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銀芬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人民醫院 甘肅定西 7433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消化系統的常見病之一,出血位置常發生在屈氏韌帶以上,患者一般臨床癥狀為腹痛、嘔血或黑便等癥狀[1]。由于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點,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對患者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臨床上對于嚴重出血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行胃鏡手術。研究發現多數患者對胃鏡手術治療不甚了解,面對手術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心態,影響治療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優質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胃鏡治療的15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①以腹痛、嘔血及黑便等為主要癥狀表現;②行X線、胃鏡后診斷后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與治療方案》[3]的診療標準,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且需胃鏡治療;③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參加。排除標準:①伴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②胃鏡禁忌證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有機體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障礙者。符合納排標準的患者按照電腦隨機表法分為研究組75例,包括47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40~72歲,平均(56.5±6.27)歲;病變部位:食管26例、胃18例、十二指腸22例,空腸9例。對照組78例,包括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42~72歲,平均(57.3±6.33)歲;病變部位:食管25例、胃21例、十二指腸25例,空腸7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工作內容有術前準備、健康教育、術中配合、術后病情監測、遵醫囑給藥等。
研究組行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結合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流程如下:(1)術前。①了解患者對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的認知程度。②結合患者基本資料及病情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普及,可借助媒體工具進行床旁宣教,內容包括疾病誘因、發病人群、治療方案等。③介紹胃鏡治療術的過程及注意事項。④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列舉胃鏡手術治療成功的病例,樹立治療信心。告知患者家屬及時陪伴患者,注意患者情緒波動情況。(2)術中。①準備手術所需的醫療用品,包括藥品、器械、一次性用品等。②麻醉前安撫患者情緒,避免因恐懼而導致患者手術應激反應。③及時監測各項生命體征。④插管時引導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囑其咬緊牙墊,提前在患者下頜部位墊上軟墊,以防嘔吐物濺灑,及時清除嘔吐物;⑤引導患者正確吞咽,固定頭頸部,關注患者對胃鏡的耐受力,如有特殊情況,及時告知上級醫生,及時解決。⑥必要時可予輸液、吸氧等支持治療。(3)術后。①檢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定時記錄;②患者恢復意識、身體狀態平穩以后,告知其手術過程順利,若有出現不適都是正常的術后反應,囑其放心進行術后康復治療。②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術后禁食2~3天,這期間可用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出血癥狀消退后可以流質飲食為主,宜用清淡飲食,做到科學搭配、營養均衡。③保持病房環境衛生整潔,每天定時開窗換氣,更換床單,及時對病房溫濕度進行調控,冬季干燥寒冷,防止流感傳播。④對患者強調術后康復對于手術療效的重要性,囑其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按時用藥,注意飲食,加強鍛煉,戒煙戒酒,定期復查。
(1)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情況。包括不同時間點患者的心率、血壓水平變化情況。
(2)兩組患者治療后SAS評分、SDS評分。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4]。焦慮總分低于50分者為正常;50-60者為輕度,61-70者是中度,70以上者是重度焦慮;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兩組數據資料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t檢驗對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胃鏡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心率和血壓水平都在正常范圍內,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心率、血壓的波動更小(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生理指標變化的波動情況()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生理指標變化的波動情況()
指標 時間 研究組(75例) 對照組(78例) t值 p值心率(次/min)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術前 84.30±6.12 84.42±6.20 0.120 0.452術中 80.12±6.42 75.23±9.56 3.699 0.000術后 83.95±6.35 83.12±6.32 0.810 0.210?術前 125.30±7.35 126.23±7.12 0.795 0.214術中 123.45±7.12 136.14±9.15 9.548 0.000術后 125.12±7.63 125.36±7.56 0.195 0.423術前 78.12±9.36 78.30±9.14 0.120 0.452術中 79.15±8.10 81.90±11.24 1.730 0.043術后 78.35±9.31 78.12±10.36 0.144 0.443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S AS、S DS評分(,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S AS、S DS評分(,分)
組別 例數 S AS評分 S 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75 71.12±7.36 30.78±5.41 65.23±10.34 29.45±6.32對照組 78 70.25±7.44 56.24±7.36 65.14±10.78 51.32±6.35 t值 0.727 24.302 0.053 21.346 p值 0.234 0.000 0.479 0.0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危害性較高的消化道內科疾病,此病的誘因復雜,與現如今人們的快節奏生活、無規律飲食、身體超負荷勞累有關[5]。出血原因大多是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膽道等部位病變后發生的出血,出血發生多半是因消化道潰瘍造成,由于其發病位置的特殊性,患者一旦發生出血后需要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止血,臨床常用胃鏡進行止血治療。
胃鏡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病變部位情況,又能精準地進行對癥止血治療,但它是借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的侵入性治療,對患者咽喉、食管、胃內都有一定的刺激性,很容易引發嘔吐反應及腹部疼痛,患者在心理上會感到恐懼不安,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消極情緒不但會影響患者在術中生命體征的平穩,過度焦慮緊張還有可能誘發心血管發生意外,影響手術順利有效地展開,進而降低治療效果。所以對患者展開優質的護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組護理人員分別在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對患者進行全面地護理干預。術前對患者進行胃鏡知識宣講,讓其全面了解手術過程及可能產生的不適癥狀,做好心理準備,消除不必要的擔憂,以一個放松的狀態迎接手術治療,進而增加胃鏡治療的配合度和依從性。術中通過一系列專業的術前準備,及時照顧患者情緒。在不適癥狀發生時的悉心引導,避免患者因緊張而肌肉松弛度差,導致下管不順利。保持患者頭頸部固定,身體固定,可以避免下管過程對咽喉、食管等部位的誤傷。研究組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過程中的生命指標較研究組患者更平穩,三個階段相比沒有明顯差異(P>0.05)。術后對患者進行安慰可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飲食指導可引導患者學習合理的膳食搭配,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優質護理在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使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促進患者良好的生活及作息習慣,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減少負面情緒。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孫倩[6]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說明優質護理干預在胃鏡治療中應用效果顯著,既保證了患者生命指標的穩定,又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綜上所述,對行胃鏡治療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有利于減輕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在胃鏡治療中的生命指標穩定性,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