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光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南陽 473000)
目前認為誘發急性腎絞痛的主要原因為輸尿管結石,所以臨床也將此疾病稱為輸尿管絞痛,治療目的為及時解除輸尿管疼痛。臨床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干預,哌替啶、山莨菪堿等藥物均為常用藥物,但臨床實踐發現,兩種藥物治療后,療效提升空間仍然較大,且不良反應較多,如心動過速、口干、面色潮紅、排尿困難、惡心嘔吐等,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為探尋新型治療方式,有研究報道,間苯三酚注射液對急性結石性腎絞痛疾病療效突出,給藥后患者疼痛程度緩解明顯[1]。本研究納入60例急性結石性腎絞痛患者,分組討論間苯三酚注射液治療急性結石性腎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結石性腎絞痛患者60例,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20~68歲,平均(45.23±1.21)歲;結石長徑0.44~1.15 cm,平均為(0.81±0.24)cm;橫徑0.51~0.99 cm,平均(0.67±0.06)cm。研究組女13例,男17例;年齡20~67歲,平均(45.24±0.96)歲;結石長徑0.43~1.14 cm,平均為(0.82±0.23)cm;橫徑0.50~0.98 cm,平均(0.68±0.0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1)患者均接受影像學檢查確診,具有腎絞痛體征;(2)患者輸尿管結石橫經<1.0 cm,長徑<1.2 cm;(3)納入研究前均未接受鎮痛干預;(4)患者與家屬均簽字同意此次診治方案。排除標準:(1)合并造血性疾病者;(2)合并內分泌性疾病者;(3)合并重要器官異常者;(4)存在輸尿管畸形、輸尿管梗阻、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結石等疾病者;(5)合并精神、智力障礙者;(6)哺乳、妊娠期患者;(7)中途轉其他方式干預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哌替啶聯合山莨菪堿治療。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國藥準字H35020010)1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肌肉注射鹽酸哌替啶注射液(國藥準字H63020022)100 mg,1次/d。研究組接受間苯三酚治療。注射用間苯三酚(國藥準字H20080526)8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持續治療1周。
1.3 判定指標(1)根據患者體征、癥狀評估療效。顯效:給藥后1 h內患者無疼痛癥狀,體征正常;有效:給藥后1 h,疼痛緩解程度>30%,但未完全緩解;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為顯效、有效之和。(2)治療前及給藥后10 min、30 min、60 min,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量表長0~10 cm,代表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3)記錄不良反應,包括心動過速、口干、面色潮紅、惡心嘔吐、渴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VAS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療效、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給藥后10 min、30 min、60 min時,研究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給藥后10 min給藥后30 min給藥后60 min研究組對照組tP 30 30 8.12±0.26 8.13±0.24 0.154 8 0.877 5 4.21±0.35 6.32±0.24 27.232 4 0.000 1 2.02±0.06 4.21±0.54 22.077 3 0.000 1 1.11±0.02 3.02±0.05 194.265 1 0.000 1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36.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輸尿管管腔急性梗阻、腎盂平滑肌痙攣、輸尿管平滑肌痙攣等均可能會誘發急性腎絞痛,發生輸尿管梗阻,且刺激管壁平滑肌,管腔壓力增大,腎內壓增高,誘發腎絞痛[2~3]。機體腎內壓增高可干擾前列腺素生成量和腎髓質合成,如PGE2、TXA2等[4],不僅有促進炎癥性水腫的作用,還可能導致梗阻惡化,加大組胺、緩釋肽致痛作用。急性腎絞痛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大汗淋漓、突發劇痛、輾轉不安等,從腰部疼痛蔓延至輸尿管等部位,甚至發生血尿[5~6]。臨床治療多采用解痙、鎮痛等方式,哌替啶、山莨菪堿均為常用藥物。山莨菪堿藥物鎮痛效果欠佳,因其有抗膽堿功效,給藥后易發生視物模糊、排尿障礙等不良反應。雖哌替啶止痛效果可靠,但安全隱患也較大,且患者依賴性高。因此以上兩種藥物應用存在局限性。
為提升急性結石性腎絞痛疾病治療療效,杜冰等[7]學者曾在研究中分析100例腎絞痛患者,結果顯示,接受間苯三酚注射液治療的50例患者的止痛療效94%高于接受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治療的患者止痛療效78%,且前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低于后者14%(P<0.05),表明間苯三酚注射液對急性結石性腎絞痛疾病效果理想。本研究研究組患者接受間苯三酚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不良反應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間苯三酚注射液比哌替啶、山莨菪堿應用效果更理想。其原因與間苯三酚注射藥物機理有關,間苯三酚注射液屬于純平滑肌解痙藥,可直接作用于胃腸道、泌尿生殖道,藥物安全性高,給藥后患者不會發生排尿困難、口干、視力模糊等一系列抗膽堿性反應[9]。間苯三酚僅對平滑肌痙攣產生作用,不影響正常平滑肌,在改善平滑肌痙攣癥狀的同時,副作用非常小,患者發生低血壓、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癥狀的概率小,對改善疾病預后效果非常理想[9~10]。因此,不少學者倡導采用間苯三酚注射液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間苯三酚注射液治療急性結石性腎絞痛,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