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曉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RICU 鄭州 450016)
重癥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統危重癥,是由感染力較強的致病菌感染導致支氣管黏膜發生炎癥,易誘發肺不張,具有病情復雜、進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1]。纖支鏡肺泡灌洗是臨床治療重癥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張的有效方案,但患者對侵入性操作的恐懼易產生負性情緒,影響手術順利進行。積極心理學理論是指以積極心態面對問題的理論模式,應用于臨床心理護理,有助于調節患者心理狀態。本研究選取我院重癥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張患者,分析積極心理學理論在臨床心理護理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行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的重癥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張患者11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6例和研究組57例。對照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38~62歲,平均(49.86±5.21)歲;肺部感染時間3~10 d,平均(6.57±1.48)d。研究組男34例,女23例;年齡37~64歲,平均(50.06±5.32)歲;肺部感染時間3~11 d,平均(6.55±1.57)d。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經氣道分泌物檢查確診為肺部感染;經支氣管鏡檢查確診合并肺不張;均行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患者知情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入院前合并抑郁癥;精神病史;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視聽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交流;病情危重或合并低氧血癥、活動出血、休克、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入院后由護理人員帶領熟悉病房環境,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定期消毒,開窗通風;實施常規健康宣教,囑患者注意事項,提高治療依從性;初步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加強溝通交流,糾正錯誤認知。
1.3.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模式,根據科室實際情況組建專科護理小組,對組員進行積極心理學培訓,確保護理人員了解積極心理學概念、理解核心思想、掌握具體實施方案,由護士長進行定期檢查、評審,實施質量把控。(1)引導護理:在常規引導護理基礎上了解患者家庭狀況、心理情緒變化、疾病相關情況,進一步了解患者壓力來源,將所有患者收集結果統一討論,分別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2)基礎護理:介紹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操作流程、原理、目的、意義及效果,緩解患者對治療陌生感而產生的壓力或緊張情緒;明確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將生命體征監測結果告知患者,提高其治療信心;在常規健康宣教基礎上注重對心理干預的引導,日常梳理心理狀態,建立疾病正確認知,對患者進行鼓勵、安慰。(3)心理護理:與患者積極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注意溝通時充滿耐心;主動介紹主治醫師、護理人員及手術室相關情況,協助患者盡快適應環境,消除陌生感,并明確手術安全性較高,避免患者治療前過于緊張;根據患者職業、年齡、學歷、家庭情況制定心理干預話術,通過介紹治療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囑家屬與患者積極溝通,以積極態度面對治療,對經濟壓力較大者可采取多樣性調節方法。(4)健康宣教:通過團體輔導方式進行干預,組織參加專家講座、座談會,可通過角色扮演、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促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礙;通過學習唱感恩類歌曲、讀感恩類書籍培養患者感恩情懷,增強依從性;舉行“珍愛生命”主題講座,觀看積極、勵志影片,引導患者珍愛生命、實現自身價值,點燃治療希望。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以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HAMA、HAMD)評價,其中HAMA最高分值56分,HAMD最高分值54分,分值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狀態越嚴重。(2)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程度。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評估,共90項,采用5級評分法;單項分值1分為陰性項目,表明該項無癥狀;單項分值≥2分為陽性項目,表明該項有癥狀,且分值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3)比較兩組舒適度良好率,采用我院自制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舒適度量表進行調查,分值0~100分,超過60分表明舒適度良好。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HAMA、HAMD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HAMA干預前 干預后HAMD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對照組tP 57 56 23.41±3.64 23.02±3.72 0.563 0.574 8.15±1.37*15.22±1.93*22.486<0.001 24.06±4.11 23.85±3.97 0.276 0.783 10.22±1.73*16.48±1.84*18.636<0.001
2.2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SCL-90總分及陽性項目數均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總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陽性項目數(項)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對照組tP 57 56 174.17±10.33 173.42±10.61 0.381 0.704 103.48±8.64*126.71±9.35*13.720<0.001 45.26±4.67 44.83±4.92 0.477 0.635 10.12±2.04*19.57±2.73*20.869<0.001
2.3 兩組舒適度良好率比較 研究組舒適度良好42例,對照組舒適度良好29例。研究組舒適度良好率為73.68%(42/57),高于對照組的51.79%(29/56)(χ2=5.801,P=0.016)。
肺部感染是導致肺不張的重要因素,感染難以控制,且藥物治療難以滲透至病變部位達到有效藥物濃度,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增強耐藥性,促進病情惡化。臨床治療關鍵在于改善通氣功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相關研究證實,纖支鏡肺泡灌洗是治療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張的有效方案,可于直視下觀察氣道阻塞情況,清除分泌物,解除氣道阻塞,糾正缺氧癥狀,改善肺通氣[2~3]。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臨床效果得到認可,但由于患者錯誤認知,對治療不了解或其他因素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郁、恐慌等情緒,不利于手術順利進行。
目前臨床護理模式逐漸由生物醫學模式過渡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有研究顯示,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指導下的心理干預對增強臨床護理效果有積極作用[4~5]。有學者表明,心理護理應用于危重癥患者可有效緩解不良心理狀態,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6]。心理護理遵守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是臨床護理中人文關懷的體現,應貫穿于臨床護理整個過程[7~8]。本研究在常規心理護理基礎上,結合積極心理學理論進行干預,通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使其以積極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給予患者心理鼓勵與安慰,達到改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治療信心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HAMA、HAMD評分、SCL-90總分及陽性項目數較對照組低(P<0.05)。這表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模式有助于疏導負性情緒,保持心理健康。另外,研究組舒適度良好率較對照組高,提示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主觀舒適度。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模式應用于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的重癥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張患者,可疏導負性情緒,維持心理健康,提高主觀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