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為現代社會帶來便捷和高效的網絡使用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一直存在有關“度”的討論。高職院校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在世俗眼光中因高考分數而“低人一等”,比普通高校學生更易于沉溺于網絡使用。本調查將對高職院校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一窺高職生網絡使用現狀,并就網絡使用量與專業興趣及家庭來源做差異分析和探討。
本調查于高職院校1-3 年級學生中隨機發放問卷1800 份,回收有效問卷1606 份。
問卷一:《網絡使用調查問卷》自編;問卷二:《網絡成癮自評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 簡稱IAT),編制者為美國匹茲堡大學Young該量表共20 道題目,每題有5 種選擇,賦值1~5 分。該量表在國外IAD研究中較為常用,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相隔4個星期的重測信度為0.813,α 系數為0.884[1]。國內有研究報告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051,各條目與量表的相關在0.27—0.67 之間,均有顯著意義[2]。本次研究報告此問卷α 系數為0.889,分半信度為0.750。
采用SPSS15.0 for windows 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本調查共列出19 項網絡使用行為,較全面地覆蓋了上網功能。高職生經常使用的網絡行為位列前五位的為搜索引擎60.5%、網絡聊天55.3%、在線影視音樂收看及下載52.3%、網絡游戲28.2%、文件上傳下載(不包含音樂、影視下載)27.1%。
本調查將家庭來源分為三類,分別是“城市(市及市以上)”、城鎮(縣級以下,含縣、鎮)、“農村(鄉、村)”。來自城市的高職院校學生與來自城鎮和農村的高職院校學生相較,他們在網絡使用量上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

表1 不同家庭來源的學生其網絡使用量的多重比較因變量:網絡使用量
本調查將專業興趣分為四級,分別是“很有興趣”、“較有興趣”、“一般”、“有點興趣”“沒有興趣”。結果顯示:對專業很有興趣的高職院校學生和對專業較有興趣的高職院校學生一樣,都在網絡使用量上與對專業沒有興趣和對專業有點興趣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平均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而專業興趣的其他維度方面的網絡使用量對比均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不同專業興趣的四川省高職院校學生在網絡使用量方面的平均差異達到顯著水平,不同家庭來源的高職生在網絡使用量上的差異也達到顯著水平。而不同專業興趣與家庭來源的四川省高職生在網絡使用量方面的交互作用未達到顯著水平。就邊際估計均值來看,四川省高職院校學生中專業興趣最高的是來自城市的學生,其次是來自城鎮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自農村的高職院校學生專業興趣最低。他們的網絡使用量高低排列亦然。來自城市、城鎮的四川省高職院校學生都隨著他們專業興趣的下降,對網絡的使用量逐漸增大。值得關注的點是來自農村的四川省高職生,對專業有點興趣的學生在網絡使用量上卻要大于對專業沒有興趣的學生。

表2 不同家庭來源和專業興趣對網絡使用量的影響因變量:網絡使用量
在我國西部地區,城鄉差別較大,城市相對更高速的經濟發展,促進了更多新生事物的落地生長,來自城市的高職院校學生相較于來自城鎮、農村的高職院校學生而言,他們能較早、有較多的機會接觸網絡。這與本調查來自城市的學生與來自城鎮和農村的相比,其在網絡使用量方面的平均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的結果是相符的。
本調查顯示對專業很有興趣及對專業較有興趣都是高職院校學生使用網絡的保護因素。對專業的興趣度,從家庭來源由高到低依次為來自城市的高職生、來自城鎮的高職生,來自農村的高職生。相對而言,來自農村的高職生不僅對專業的興趣低,而且較少使用網絡,這應該與他們所處的環境較封閉、經濟發展滯后、教育相對落后有很大的關系。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來自城市、城鎮的高職生都隨著他們專業興趣的下降,網絡使用量逐漸增大,而來自農村的高職生,對專業有點興趣的與對專業沒有興趣的相比,其網絡使用量更大。相較這二者,可能前者比后者因更多元化的網絡使用行為,如:搜索引擎、瀏覽新聞等,而導致其網絡使用量更大。這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素質高、適應性強的高級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在人才培養進程中通過培養和促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保障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專心學業,學有所成,保證成材率。首先,在入學之處,應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和職業認同度。其次,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透過課堂和實訓,逐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最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幫助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明確其社會角色的真正內涵,成為合格的高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