牙冠,支抗控制較好,可實現良好的轉矩控制,使牙齒整體復位、移動,最大限度減少牙受力過度而出血[7~8]。隱形矯正器可自行摘戴,在進食前取下并于清理口腔后再次佩戴,減少食物滯留,保證牙周健康[9~10]。而隱形矯正器要求每天佩戴時間不少于20 h,矯正器邊緣和表面難免會磨損牙周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牙周健康,但與直絲弓固定矯治器相比,其對牙周健康和齦溝炎癥影響明顯較小。隱形矯正器應用無色透明材料制成,與牙齒保持一致的形態,不易被發現,能夠滿足患者對審美的要求。
綜上所述,直絲弓固定矯治器與隱形矯正器應用行正畸矯治患者中均會牙周健康和牙周炎癥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隱形矯治器對牙周組織健康影響較小,有助于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