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偉
(1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 淮陽466700;2河南省淮陽縣人民醫院放射科 淮陽 466700)
原發性肝細胞癌(HCC)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致死率在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肺癌[1~2]。HCC具有易轉移、惡性程度高等特點,因早期缺乏典型性臨床表現,多數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為中晚期,喪失手術根治最佳時機,預后較差,故早期準確鑒別診斷HCC至關重要[3]。CT和MRI是臨床鑒別診斷HCC的常用影像學方式,診斷準確率較高[4]。本研究分析CT及MRI診斷HCC價值,為臨床診治HCC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接診的90例疑似HCC患者,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6.42±3.15)歲;男59例,女31例。納入標準:合并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化學致癌劑接觸史等高危因素;簽署知情同意書;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行為、呼吸難以控制,影響圖片質量;近1個月內有輸血史或血液系統疾病;伴精神疾患;有腹部手術史;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7、10、14、21、28天時采用排水法以自制足容積測量儀檢測各組大鼠踝關節標記處以下部位的體積(V),考察其足跖腫脹度的變化情況[8]。
例如,學習“研究分泌蛋白依次經過的細胞結構的方法”一節后進行歸納。第二次筆記的內容為: 可用“同位素示蹤”來確定某種物質在細胞內或生物體內的定位。
研究比較中發現降壓藥對脂肪肝治療有一定的療效。降糖合并降壓藥治療比降糖合并降脂藥治療更有效。而具體藥物分析發現ACEI、鈣離子拮抗劑,他汀類對脂肪肝好轉有效,這一結果可能對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用藥提供一個參考。
2.3 CT及MRI對不同直徑腫瘤檢出情況分析MRI對直徑<1 cm腫瘤檢出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T及MRI對直徑1~3 cm和>3 cm腫瘤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1 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90例患者經組織病理學檢確診為HCC 77例(85.56%),檢出病灶102個,腫瘤直徑<1 cm、1~3 cm、>3 cm分別為21個、45個、36個。
2.2 CT及MRI診斷HCC效能和與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一致性分析CT、MRI診斷HCC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Kappa檢驗顯示:CT與病理診斷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95,P=0.000);MRI與病理診斷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2,P=0.000)。
1.3 觀察指標(1)以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CT及MRI診斷HCC效能和與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一致性。前者包括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總例數以n表示,真陽性以a表示,假陽性以b表示,假陰性以c表示,真陰性以d表示。準確度=(a+d)/n,敏感度=a/(a+c),特異度=d/(b+d)。(2)分析兩種檢查方式對不同直徑腫瘤檢出情況。(3)分析HCC的CT及MRI影像學表現。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一致性使用Kappa檢驗,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0.74表示一致性尚可,<0.4表示一致性不佳,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CT及MRI診斷HCC結果一致性分析(例)

表2 CT及MRI診斷HCC效能分析[%(例/例)]
1.2 檢測方法(1)CT。儀器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 Sensation64排螺旋CT掃描儀。患者檢查前禁食禁飲6 h,取仰臥位,掃描范圍選擇自膈頂至肝下緣,先行常規CT平掃,掃描參數:管電流220 mAs,管電壓120 kV,層厚5 mm,螺距1~1.5。觀察病灶數量、部位、邊緣、心形態、密度等。完成后,用高壓注射劑推注100 ml非離子型含碘對比劑碘海醇行動態增強掃描,注射速率為3 ml/s。對比劑注射后25~30 d行動脈期掃描,50~60 s行門脈期掃描,120~180 s行延遲期掃描。將掃描獲取的圖像傳輸至處 理 站 實 施 處 理。(2)MRI。儀 器:Disconvery MR7503.0T磁共振成像儀(美國GE公司)。8通道TORSOPA相控陣表面線圈。患者掃描時取仰臥位,掃描范圍:膈頂至髂前上棘。以通過LAVA技術實施多期動態掃描,軸位掃描,設置掃描參數:TR2.6 ms,TE1.2 ms,矩陣272×160,激勵次數0.73,視野36 cm×40 cm,屏氣時長21 s,層厚4.4 mm,行全肝容積掃描。經肘靜脈注射0.1 ml/kg釓噴酸二甲基葡胺,注射速率為2.5 ml/s。注射后17~50 s行動脈期掃描,60~63 s行門脈期掃描,180 s行延遲期全肝掃描。將掃描獲取的圖像傳輸至工作站處理,對病灶數量、部位、邊緣、制定、形態等情況觀察。以雙盲法分析圖像,由經驗豐富的兩名影像學醫師在不知曉病理學檢查結果下獨立判斷,診斷意見存在分歧時,需討論至意見統一。

表3 CT及MRI對不同直徑腫瘤檢出情況分析[例(%)]
2.4 HCC的CT及MRI影像學表現CT共檢出85個病灶,病灶呈類圓形、圓形,邊界不清,平掃病灶多為低密度,少數呈低密度。增強掃描后,50個病灶表現為動脈期迅速強化,門脈期強化減退,與周期正常肝實質相比,平衡期呈低密度改變,即“快進快出”特點;19個病灶表現為門脈期和平衡期呈稍微密度,動脈期呈低密度;16個病灶增強后表現為低密度。MRI共檢出96個病灶,平掃時T1加權成像上多表現為不均勻略低信號,T2加權成像上多表現為稍高信號,也可表現為等或稍低信號。增強掃描后,25個病灶門脈期和平衡期呈稍高信號,動脈期無明顯強化;59個病灶呈典型的“快進快出”強化特點,其余12個病灶各期無明顯強化。
2017年,哈電電機簽訂幾內亞蘇阿皮蒂4臺11.25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和印尼明古魯兩臺11.5萬千瓦空冷汽輪發電機項目合同。2018年,相繼中標巴西伊利亞和朱比亞EPC改造項目、秘魯圣加旺Ⅲ兩臺10.465萬千瓦沖擊式水輪發電機主機設備合同以及巴基斯坦SK項目。
HCC主要病因為丙肝和乙肝病毒感染,可導致患者出現全身臟器組織損傷,伴自身肝功能異常,患者會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具有病程短、發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點[5~6]。HCC發病隱匿,多數患者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診時病情已經發展為中晚期,失去手術切除機會,增加治療難度,預后較差。早期準確鑒別診斷HCC,盡早實施有效的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CT、MRI診斷HCC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和對直徑1~3 cm和>3 cm腫瘤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RI對直徑<1 cm腫瘤檢出率高于CT,MRI與病理診斷的一致性良好,CT與病理診斷的一致性尚可,提示CT、MRI均是診斷HCC的有效手段,但MRI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一致性更佳,能夠更好地檢出微小病灶,臨床應用價值更高。CT是診斷HCC的常用影像學手段,具有掃描速度快、圖像分辨率高等特點,使用容積式采樣與掃描,可在一定范圍內對層厚任意選擇進行圖形重組和分析,能夠清晰顯示肝臟的外形輪廓、與周圍器官組織的關系、判斷周圍鄰近組織器官是否受累、肝內外膽管有無擴張等,通過靜脈注入對比劑能夠獲得動脈增強掃描的三維圖像,對于判斷HCC有無淋巴結轉移、血供情況等有重要價值,為臨床診斷提供豐富信息[7~8]。CT檢查能夠避免呼吸運動引起的跳動、層面偽影等現象,但存在電離輻射,會損害患者機體;因肝硬化再生結節與部分肝癌的血供顯示無明顯差異,易出現相互重疊,易發生誤診或漏診,MRI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能提供清晰、精細的肝臟解剖學圖像,還能提供病理生理、代謝等相關功能信息[9~10]。MRI存在多序列成像特點,能經不同型號特征反映結節性病變的組織成分,對結節性質進行判斷,且無電離輻射,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常規平掃后,經動脈增強掃描能夠獲得三期圖像,能夠反映HCC分化程度、血流狀態和周圍組織結構。但檢查費用高昂,檢查時間較長,部分患者難以接受。
綜上所述,CT及MRI診斷HCC價值相當,而MRI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一致性更佳,能夠更好地檢出微小病灶,臨床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