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高海亮,劉海萍
[1.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青島266000;2.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266000]
柏果樹河景觀橋位于青島市東方影都影視制作區內,橋址沿線擁有優質的旅游文化資源,且靠近青島西海岸新區商業、文化中心。柏果樹河景觀橋為區域天際線重點打造的景觀節點。
該橋梁方案以影視文化為契機,通過橋梁造型“如夢如幻,時空之門”的優美姿態,展現出影視基地“屹立東方、走向世界”的影視浪漫思緒。該橋梁在方案創作階段將建筑外形與周邊文化結合,形成片區“美”與“雅”的載體[1]。
柏果樹河景觀橋全長85m。主橋采用鋼箱梁,跨徑布置為25m+60m=85m(見圖1)。主橋橫斷面布置為2.0m(吊桿區)+2.5m(人行道)+11m(車行道)+2.5m(人行道)+2.0m(吊桿區)=20m。橋梁上部結構采用鋼箱梁,橋梁靠近濱河西路一側設環形索塔。索塔為側傾拱肋,傾斜角度為25°(見圖2)。拱肋由內拱肋及外拱肋組成,拱軸線采用橢圓線擬合;內、外拱肋斷面采用梯形斷面,外拱肋平面內橢圓短半徑為16m,長半徑為17.654m;橋面以上拱肋凈高21m[2]。

圖1 橋梁方案縱斷面布置圖

圖2 橋梁方案圖
橋梁位于青島東方影都產業園內,橫跨柏果樹河道連接濱河東西路。影視產業園占地200hm2,外景區有歐陸風情、明清古都、阿拉伯世界等多個外景區。
(1)隨著上世紀無數經典影視作品贏得市場好評,銀鹽感光膠片與電影文化早已深度融合,傳統膠片已成為電影行業代名詞。20世紀80年代,數字電影誕生使傳統工法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膠片的文化概念已深入人心,該景觀橋將膠片與圓形拱肋的造型結合,形成獨特的設計思路。
(2)電影與歷史的記錄在時間軸上總是交融在一起,以影視作品為載體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放飛人類思緒,在歷史的長河中漫步。該景觀橋第二個設計靈感為時空之門,凸顯產業園區文化底蘊。
(3)舞臺光效的發展為影視藝術表現力提升,以及戲劇理念發展提供廣闊的前景。長期以來,設計者與導演意圖的溝通,通常在平面二維表述、口頭闡述與探討中進行。上世紀50年代以后,逐漸由紙型向立體的較為準確的模型過渡,使導演與設計者之間的思維交往有了明確的演劇空間概念。該景觀橋第三個設計思路通過設置拉索的布置,體現舞臺光效的設計理念;配合夜景亮化設計,提高整體設計效果。
結合片區定位提取文化元素,將膠片、時空、舞臺光效三個元素進行整合,并在方案設計階段進行提煉[3](見圖3)。

圖3 建筑理念:膠片、時光之門、舞臺光效之圖示
為實現橋梁上部結構三跨布置,應對索塔、橋梁下部結構的布置進行優化設計。方案優化階段對增設立柱、增設拱肋牛腿兩種方式進行比選(見圖4)。

圖4 增設立柱或拱助牛腿方案圖
(1)在索塔內側增加墩柱,預應力箱梁至橋梁墩柱傳力路徑簡潔,但增加墩柱對景觀效果影響較大。基礎頂為索塔拱腳及墩柱共同作用區域,傳力路徑繁瑣。
(2)將預應力箱梁以下索塔斷面沿橋梁橫向加寬,增設索塔牛腿。將上部結構支座反力通過牛腿與索塔軸力合并后傳至基礎頂,路徑簡潔明確。在索塔內側增設牛腿,對景觀效果的影響降至最低;缺點為牛腿節段構造復雜,需采用BIM進行正向設計[4]。
經比選后采用拱肋內側增設牛腿的處理方式。
該橋梁結構采用三維有限元計算軟件MIDAS Civil2019進行計算分析,拱肋及主梁采用梁單元模擬結構構件,斜拉索采用桁架單元模擬。橋梁汽車荷載采用城-A級,人群荷載按現行《城市橋梁設計規范》規定取值。全橋共離散為753個單元和641個節點,結構模型及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
(1)主拱、主梁應力均小于規范限值,強度滿足規范要求;(2)主梁活載位移小于規范限值,主梁剛度滿足規范要求;(3)吊桿安全系數大于規范限值,強度滿足規范要求;(4)結構彈性穩定分析滿足規范要求。

圖5 主橋有限元模型及計算結果圖示
(1)建立BIM整體模型,對空間結構構件進行碰撞檢查。
三維曲面構件對構件尺寸及空間相對關系的準確性要求較高,對不符合構造要求的情況應及時調整;通過對索塔截面尺寸多次調試確定最優截面,以滿足景觀及力學要求。通過BIM正向設計,提早發現隱患點,輔助設計人員對項目提前進行決策。
(2)內拱柱腳位于橋梁上部結構設施帶內,由于內拱軸線為橢圓線、內拱面位于傾斜面內,同時考慮橋面縱坡等因素影響,對內拱拱腳進行BIM三維建模,在橋面內精確放樣定位,確保現場安裝準確無誤,避免返工。
圖6 為支座布置方式圖。

圖6 支座布置方式圖
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需要更完美、更完善的建筑橋梁結構,以滿足精神上的需要。因而,力學與審美必須完美地結合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促使橋梁結構工程師在建筑師進行方案創作階段予以介入,協同設計從而確保后續方案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