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 邵紫賢 朱錦淵 農雪艷 楊翠萍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早期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增強嬰幼兒體質及疾病預防的保健措施是關鍵[1,2]。對嬰幼兒身心健康的需求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要刺激嬰幼兒發育潛能,尤其是發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發展[3,4]。小兒捏脊療法是小兒中醫傳統的推拿方式之一,通過對小兒脊背督脈及膀胱經的按摩,起到調和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恢復臟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作用[5,6]。以往研究大多分析該治療方式運用于疾病預防及保健中,少有分析小兒捏脊治療與嬰兒發育商的關系,故本研究通過對60 例嬰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研究,旨在為 嬰兒的早期智能水平發展提供科學方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1 月在兒童保健門診就診的60 例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對治療均耐受;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無早產兒;④無先天性發育異常;⑤無心、肝、腎、內分泌及造血系統疾病;⑥家屬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⑦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時均使用20 項神經運動檢查進行評估,結果在正常范圍。60 例嬰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 例。治療組中男嬰12 例,女嬰18 例;對照組中男嬰13 例,女嬰17 例。兩組嬰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嬰兒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嬰兒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嬰兒給予常規體檢及喂養指導,包括體格測量、健康咨詢等,嬰兒均未接受早期發展指導管理服務。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使用小兒捏脊治療,操作方式為:讓嬰兒俯臥于床上,捏脊者兩手半握拳,兩食指抵于脊背之上,再以兩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夾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動作,兩手同時向前移動,自長強穴起,一直捏至大椎穴止,如此反復5 遍,捏到第3 次后,每捏3 把,將皮膚提起1 次。1 次/d,1 周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嬰兒治療6 個月及12 個月時的發育商。使用首都兒科研究所制定的0~6 歲小兒神經心理行為量表對嬰兒發育商進行評估,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社交行為五大能區,評估嬰兒發育商與發育月齡。發育商=(智齡/實際月齡)×100。根據得分結果將嬰幼兒的智能水平分為6 個等級:①優秀:發育商≥130;②聰明:發育商為115~129;③正常:發育商為85~114;④偏低:發育商為70~84;⑤智能低下:發育商<7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嬰兒治療12 個月時大運動、適應能力、社交行為評分及總發育商均高于治療6 個月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動作、語言評分高于治療6 個月時,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嬰兒治療12 個月時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社交行為評分及總發育商均高于治療6 個月時,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嬰兒治療6 個月時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社交行為評分及總發育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嬰兒治療12 個月時精細動作、語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嬰兒治療12 個月時大運動、適應能力、社交行為評分及總發育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嬰兒發育商比較(,分)

表2 兩組嬰兒發育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6 個月時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捏脊療法是小兒推拿學和兒童保健的有效結合,有研究表明,其能夠促進嬰幼兒心理及智能發育,提高其運動、認知、語言和社會交往能力[7,8]。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督脈行脊里,“督一身之陽氣”,六條陽經與督脈交會在大椎穴上,入絡腦,又絡腎,與腦、髓、腎關系密切[9,10]。故小兒捏脊療法對于促進嬰幼兒發育商具有重要意義。
王筱燕[11]研究表明,嬰幼兒因為各種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稚陰稚陽,各項功能都較為脆弱,抵抗疾病的能力較低。提出捏脊治療兩點要處:①強健體魄,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體質,還能促進其生長和智力發育,捏脊治療過程中,能夠增加白細胞增殖、調節免疫細胞、改善腸道菌群,對于嬰幼兒腦及神經發育均有益處,可以影響大腦活動過程,因此其廣泛運用于小兒各類系統疾病的治療中;②親情相融,捏脊治療過程中與嬰幼兒皮膚產生接觸,通過一系列手法按摩給予神經系統適當的刺激,對其智能發育及生長有效,還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嬰幼兒出現恐懼、焦慮的消極情緒,促進嬰幼兒身心同步健康發展。
嬰幼兒智力發育越來越受到家長關注,發育商測評則是評估其智能發育水平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嬰兒治療12 個月時大運動、適應能力、社交行為評分及總發育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捏脊療法對于促進嬰兒智能水平發展效果顯著。中醫認為,捏脊療法可充養髓海,醒神益智,改善神經損傷等[12,13]。因此治療組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脊柱與大腦活動密切相關,大腦通過脊柱脊髓影響內臟與四肢的活動,嬰兒通過捏背脊,能夠使全身氣血流通順暢,經絡疏通,使韌帶彈性增加,促進肌肉發展,提高運動功能,一定程度上促進身高和體重增長。除此之外,捏脊療法通過刺激穴位,達到改善神經末梢功能及血管調節的作用,能夠調節患兒內分泌系統,提高免疫水平,通過對脊柱產生刺激,患兒體內出現神經體液反應,使其各項機能正常運轉,發育健全。另外,捏脊療法是非藥物性的綠色療法,其安全性較高,運用于嬰兒保健能夠使家長安心,一定程度上為促進醫患和諧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小兒捏脊療法是一種有效、簡便、易行的保健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嬰兒發育商全面發展,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參考借鑒。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樣本容量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將會進一步增加樣本數量,使研究結果更具有科學和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