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明
(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3000)
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交規劃發〔2017〕24號),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格局。2018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5號),著力推動旅游發展全域化,并對公路交通服務全域旅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進一步提出深化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針對全域旅游,如何有效識別出全域旅游公路網,對各省開展全域旅游公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游業帶動乃至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游發展理念和模式。2015年,安徽黃山全國旅游工作研討班上,國家旅游局首次提出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戰略部署。
旅游公路,通常是指路域之內擁有具備自然、文化、歷史、游憩或視覺價值的旅游資源,且旅游價值達標,兼具交通和旅游雙重功能的公路。本研究參考《旅游公路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2020年)等,將旅游公路按承擔功能的不同,分為以下三類:
旅游干線公路:指在路網中具有干線交通功能和旅游交通快進功能,連接旅游組團或旅游集散公路的旅游公路。
旅游集散公路:指在路網中具有集散各類交通功能,通往景區或連接干線公路與旅游景區的旅游公路。
通景公路:指景區門票站連接至就近的雙車道以上標準公路的旅游專線公路,主要解決景區“最后一公里”的通達問題。超過10 km的通景公路,納入旅游集散公路考慮。
路域范圍內具備一定的旅游資源,擁有一定的旅游交通量,是旅游公路區別于一般公路的關鍵所在。公路旅游交通量,主要包括旅游大巴交通與自駕游交通兩類,因此從旅游大巴軌跡及自駕游軌跡入手,成為識別旅游公路網的有效切入點。
隨著我國進入大眾旅游時代,自駕游出行已成為游客的主要出行方式。根據統計,2019年我國自駕出游人次達到23.4億人次,占年旅游客流總人數的58.5%。自駕游出行者通常會針對旅游目的地使用網絡地圖進行導航。在導航過程中,用戶實際位置會以經緯度坐標的形式按一定時間間隔收集并存儲。通過對坐標數據集的去噪與坐標修正過程,可生成出行軌跡。對研究區域內主要旅游景區的游客駕車軌跡進行統計分析,可得出區域內自駕游者主要行車路徑的分布情況。
團隊游是游客出行的另一種重要方式。對研究區域內所有旅游大巴行駛軌跡數據進行數據清洗、篩查等處理,并進一步“還原”至對應路網中,即可通過軌跡的疊加得到一定區域內基于旅游大巴路徑的旅游公路分布情況。旅游大巴軌跡數據能較好反映團隊游出行路徑分布特征,主要串聯熱門景點與地區,對旅游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反映相對不足,與基于私家車的自駕游導航數據可形成互補。
一次旅游出行,通常以居住地為起點,以景區為終點。游客公路出行的起點,統籌為各級城鎮或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因此,一定程度上可將連接景區與周邊城鎮或各類交通樞紐的最便捷路徑視為旅游公路路徑。
在GIS平臺中,建立一定區域內包括各類旅游景區、城鎮、交通樞紐等要素點以及現狀公路網在內的交通與旅游基礎設施一張圖,以旅游景區為中心,向一定距離范圍內的各類要素點尋找最短路徑,或向周圍一定數量的要素點尋找最短路徑,再對所有路徑按景區級別權重進行疊加,可形成基于多要素互聯互通的GIS網絡分析情景下的全域旅游公路網。
三種不同情景下識別出的旅游公路網,通過賦予不同的權重值可進行耦合。步驟如下:
(1)旅游大巴量轉換成當量小汽車量;
(2)自駕游交通量與當量旅游大巴交通量求和疊加;
(3)選擇一定閾值剔除交通量過小的路徑,得到自駕游與旅游大巴軌跡耦合路徑;
(4)將多要素互聯互通網絡分析情景下,大于一定閾值的路徑與上述路徑取并集,得到最終的旅游公路網。
湖南是旅游大省,省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將全省打造成以“錦繡瀟湘、偉人故里”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2019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8.32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 762.32億元,排名全國前列。湖南省擁有各類旅游資源點及城鎮、交通樞紐節點等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湖南省各類景區及城鎮、交通樞紐點數據
本研究基于表中資源點的矢量數據以及湖南省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現狀一張圖數據,建立了全省旅游公路分析GIS平臺。
(1)基于自駕游導航數據的路徑分析
本研究與百度開展合作,以湖南省各類旅游資源點范圍作為百度導航終點范圍,對所有導航數據進行篩查,得出自駕游導航數據。再對自駕游導航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得到全省自駕游出行軌跡分布結果,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湖南省百度自駕游導航軌跡路徑
(2)基于旅游大巴GPS定位的軌跡分析
以湖南省“兩客一危”行駛軌跡數據為數據源,經過篩選、清洗等預處理后,得到有效的旅游大巴數據,再對旅游大巴軌跡數據進行停駐點識別,將大巴的運行軌跡準確還原至真實路網,通過GIS空間疊加分析將路網中大巴行駛路段提取出來,形成以旅游大巴行駛軌跡為基礎的全省旅游公路網。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湖南省旅游大巴軌跡路徑
(3)基于多要素互聯互通的GIS網絡分析
以表1中1 292個要素點為分析基礎。在路徑尋找方面,主要考慮兩種方案:一是基于一定數量要素點分別尋找最短路徑, 如最近的5個、 10個、20個、30個等;二是基于一定距離范圍內的要素點分別尋找最短路徑,如20 km、30 km、40 km、60 km、80 km等。本研究對兩種方案分別進行了分析,經比對與驗證,認為基于60 km范圍內要素點分別尋找最短路徑得出的結論與實際較為吻合,并以此作為該情景模式下的分析結論。
采用2.4節中所述方法,對三種情景下的旅游公路網進行耦合,得到湖南省旅游公路網分布結果。經研究,湖南省旅游公路網總規模約為2.43萬km,其中高速公路5 041 km,普通國道6 313 km,普通省道7 805 km,農村公路5 112 km。
從規模龐大的公路網中識別出旅游公路網,對推動全域旅游公路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基于自駕游導航數據、旅游大巴軌跡數據等多源數據,以及多要素互聯互通網絡分析,從不同情景模式入手,分析了旅游公路網的識別方法,并以湖南為例進行實際研究,為旅游公路網的識別提供了參考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