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媚麗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 南京 210000)
胸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積極主動幫助患者做好身體準備,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胸腔鏡作為胸部微創外科最主要的手術內鏡技術,通過將微創技術與高科技緊密結合,能夠減少患者的創傷,降低手術風險,幫助患者術后快速恢復[1-2]。由于患者大多對疾病知識缺乏了解,往往會對自身造成較大心理壓力,產生緊張、焦慮和抑郁情緒,出現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繼而導致患者的恢復效果不能達到預期要求[3-4]。重視對胸腔鏡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開展圍術期護理干預對胸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研究,結果具有研究價值。現將研究報告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胸腔鏡手術患者共3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圍術期護理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7例。圍術期護理組胸腔鏡手術患者男性8例,女性9例。年齡在38~71歲,平均年齡為(47.34±2.18)歲。對照組胸腔鏡手術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齡在37~72歲,平均年齡為(46.18±2.13)歲。兩組胸腔鏡手術患者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患者入院后為患者提供均衡膳食,并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幫助患者選擇最佳手術時機。圍術期護理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圍手術期護理干預。(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積極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幫助患者了解病情,同時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手術方法,以及術前的注意事項和術后康復鍛煉計劃。(2)心理護理干預。積極主動幫助患者解決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樂觀面對疾病。(3)術前護理。指導患者進行爬樓梯等圍術期身體鍛煉,吹氣球深呼吸,教患者每天計劃使用呼吸法練習肺功能。(4)術中護理。加強對手術室溫度的調節與控制。切口下注射10mL0.25%鹽酸羅哌卡因浸潤麻醉;在胸腔引流中要及時擠壓引流管,對引流液的顏色性狀仔細觀察,手術結束前要觀察患者呼吸變化情況,避免出現漏氣等問題。(5)術后護理。在術后要加強對患者手術切口的管理,及時更換無菌紗布。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次,每2~3小時給予翻身拍背。具體方法:護士幫助患者坐姿或半側臥位,用右中指刺激輪狀甲狀韌帶膜,用左手從下往上輕輕敲擊患者背部,囑患者輕輕按壓。雙手按壓深呼吸,有效咳嗽。麻醉已經蘇醒,手術后6小時內可以喂食,患者將被引導在手術后68小時內移動到床上。8~20小時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動。患者將被鼓勵率先運動,恢復身體功能。全身麻醉未蘇醒時,請注意患者體位和生命體征的觀察,特別是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胸腔鏡下手術中持續的單側肺通氣,會增加從右向左的肺分流,很容易引導致患者低氧血癥疾病的發生。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積極指導患者開始肺康復訓練,利用呼吸操鍛煉1~2次/日,并視患者恢復情況逐日增加運動量。
對比圍術期護理組和對照組胸腔鏡手術患者康復效果。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引流放置時間、引流量、住院時間等相關指標。
比較圍術期護理組和對照組胸腔鏡手術患者心理狀態。使用自評焦慮量表(SAS)和自評抑郁量表(SDS)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負面情緒進行評分。每個刻度包含20個項目,每個項目的得分從0到4。SAS量表分成50個臨界值,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SDS量表分成53個臨界值。53-62分為輕度抑郁癥,63-72分為中度抑郁癥,>72分為重度抑郁癥,分數越高,否定情緒越嚴重[5]。分別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心理狀態越差。
應用SPSS25.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圍術期護理組患者康復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圍術期護理組胸腔鏡手術患者心理狀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圍術期護理組和對照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分)

表1 圍術期護理組和對照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分)
組別 引流放置時間(d) 引流量(ml) 住院時間(d)圍術期護理組(n=17) 2.32±0.31 279.14±26.34 10.48±1.26對照組(n=17) 4.18±1.54 196.42±25.37 13.83±2.29 t P 4.881 9.326 2.912 0.000 0.000 0.000
表2 圍術期護理組和對照組胸腔鏡手術患者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2 圍術期護理組和對照組胸腔鏡手術患者心理狀態比較(,分)
組別 S AS S DS時間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圍術期護理組(n=17) 68.14±1.47 44.34±1.0 45.42±3.2 26.33±1.07對照組(n=17) 67.29±2.32 57.41±2.45 45.23±2.46 30.47±2.24 t 1.276 20.276 0.191 6.876 P 0.211 0.000 0.849 0.000
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準確評估,結合護理學的發展研究成果,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提高患者自身的恢復能力[6]。近年來,胸腔鏡手術被視為胸外科疾病最主要的手術治療方法,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具有創口小、安全性高的優點。但手術創傷仍然會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導致術后疼痛和手術并發癥發生。在圍術期加強護理干預將有利于患者預后[7]。以往采用常規術前健康指導、營養支持、術中全麻、常規放置胸腔引流管、術后鎮痛及飲食、體位、活動指導等護理內容,不能改善患者圍術期產生的較強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焦慮緊張和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時間長。圍手術期采取一系列優化措施,可以減少生理和心理壓力的發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有效促進手術后患者迅速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患者術前易產生焦慮恐懼等不安情緒,這會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積極采取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可以向其他康復成員進行溝通和交流,使患者治療信心增加。在手術期間護理人員應加強與醫師配合,對患者的身體生命體征以及引流情況全面觀察,嚴格遵醫囑用藥。術后根據患者情況,盡早開展肺康復鍛煉,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圍術期護理組患者康復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圍術期護理組胸腔鏡手術患者心理狀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胸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十分明顯,可以快速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使患者增強治療信心,更積極主動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