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化的差異決定了不同的地方文化發展的重點、途徑各不相同,根據本地實情運用總結好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方法,或許有利我們找到一條務實與創新融合的工作途徑。
關鍵詞:創新;動力;依;保護;抓手;監管
文化歷來是人們十分重視和積極探尋的一個領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深入推進,全黨全社會對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文化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分析總結這些年來基層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推進基層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是我們一直要思考的問題。地域化的差異決定了不同的地方文化發展的重點、途徑各不相同,但運用總結好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方法,或許有利我們找到一條務實與創新融合的工作途徑。 近幾年,我們立足蜀山實際,結合“文化強區”的戰略,在建設文化蜀山的實踐中,突出優勢,挖掘內涵,彰顯特色,充分發揮文化服務的作用。下面就我們的工作實際中做法,淺談幾點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一、以文化創新為動力,全力推進工作科學發展
創新永遠是社會發展的主題,在基層文化實踐中,同樣離不開務實創新的工作理念和思路。以文化創新為動力,科學統籌,在全系統內開展作風建設,為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緊密結合群眾文化工作特性,建立文藝精品創作獎勵制度,不斷拓寬工作視野,鼓勵文化工作者出創意、出作品、出精品。牢牢抓住文化創新的核心工作,以此為動力,全力推進文化工作沿著科學統籌的路子向前發展。
二、以隊伍建設為依托,精心開展各類群眾活動
隊伍是各類群文活動的具體執行者,是保障活動開展的基礎。將隊伍建設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認真謀劃,以鍛煉隊伍為主要目的的各類活動依次展開,精心策劃文化惠民文藝巡演、非遺保護成果展、公益電影放映進社區等貫穿全年的文化活動,繼續打造一批社區特色文藝團隊,開展創建百名群眾文化輔導員工程,此舉不但讓隊伍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更重要的是讓隊伍在實踐中得以成長。
三、以文化惠民為落腳點,全面推動文化陣地建設
搞文化工作,沒有陣地就是空中樓閣,一切都是空談,我們緊抓機遇,以文化惠民為落腳點,統籌抓好各類文化惠民的場所建設,讓文化走向民眾,扎根基層。在確保“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前提下,進一步強化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半徑,實施重點向老舊小區傾斜,以社區(行政村)為單元新建文化活動室和社區文化活動廣場,做好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及文化場館的免費開放工作,提升圖書閱讀的便民服務能力,做好政村農家書屋的出版物更新和電影放映工作,強化完善惠民、便民服務措施,發揮好在全市基層文化工作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四、以非遺保護為抓手,深度挖掘傳統文化
將“非遺”項目建設逐步走向經常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加大非遺挖掘、保護力度。蜀山文脈千年流長,勤勞而富有文化追求的蜀山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也給我們今天留下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蜀山區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文化建設,在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保護、在“非遺”項目的傳承推介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目前入選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達38項,其中省級6項,市級11項,區級21項。為了全面總結蜀山優秀的文化遺產,邀請省市專家組織編印的《蜀山非遺》一書即將出版,這本書從發掘整理文史資料的角度出發,較為全面系統地整理出我區已獲批準的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記述了非遺傳承人創新發展的精彩故事。這對于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是非常有意義的。
五、以日常監管為重點,文化市場繁榮有序
文化市場的日常監管是文化市場繁榮的有力保證,我們以日常監管為工作重點,不斷提高行政審批辦事效率,重點對轄區內的出版物市場進行集中執法行動,打擊無證經營,清理游商地攤,收繳違禁出版物、盜版出版物及低俗出版物。
六、以基礎建設為依托,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基礎建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基礎建設跟不上,文化產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因此我們一直在重點加強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管理與引導,出臺《推動蜀山區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措施)》,實行文化產業項目月報制度,完備文化產業基礎檔案,為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七、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努力實現作風轉變
規章制度是一切工作的抓手,作風態度是一切工作的關鍵,按照作風建設總體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狠抓系統隊伍建設,從細節入手,強化隊伍根基,打好隊伍基礎,優化隊伍作風。在抓好隊伍建設的同時,堅持制度管人管事,不斷強化責任鏈意識。獎罰分明,激發工作熱情。努力提升每一位工作同志的工作站位,講大局、講奉獻、講實際,堅決克服工作中存在的“懶散”、“推諉”、“平庸”、“梗阻”、“浮躁”等問題。
結束語
以上是我們在基層文化實踐中幾點工作思路方法,總結出來希望對大家在工作有所啟發。當然在文化大發展的今天,做好基層文化工作,我們將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就我們目前的實際情況,下一步在繼續將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的同時,將緊密結合群眾文化工作特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藝精品創作獎勵制度,不斷拓寬工作視野,鼓勵文化工作者出創意、出作品、出精品,將狹義文化與廣義文化有機地交融起來,充分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在文化硬件建設上,將注重實效,狠抓落實。在效率上下功夫,落實好后續配套的相關工作。對照規定指標,加大投入,逐項抓落實。創新求變,從保證工作深度開展,取得階段性突破。
作者簡介:王寶強;性別:男 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文化、藝術
(合肥市蜀山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