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瑋
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好多學生反映初中數學作業難,且作業多,給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傷害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一線數學教師對全班同學一視同仁,布置難度相同的初中數學作業,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造成了部分學生感覺到數學作業難,數學作業多,學習壓力大的情況。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就要求在設計初中數學作業時采取分層設計的方式。真實有效的初中數學作業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作業分層設計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作業層次。
根據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學習態度等多方面多層次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客觀公正的評判結論,采取學生自愿的原則進行分組分層。把各方面都比較好的學生分為甲組,中等的學生分為乙組,相對后進的學生分為丙組。在分層的過程中作為初中數學任課教師一定要客觀公正的評價每一個學生,不能區別對待,更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客觀事實,尊重學生自己的意見和意愿。更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充分的給學生說明分組分層的好處以及作用,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分層分組的目的和作用,認識到分層分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每一個同學的成績。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從內心接受分層分組指導學習的方法,避免產生自卑感,避免產生抵觸心理。讓每一個同學對自己也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積極主動地去根據實際分組,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讓每一位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分組,老師對癥教學,學生對癥學習,因材施教,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更好地實現數學成績提高的目的。
同時分層分組之后,甲乙丙三個學習組不是固定不變的,三個學習組是動態調整的,一定的時間后根據實際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意愿和實際情況,對甲乙丙學習組自行重新選擇分組。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讓每一位同學都對自己的學習動態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有一個真實的客觀的認識,對自己數學科目的學習也是一種鞭策,可以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的。對于初中數學任課教師而言也可以充分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態,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初中數學任課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使每一位學生的數學成績都有所提高,提升每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實現數學成績的整體進步。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作業的設計方式,應該采取分層分檔設計的原則,是不同程度的學生循序漸進的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習效率的好方法。把初中數學作業分為三個檔次,分別為:
第一檔次主要應具有創新思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才能完成,必須是基礎扎實勇于挑戰新高度的具有創新學習能力的學生才能完成。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時,二次函數的應用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能夠應用二次函數知識解答出相關問題,可給學生布置這方面的試題,比如:如圖,一個初中生站在點O處練習發球,將球從O點正上方2m的A處發出,把球看成點,其運行的高度y(m)與運行的水平距離x(m)滿足關系式y=a(x-6)2+h.已知球網與O點的水平距離為9m,高度為2.43m,球場的邊界距O點的水平距離為18m.
(1)當h=2.6 時,球能否越過球網? 球會不會出界? 請說明理由;
(2)若球一定能越過球網,又不出邊界,求h的取值范圍。

(1)這樣的作業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使得學習程度比較好的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進一步鞏固強化數學知識。排球的運動路線是什么曲線? 怎樣計算球達到最高點時的高度?
(2)第二檔次主要是針對大多數中等的學生而設計的,所設計的作業要具有靈活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著眼于大多數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解題技能,深化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提升。比如前面的例題,利用二次函數的性質求解。能夠滿足大多數學生理解知識和提高成績的需要。對于第二檔次的作業分檔需要更加用心和細心。
(3)第三檔次主要針對后進學生,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初中數學學習相對比較吃力的學生,這個檔次的作業設計要注重基礎性,注重課本知識的還原和理解。對于這個檔次作業的設計要依托課本,對課本基礎性知識的基本要求進行訓練,對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
對初中數學作業進行分層分檔次后,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對作業的評價同樣也要進行分層評價,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刀切,不能以一個標準進行評價。要采取分層評價的方法。
(1)不能只對程度好學生和對第一檔次的數學作業進行評價分析,對這一檔次的學生要采取引導的方式進行評價。對他們進行評價時,要著眼于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2)對于第二檔次的作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客觀地進行評價和分析。對第二檔次的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重點進行講解與分析,著眼于大多數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掌握,讓他們掌握解題技巧,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對于第三檔次的作業情況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給予鼓勵和支持,不能采取和第一檔次和第二檔次同樣的評價方法,主要采取鼓勵的方式。不能對這個檔次的學生缺少關心和耐心,他們需要的是鼓勵和認可,更渴望老師的鼓勵和認可,我們要客觀的根據學生的進步,對他們進行鼓勵、支持和認可。
總之,提高全體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著眼于初中生的長遠發展,為將來的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和個性化教學,讓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這一新課標改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