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輝,吳江濤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每當中小學新學期開始,城市道路交通即進入“開學交通模式”。特別是低年級(幼兒園、小學)學生的年齡較小,一般都會由家長進行接送。假期與開學的伊始,由于學校集中開學產生的私家車接送、公交車客流、自行車交通流、步行交通流等,對城市交通均會產生影響。
本文對烏魯木齊市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和秋季開學時間段進行調查,結合本地浮動車數據,通過交通指數、運行速度、擁堵里程、公共交通客流等描述交通運行的指標,分析中小學開學對道路交通影響的程度。將本地居民“開學必擁堵”的認識,通過量化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后以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某中學周邊道路擁堵問題為切入點,探討一些改善學校周邊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的措施。
根據《2018年烏魯木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數據,全市常住人口350.58萬人,高中在校生6.25萬人,初中在校生10.25萬人,小學在校生21.99萬人,中小學生合計38.49萬人,約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0.98%。
2019年烏魯木齊中小學暑假時間基本為7月14日至8月31日,9月2日全面開課。小學生上下課時間為9:30—17:20,中學生上下課時間為9:30—19:30。
此外,社會單位上班時間主要集中在9:30—10:30,單位下班時間集中在19:00—19:30。
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2019年數據,全國6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量,其中11個城市超過300萬輛。烏魯木齊市公安局交警支隊[3]數據,截至2019年6月,烏魯木齊市汽車保有量為118萬輛,平均33輛/百人。
根據《道路交通信息服務 交通狀況描述》[4],交通運行指數是全面反映道路網交通運行狀況的指標,可以按照時段設定道路交通運行指數,如高峰時段交通運行指數、工作日平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等。根據道路網中各路段的平均行程速度、路網擁堵里程等進行計算,將道路網交通運行水平劃分為5個等級。
以下根據烏魯木齊市2019年的交通運行指數(見圖1、圖2),對比分析暑期和開學的交通運行狀況。

圖1 工作日分時段平均交通指數

圖2 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
由于學生開學,9月全路網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為近幾月最高,為“輕度擁堵”等級,全市路網運行壓力較大。
核心區和中心城五區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9月與8月相比,大部分有明顯上升。全路網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為4.7,相比未開學的8月(2.5)有較明顯上升。
開學的9月,全路網早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為4.5,處于“輕度擁堵”等級,比8月(2.3)上升95.7%。全路網晚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4.9,處于“輕度擁堵”等級,比8月(2.7)上升81.5%。9月與8月的早、晚高峰特征相同,晚高峰道路交通運行壓力高于早高峰。
工作日平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3.0),9月比8月(1.9)上升57.9%,保持在“基本暢通”等級。
開學的9月,工作日高峰時段交通指數峰值,比未開學的8月有所上升,早高峰峰值大于晚高峰峰值。其中,早高峰平均交通指數峰值為6.6(出現在9:45),比8月(3.1)上升112.9%。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數峰值為5.4(出現在20:15),比8月(3.4)上升58.8%。
中小學生上課時間為9:00左右,上課學生和送學生的家長會在9:00之前出行,所以在9月的工作日分時段平均交通指數圖中,8:30左右開始出現數值上升趨勢。
小學生放學時間為17:20,接學生的家長會在17:20之前出行或者抵達學校周邊,所以在9月的工作日分時段平均交通指數圖中,17:00左右開始出現數值上升趨勢。
由于中學生放學時間為19:30,與社會單位工作人員的下班時間重疊,所以9月的工作日分時段平均交通指數圖中,20:00左右開始出現峰值。
通過4—11月全路網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圖(見圖3),無論是寒假還是暑假結束,平均交通指數均會有所上升。但隨著開學時間的持續,平均交通指數會逐漸下降。

圖3 4—11月全路網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
這正反映出了道路交通系統各基本要素(人、車、路)的自身特性[5]。駕駛員的反應是知覺—行為過程,受外界因素的刺激。乘客總是抱著某種目的去乘車,希望節約時間、節約精力、節約開銷、出行安全且舒適。行人的交通特性具備生理、心理和社會多方面需求,希望不消耗過多體力、不受其他交通干擾、不發生交通事故。
這說明市民的出行方式、習慣,會隨著交通運行狀況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市民和交通管理部門會主觀探索減少擁堵的方法、措施,即逐漸適應“學生開學模式”。
烏魯木齊市2019年全路網及各等級道路早、晚高峰時段平均運行速度,已開學9月與未開學的8月相比,除晚高峰時段快速路基本持平,其余均有所下降(見圖4)。

圖4 4—11月全路網工作日平均運行速度
全路網工作日平均運行速度,從開學前的29.4降低至25.9,降幅約12%。
早晚高峰均為次干路及以下平均運行速度降幅最大,分別為12.0%和8.4%。
隨機抽選烏魯木齊市天山區10所中學,其中4所中學的主要出入口(正門)位于主干路,6所中學的正門位于次干路及以下等級道路。
由此可見,考慮到學生的安全、交通的影響,中小學校的正門多數位于次干路及以下等級道路。因此,學生開學對次干路及以下等級道路的平均運行速度影響更大。
烏魯木齊市2019年9月,全路網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擁堵路段,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即高新區、天山區和沙區),且晚高峰擁堵里程大于早高峰擁堵里程。
早高峰全路網日平均擁堵里程45.3km,比未開學的8月增加16.3km。晚高峰全路網日平均擁堵里程53.9km,比未開學的8月增加4.6km(見表1、圖5)。

表1 工作日分區路網擁堵里程與上月對比 單位:km

圖5 4—11月全路網工作日路網擁堵里程
高新區、天山區和沙區的常住人口分別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3%、13%、14%,總數為全市常住人口的50%。因此,高新區、天山區和沙區的中小學生數量相對其他區更多,這3個區的全路網日平均擁堵里程最嚴重。
烏魯木齊市2019年9月工作日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客流,與未開學的8月基本持平,周末客流明顯低于工作日。周末日均客流163.1萬人次,比8月上升3.6%。(由于統計系統的原因,本文中的公共交通客流數據不包含微信、支付寶、手持銀聯卡數據。)
開學的9月,公共交通工作日日均客流187.9萬人次(見圖6)。其中,地面公交176.8萬人次,比8月的176.7萬人次略有上升;軌道交通11.1萬人次,比8月的11.5萬人次略有下降。

圖6 9月公共交通日客運量變化
刷卡率為56.8%,比8月上升3.7%。由于中小學開學,學生卡刷卡率比8月上升明顯,由4.4%上升至9.8%。
無論是8月還是9月,周末(節假日)的公共交通日客運量均比工作日有所下降。但是未開學的8月與開學的9月相比,未開學月份的工作日公共交通日客運量相對穩定,工作日和周末的特征明顯。
本文以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某中學周邊道路擁堵問題為切入點,探討一些改善學校周邊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的措施。該中學地處高新區核心區域,學校正門位于支路的路段,為雙向2車道斷面。該學校在校學生人數約1450人(含小學班級人數)。
由于送學生的車輛在學校門口臨時停車、學生過街時后方車輛會臨時停車、部分送學生車輛調頭原路返回等,但凡前方車輛臨時停車,后方車輛只能停車等待。車輛排隊嚴重、車輛行駛速度緩慢,交通擁堵蔓延至周邊道路。針對中學的交通問題,采取以下4項改善措施(見圖7)。
(1)在中學正門的一側和對側的道路邊,設置港灣式臨時停車位,接送學生車輛在臨時停車位即停即走,不妨礙后方車輛的通行。
(2)在中學正門的支路設置人行天橋,靠近學校一側的天橋梯道,直接伸入校園內部。天橋梯道設置門禁,在上下學期間安排學校保安值守,僅供學校師生使用,其余時間禁止通行,以解決學生橫穿馬路的問題。

圖7 中學的交通改善措施示意圖
(3)在中學正門現狀車輛調頭位置,增加中央分隔護欄和違章抓拍設施,禁止車輛在中學正門調頭,改為交叉口調頭,以防路段調頭車輛阻塞后方車輛通行。
(4)學生放學時間早于社會單位下班時間,與學校周邊小區進行協調,在放學高峰期允許接學生車輛進入小區免費停車,實現小區停車位“錯時共享”。
根據相關文獻[6]的問卷調查數據,中小學生家長首先考慮的是學生上下學的安全,其次是學生上下學所花費的時間。這說明解決學生安全過街問題比較符合多數學生家長的訴求。
為了驗證改善措施的效果,利用VISSIM軟件對該區域進行交通仿真。通過設置車道、信號控制、出入口規則等交通條件,對比分析改善前后的道路運行狀況。根據交通仿真的結果,采用改善措施后的道路運行狀況較好,中學所在的支路和周邊相鄰的道路,通行能力明顯提高,延誤水平大幅降低,車輛擁堵、排隊現象得到緩解。
上述改善學校周邊交通的一系列措施符合交通工程學的理念,即研究交通的發生、發展、分布、運行和停駐的規律,使人、車、路3種道路交通要素與環境關系協調,實現安全、高效、快捷、方便的道路交通出行環境[7]。
占全市常住人口約11%的中小學生,其開學對烏魯木齊市道路交通的影響十分顯著。2019年開學的9月與未開學的8月相比,全路網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上升88%,全路網工作日平均運行速度降幅12%,全路網工作日路網擁堵里程上升19%,公共交通學生刷卡率上升123%。隨著開學后的1個月(10月),道路交通運行狀況會趨于好轉,但相比未開學的月份依然擁堵。
“開學交通模式”已然成為影響城市道路交通高效運行的重大因素。解決接送學生車輛的臨時停靠問題,優化學生上下學的交通組織管理,倡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接送學生,適當延長低年級學生的照看時間、盡量做到“學生等家長、勿要家長等學生”,完善學校周邊的人行過街設施等,都值得相關部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