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靈



(柳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545005)
摘要:社會發展促進了觀念的轉變,在古建筑的保護工作上也是如此。古建筑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集中體現,不僅是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產物,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如何才能合理推進古建中環境景觀的更新和保護成為建筑行業的難題。本文以古建更新為契機,針對更新和保護工作進行研究。
關鍵詞:古建更新;環境景觀;更新;保護
引言:
古建更新也是古建保護的另一種形式,該工作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滿足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更新和保護的實際需求。結合具體工作來看,古建更新中的環境景觀工作是一項整合性工作,需要實現對多項因素的綜合把握,包括建筑的結構、材料等。除了基礎的更新和維護工作以外,還要對建筑和周邊環境進行協調,保證更新和保護工作的效率。因地制宜是貫徹相關工作的主要理念,更新和保護工作的推進要立足于已有古建,適當加入一定的環境景觀元素。
一、古建筑更新和保護工作的概述
顧名思義,更新和保護是工作中的兩大重點,這兩項工作的效率會對古建更新工作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的古建筑類型比較多(如表1所示),有的規模也比較大,對于保護部門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如何才能實現高效的更新和保護工作成為一項工作難點。更新不能僅限于外部形式,因為古建筑往往同周邊的生態環境聯系在一起。因此在具體工作中不能犯主觀臆斷的情況,更新工作對于古建筑來說更像是一個高度整合的過程,古建筑同環境景觀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掌握古建筑和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所以可以將更新工作看作是同一項工作的兩個方面。將古建筑同外部的環境景觀看作是一個整體,能夠保障更新和保護工作的有序推進。在創造外部環境的過程中往往會占用一定的空間場所,因此要充分發揮能動性,對一些常見的環境景觀,譬如綠植和山水進行合理利用。
二、古建筑更新和保護的原則
在后期的建設過程中秉持一定的原則,能夠為后續工作提供正確的導向。結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文件來看,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項原則:
(一)完整性
古建筑的更新和保護工作實際上就是對周邊各項因素的科學整合,不能進行簡單的孤立處理,要結合周邊地區的人文和自然特色對建筑進行保護,合理推進環境景觀的建設。
(二)動態性
古建筑的發展和建設往往經歷了較長的發展周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優化。因此在更新和保護的過程要尊重古建筑不同時期的發展成果,立足于動態的角度,進行探析和研究工作。
(三)原真性
美學和歷史價值是古建筑更新和保護工作的兩個重要方向,在更新和保護過程中要結合相關的歷史文獻材料,最好能夠利用古建僅存的原材料,保障更新和保護工作的原真性。
(四)適度性
在更新和保護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環境容量,因為如果過度利用就會對古建筑和周邊景觀產生負面影響,除此之外,還要對游客等動態因素進行控制,有效保護古建筑。
三、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更新與保護的必要性
建筑同環境之間本就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對于古建筑來說也是如此,有序推進相關更新和保護工作不僅是建筑行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新和保護工作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提供經驗積累
我國的建筑行業經歷了較長的發展周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人對前人的經驗進行不斷積累,不斷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古建一般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歷史變遷,經受多年風雨的洗禮,卻并沒有被外部因素破壞殆盡,先人的建筑智慧不言而喻。對古建進行更新和保護,建設人員能夠根據古建的結構等因素進行分析,為后期現代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做好鋪墊。
(二)人文教育作用
古建往往是歷史文化高度集中的縮影,因為不同時代的建筑施工人員在進行建筑建設的過程中,會考慮到文化和社會習俗等多種因素,因此古建也是歷史文化的一種載體。對古建進行更新,并做好相關的更新和保護工作,能夠延長建筑的壽命,為后期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奠定基礎。結合大多數古建的建設和發展實際來看,在完成更新和保護工作之后,達到了很強的人文教育作用,很多游客在游玩的過程中接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帶動經濟發展
古建通過科學的更新和保護之后,輔之以一定的環境景觀建設,大多成為了旅游景點,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機。對古建進行建設,能夠吸引大量的游客,這些游客的到來往往會為景區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四、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更新和保護的具體內容
環境景觀的具體內容較為繁雜,對其進行把握,能夠為后期的更新和保護工作提供便利,結合行業施工來看,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項具體組成:
(一)廊道空間
作為建筑的外部空間,廊道空間(如圖1所示)是古建更新中的一大重點。大部分的廊道空間都是為了提供休憩駐足的場所,所以在對該部分進行更新時,往往需要基于這個關鍵點進行考慮。在對該場所進行研究和分析時,需要充分考慮到美學和視覺效果,保障相關設計工作的科學性。
(二)文化性因素
象征物和壁畫類是文化性因素的兩種具體表現,在古建環境景觀的設計工作中,文化性因素是主要的設計出發點。大部分的裝飾品都會成為一種標志,譬如較為常見的水缸等。壁畫(如圖2所示)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文化因素。不同地區的古建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在進行象征物和壁畫的選擇上也要考慮到該因素。
(三)亭
亭在我國古代和現代的建筑中都較為常見,一方面是因為亭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建設難度和成本都比較小,考慮到這些因素,因此在古建更新工作中,往往都會將亭作為一種關鍵因素加入到相關的設計中。之所以加入亭(如圖3所示)這種元素,一方面是因為亭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亭代表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時期的亭,往往有著不同的具體建設形式。亭的建設也會對室外環境景觀產生重要影響,有序推進綠植等因素的建設,能夠營造一種輕松的室外環境。
(四)街道空間
街道空間(如圖4所示)也是古建更新環境景觀更新和保護中的關鍵,在推進相關建設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因地制宜這項原則,充分結合當地的建設特色。街道空間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大,層次建設在這時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古建更新中街道空間的建設工作來看,大部分街道空間層次感的體現都是通過地磚和裝飾構件實現的。可以根據不同的布置需求進行不同區域的劃分,體現出植被的多樣性。
五、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更新和保護的思路
針對不同情況的古建,有著不同的更新和保護思路,選定正確的更新和保護思路能夠提高相關工作的效率,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保護為主,修復為輔
本體修復是主要的更新和保護思路,如果缺乏相關史料的記錄,無法對古建實現有效的修復,這時可以對環境進行相關的修復工作。在實際的古建更新和保護工作中,這種情況較為常見,譬如在南京“鬼臉城”(如圖5所示)一帶城墻的環境整治工作中,結合相關的史料“鬼臉照鏡”來看,在前方的水池中可以看到城墻的倒影,但是經過長期的歷史變遷過后,無論是城墻關系,還是水體形態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很難達到當初的效果。但是為了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的狀態,可以結合實際對歷史環境進行還原。
(二)保護本體,按需推進
本體保護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對于大多數的古建來說都比較適用,除此之外,還可以給予環境一些全新的功能,從而滿足日益多樣化的社會需求。該種更新和保護觀念源于梁思成先生,梁思成在對北京城墻的利用和保護工作中總結了相關經驗。以南京秦淮河(如圖6所示)為例,該河流歷史悠久,在古代更多是護城河,城墻和水體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推進合理的更新和保護工作很有必要。在2003年,相關部門著重對秦淮河和兩岸環境進行整治,搬遷了一些工廠和民居,營造了一種合理的布局,不僅保障了秦淮河日常的治污和防洪工作,同時也保障了秦淮河的日常通航。
(三)保護原狀,追求原真
對歷史園林和古建的保護和修復要結合歷史資料,追求原真,遵循這種思路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環境的保護,但是結合大多數古建的更新和保護工作來看,在更新和保護的過程中缺乏完善的史料和資料,很難實現原真式的還原,因此只能借鑒局部材料和相關工藝,對相關建筑進行還原,雖然在形式上得到了一定的還原,但是施工工藝已經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四)合理控制,規劃保護
在推進具體的更新和保護工作之前,可以制定一個完善的總體保護規劃,包括保護對象和保護目標的確定,還有具體的保護內容,將相關工作同前期的調研工作相結合,提高相關工作的合理性。古建的具體分布、存在的實際問題、環境影響評價都是其中的關鍵;其次,結合具體的保護需求,明確具體的保護范圍,劃出保護區和協調區,在必要時可以設定一定的緩沖區;最后,制定全面的保護策略,一方面對周邊的建設活動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對周邊建筑的高度和間距進行合理控制。
六、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更新和保護的現狀
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的更新和保護需要對多項因素進行把握,也需要多個部門進行協調工作,在具體工作推進之前,還要進行相關調研工作,具體工作內容比較多,容易出現多項問題,主要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更新和保護觀念較為傳統
正確的觀念能夠為后期工作的推進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但是結合實際的更新和保護工作來看,相關觀念還比較傳統,主要是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較為深遠,很難進行觀念上的及時轉變。更新和保護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需要多個管理部門的共同協同。
(二)技術設備較為單一
在環境景觀的更新和保護工作中,技術設備也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實際工作來看,技術設備較為單一,大部分的技術設備已經很難滿足當前古建更新工作的實際需求。及時促進技術設備的轉型和升級也是推進相關工作的重要措施。
(三)工作人員素質較低
大部分的更新和保護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員推進,工作人員也就成為相關工作中的核心。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的素質比較低,不僅體現在專業素質上,在綜合素質上也是如此。古建的更新和保護同環保工作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缺一不可。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不僅要滿足更新和保護工作的實際需求,同時也要順應我國當前的發展戰略,提高古建更新工作的科學性,更好發揮古建的積極作用。
(四)修復技術方法不合理
古建的更新和保護不應該過度依賴于科學技術,因為當前的技術水平還比較低,很難達到理想的修復效果。但是結合實際的更新和保護工作來看,人工修補比較少,還有一些更新和保護人員只注重外部的更新和修復,并沒有重視內在修繕工作,華而不實的情況較為常見,甚至還會造成一些歷史信息的缺失,都是修復技術方法不合理造成的。
七、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更新和保護的策略
綜合多項因素來看,更新和保護工作不僅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同時工作量也比較大。實現對影響因素的把握,能夠有序推進更新和保護工作的進程,制定完善的更新和保護策略很有必要,可細分為以下幾點:
(一)轉變更新和保護觀念
為了推進具體工作的進程,首先就要實現更新和保護觀念的轉變,觀念的轉變一方面要對以往的建設經驗進行總結;另一方面也要勇于借鑒,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經驗。更新和保護觀念的轉變也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
(二)強化民眾古建保護意識
民眾古建保護意識的強化,能為后期更新和保護工作的推進營造一個較為穩定的外部環境,可細分為以下幾點:首先就是對網絡平臺等新興文化載體進行利用,激發廣大人民參與古建更新和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其次要將古建的保護工作與教育工作相結合,包含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層次的教育,切實提高民眾的古建保護意識。
(三)推進科學的古建保護方法
古建的歷史性、發展新和科學性是保護工作的三個基本方向,在施工之前,制定完善的保護方法;其次對于那些失修多年,受損較為嚴重的古建,在修復的過程中要保證古建的持續性、原真性和整體性;最后就是對古建潛能的開發,大部分古建自身就有一些實用功能,對其進行合理開發,能夠更好發揮古建的功能,最終實現古為今用的目的,充分結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序推進后期的保護和更新工作。
(四)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作為整個更新和保護工作中核心,工作人員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以下工作有待推進:首先就是結合行業的實際需求,制定完善的培養計劃,切實提高廣大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其次就是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將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踐行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行業可以通過研討會和培訓會等多種手段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結束語
古建更新中環境景觀的更新和保護工作涉及到具體的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和地區差異等,想要推進有序的更新和保護工作,對于行業來說任重而道遠。可以從以下方面推進:從國家層面來說,要發揮自身的管理職能,利用古建更新和保護的有利政策,為行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從建筑行業來說,要勇于創新,實現對多種影響因素的全面把握。
參考文獻
[1] 王旻皓. 探討文物古跡周邊環境的保護與更新策略—淥江書院外環境設計[D]. 2016.
[2] 章晶晶, 丁力. 和諧生存環境的創造者——記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高級建筑師周小棣[J]. 科學中國人, 2010, 000(009):118-121.
[3] 張雅婕. 建筑遺產周邊環境景觀設計模式探析——以山西地區古代寺觀等公共建筑為例[D].
[4] 王旭晨. 陜南蜀河古鎮環境景觀及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研究[D].
[5] 魏春. 歷史人文古跡環境景觀設計初探--以昆明大德寺雙塔周邊環境景觀設計為例[J]. 華夏地理, 2014, 000(012):13-14.
[6] 程洪福. 淺論蘇州古典園林的修復與保護——以耦園古建筑保養及環境整治為例[C]// 2009·北京中國歷史名園保護與發展論壇. 0.
[7] Ming L , 羅明, Lei S , et al. 山岳型風景區中書院建筑環境的保護與修復研究——以長沙岳麓書院為例[C]//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建筑史專業委員會,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