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美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變化,對小學語文教學要求不斷提高。這也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其中把握課堂教學的藝術美是大家公認的極為重要的一點,課堂教學的藝術美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語言上。因為傳統教學主要是以教材為載體,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的方式進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語言是極為重要的。
一、課堂教學藝術美的含義和特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藝術美,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語言的藝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巧妙的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尤其是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不完全的階段,需要教師引導,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富有藝術美的課堂更易達到這樣的效果。
課堂教學語言的特征在于規范性、啟發性、激勵性、形象性、針對性。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師要在課堂上使用規范的普通話進行教學,注意不要出現語音、語法、詞匯的錯誤。再者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特點使用啟發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恰當的時候運用語言點撥學生,啟發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教師只做學生的領路人,運用語言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喚起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幫助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在遇到阻礙時能不再退縮,反而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課堂教學藝術美的運用
1.創設情境,身臨其境
主動學習的效果必定是大于被動學習的,要想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教師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調整他們的學習狀態,從而構建想要的高效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只有自己主動學習,愿意自己去探索,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該充分考慮好這一點,起到引導學生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經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課堂上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然而然想要參與其中,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授《將相和》一課時,可以提前預設學生的活動環節。課文包含“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如果按照傳統教學,教師需要分別講解這三個小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再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學生只是被動執行,無法激發學生主動深入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換一種教學方式,提前將班級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然后讓這三個小組的學生分別演繹三個小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扮演其中的主要人物,模仿他們的語氣、神態來改編小故事,通過這種演繹的方法讓故事中的人物再現出來。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還可以設置“最佳表演獎”,由全班同學投票選舉。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更直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把廉頗的愧疚和藺相如的大氣盡收眼底,下次考試中遇到人物評價題目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傳統死記硬背的知識填空了。這樣既能讓學生體會到課堂的藝術美,更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2.注意用語,感受語言美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語言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語文課重在教會學生理解與溝通,因此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注意規范使用教學語言。教師富有幽默感、親切、自然的語言更能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有相關調查表明學生更喜歡幽默風趣的老師,幽默風趣更多的是從語言上體現出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用更加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在這種語言的熏陶下得到啟發,感受語言的藝術美。
例如,教師在教授《三月桃花水》一課時,因為這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把水的動態美和靜態美都展現出來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能把這種美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教師使用抑揚頓挫的語調來朗讀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的語感。當讀到河流醒來時要使用較為輕快、激動的語調,讓學生感受到水的活潑流動,當讀到水流的清澈、平靜處要使用較為輕柔的語調,讓學生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體會到河水的靜謐。這樣兩種不同的語調能讓學生體會到水的動與靜,真實地體會到三月桃花水的美。在教授不同課文,遇到不同情境時,教師要學會靈活使用教學語言,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語言魅力。
3.立足教材,真情實感
一切景物的描寫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學習語文不僅要明白如何表達,還要能夠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共情能力,讓學生能夠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的感受。為了讓學生更易理解作者的情感,需要教師用真摯、濃烈的語言向學生傳遞這種情感。
例如,在教授《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時,毛主席的兒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了,他想讓自己的兒子魂歸故里,但朝鮮人民希望他能夠留在朝鮮。教師要帶著學生體會毛主席當時的復雜心理,一方面是自己的兒子,當然希望能夠回到自己身邊,但另外一方面,不能辜負朝鮮人民的殷切希望,最后還是決定讓他留在朝鮮。不僅僅是把這種情感停留在教材上,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作為橋梁,把學生與教材連接到一起,三者之間產生情感的互動,從而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獲得情感上的啟發,提高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結語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語言是一門需要不斷修行的藝術,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規范合理的語言,能更好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課堂中去。教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情感的表達,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向學生傳遞美,讓學生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發現美,感悟美。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用藝術的手段把教學變成藝術創作的過程,帶領學生進入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謝圣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導入的藝術[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5):28.
[2]劉宏.論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藝術美[J].小學生(下旬刊),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