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樹地
摘 要:新課改要求初中教育工作者們應當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初中生放在首要的位置,關注學生的身體機能發展,將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作為重點內容來抓。體育教師應合理地運用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開展力量訓練和技能訓練,緊密依托學生的訓練需求制訂個性化、科學化的方案。在文章中圍繞著籃球運動核心訓練的具體問題以及教學現狀進行探討,同時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問題;應對策略
一、 引言
核心力量訓練具體是指一種力量訓練的形式。所謂“核心”是人體的中間環節,就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是由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核心肌肉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橫膈肌、骨盆底肌、交錯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強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但是一些教師在開展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和不足,師生間缺乏足夠的交流和互動、籃球訓練場地利用率不高、教師的訓練方法落后、學生對核心力量訓練缺乏足夠的投入,針對這些具體的問題開展正式的探討。
二、 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的具體問題
(一)對核心力量訓練的認知不夠深刻
初中體育教師在針對籃球運動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注重講解籃球相關的技巧,以及開展體能訓練,對于核心力量訓練缺乏相應的探索和實踐。核心力量訓練理論教學缺失的問題尤其嚴重。學生在進行籃球訓練時,存在嚴重的經驗主義思想,缺乏理論學習和研究。也有的教師雖然對于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有所探討,但是對于其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缺乏足夠的認知,實踐運用的過程中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二)核心力量訓練不專業不科學
僅僅認識到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仍然需要開展專業化的核心力量訓練,但是現階段教師在初中體育籃球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所開展的訓練活動并不專業。這固然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但是和教師有更大的關系,有的教師甚至將熱身運動等同于核心力量訓練,完成熱身以后就開展籃球教學,顯然對學生的籃球訓練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學生缺乏力量訓練的習慣以及持久投入
針對學生的體能和技能所開展的針對性訓練強度較低,同時學生的訓練不夠系統,并且缺乏持久性的投入。核心力量訓練與籃球運動的融合度不高。初中生本身就不是具備極強的運動理論知識的專業運動員。因此也缺乏有機整合的意識,在開展實踐訓練時沒有養成持久訓練的習慣。甚至一些初中生往往存在力量訓練不深入,遇到挫折就放棄,以及熱情消退迅速的問題。
(四)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有限
專業的籃球俱樂部以及國家體委相關單位具有專門訓練器材和訓練場地,甚至私人球隊往往也會針對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進行更多的研究,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器械相對較為完善。但是很多初中學校卻缺乏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的配備相對有限。有的教師甚至對于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的了解停留在較低的水平,沒有系統性的開展過核心力量的訓練活動。教師不注重和籃球運動實踐進行結合來提高核心力量訓練的有效性。例如在靜力性軀干訓練中開展的平板支撐、臥側肘支撐等訓練活動時缺乏專業的訓練器材,教師指導不到位,因而往往只能依靠學生個人來進行肢體動作的訓練。
三、 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加強對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學習提高師生的訓練水平
針對現階段部分教師對于籃球運動中核心力量訓練的認知不夠深刻,理論意識薄弱的問題,學校應當和專業的籃球俱樂部進行合作,請與核心力量訓練相關的研究者來校講座,定期和體育教師們進行溝通交流。幫助教師們提高理論研究的效率,才能使其掌握更多的實踐技能,認識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意義,同時選擇合適的訓練策略,從而達到提高初中生整體身體素質,改善學生動作的協調性,預防運動過程損傷等目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請專業的國家級、省級籃球運動員到校參觀指導,開展演講活動,同時針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籃球訓練情況進行更加科學的指導活動,讓更多學生認識到加強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所在。并且這可以形成重要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對于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本中的相關訓練內容進行系統的學習。掌握關鍵性的方法和策略,從而在體育課堂上進行實踐。學生在享受籃球運動帶來的樂趣同時也可以有更好地表現。
(二)合理地運用現有的器械組合開展一般性訓練
針對現階段部分學校的體育鍛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學校和相關的教育部門應當開展有針對性的應對,和專業的機構以及教育器材采購部門合作來解決基礎設施、場館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體育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器械組合開展一般性訓練活動,使得籃球運動以及核心力量訓練的結合更加緊密。一般性訓練的特征是由簡單到困難,同時和器械組合較為緊密,注重培養學生的絕對力量以及爆發力。敏捷梯、敏捷欄、標志碟的使用可以發展大腦與肌肉之間的連接,可以加快學生對球的反應速度。教師可以時常帶領學生在準備活動中進行前蹲類力量訓練。這一訓練可以鍛煉學生的全身力量,也可以帶領學生使用杠鈴進行前蹲訓練。同時,前蹲比后蹲更符合籃球運動的相關特點,動作的遷移性較好。因此在開展實踐操作時可以前深蹲為主。籃球運動員對于靈活性和協調性的要求很高,但是如果缺乏負重和力量這一切將無從談起,可以使用杠鈴來進行相關的力量訓練,杠鈴具有負載重量大,增強絕對力量的作用,而使用啞鈴、胡鈴等器械組合則有可能產生重量略輕的問題。此時可以進行更高單組與總次數的動作訓練,從而開展力量以及耐力訓練。合理地運用現有的器械組合開展一般性訓練相信可以解決問題提高效率。
(三)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導入核心力量訓練解決實踐教學問題
一些教師和學生對于籃球運動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踐策略缺乏深入的研究,在進行籃球訓練時往往虎頭蛇尾,難以持久投入。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導入核心力量訓練相關的策略。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具體的籃球專業賽事視頻,將一些專業性極強的技術動作進行反復播放、慢放和講解,如科比后仰跳投,哈登后撤步以及急停跳投,揭示和核心力量訓練之間的關系。以此激勵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與此同時,籃球運動具有較高的強度,初中生們的身體機能處于急劇發展的階段,對于如何有效調動肌肉群,挖掘自身的潛力難以做到收放自如,甚至有可能出現訓練受傷的問題。此時教師就需要針對如何發揮核心肌肉群的作用、保持身體的平衡狀態、避免運動性損傷進行實踐教學。教師應讓學生對于運動過程損傷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同時教給學生一些應急處理的方法,如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出現腳踝受傷該如何處理?此時需要對于休息、冰敷、壓迫、抬高、保護五個環節進行重點講解,從而使得接觸性傷害降低到最低水平,解決具體的教學實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