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偉
摘 要: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因而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缺乏一定的關愛和教育,和同齡人相比,在思想上以及心理上都出現很大缺失。這類社會群體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思想教育,對兒童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所以留守兒童問題應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品德
一、 引言
少年兒童的德育教育關系到中國下一代接班人的健康成長問題,關系到新一代的國民素質問題,更關系到中國的長遠發展。當前時期,中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因而農村出現了很多隔代教育的現象,隔代教育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長輩關注更多的是孩子生活情況,忽視了思想道德教育。留守兒童在成長時期,由于沒有正確的引導,有可能就會變成問題兒童,所以加強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從社會、家庭和學校做起。
二、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困境
(一)家庭教育的弱化
一般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觸的就是家庭這個環境,同時家庭也是兒童最重要的歸屬,因此,兒童成長過程中家庭就成了孩子最主要的陣地,并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出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村留守兒童缺乏一定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第一個受到教育的場所,家庭也是孩子情感的棲息地,家庭教育的完整與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的農村,家庭教育表現為一種特殊的結構,母親主要承擔孩子的情感和生活問題,而父親作為一個家庭的支柱,主要承擔著負責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然而隨著父母外出去城里打工,這種教育結構被打破,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因此,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出現了很嚴重的教育缺失問題。
(二)學校教育出現弱化
校園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兒童的健康成長同學校有著緊密的聯系。拿留守兒童來說,正是由于缺失了家庭教育,所以他們非常渴望在校園當中找到情感的歸宿,因而學校要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我們發現當前很多兒童道德教育卻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孩子在情感方面缺乏父母的陪伴,因此在校園中就渴望得到同學和教師的關愛,然而學校的教育容易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和思想道德教育,校園教育的側重點放在文化知識的講述上,這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不到促進的作用。部分學校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會將教師放到主導地位,重視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沒有對學生開展引導教育,因而使學校道德教育出現弱化。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當前一些地區,由于政府部門沒有對留守兒童設立專項管理資金,并且農村最基層的組織,尤其是村民組織和村支部缺乏積極的幫扶管理;加上當前農村中存在的黃賭毒問題,容易對農村留守兒童產生不良影響;新聞媒體對留守兒童的報道雖然很多,但是常常冠以問題兒童,所以新聞媒體的正面影響力還遠遠不夠,這些社會環境的影響,難以使留守兒童形成一定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孩子從出生之后受到的首先就是家庭教育,其次是校園教育,再就是社會教育。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和關注,然而社會上一些新聞媒體機構和教育機構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和情感的關注度不高,孩子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得不到社會方面的正確引導,最終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最終無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觀念。
三、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視親情關懷,做好兒童思想品德基礎教育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是第一所學校,家長也是孩子第一位啟蒙老師,因此,家長的角色對孩子身心發展以及人格形成可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要意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改變傳統思想觀念下單純重視物質的思想,要更重視兒童的智育與德育發展。從家庭教育方面就要首先重視親情關懷,父母外出務工的時候也要注重和孩子多溝通交流,盡可能地采取多種溝通方式,比如說通過一些社交軟件,重視親情關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一定的引導和監管的作用,同時也要增加家長與孩子聯系的頻率,平時家長也可以采取電話或者是書面交流的形式,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且給予一定的正面引導。從而使孩子能在心理上、思想上、行為上得到更多關注,促進其全方面發展。其次,父母要重視和學校的溝通,做好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實際管理中,父母外出打工,要利用電話、視頻等形式與教師溝通,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形成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氛圍
1. 農村學校要重視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漸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提升辦學條件,建立更多農村圖書館,增加兒童讀物的數量,提升孩子的興趣,使孩子學習到更多知識。學校方面就要加強思想品德課程的建設,提高課程的德育功能,教師要通過多個方面將學生思想品德的表現納入課程的評價體系之中,同時學校也要增加硬件設施上的完善性,為孩子開設一個心理咨詢室,提供給孩子一個傾訴的通道,同時也要對教師做出一定的要求,學校加強對教師的道德教育,讓教師在課程教學之中能夠將愛心教育的觀念體現在課程之中,這樣就能夠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并且教師也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通過學校為留守兒童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從而實現改善留守兒童思想,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目的。
2. 全面整頓學校周邊環境,加強治安管理,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學校方面也要通過各種努力,營造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為了進一步優化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和當地的政府就要聯手起來,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管工作,學校方面也要維護校園周邊的環境秩序,在教書育人的基礎上,也要保障廣大師生的人身安全。具體來說就是校園周邊禁止擺攤設點,禁止周邊的商家向孩子出售暴力恐怖等不健康的書籍和音像制品。外部環境的穩定能使留守兒童免遭不良社會行為的侵害,免受不良風氣的影響。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