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良慧楊 佳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婦科,北京101121)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腺體和間質等內膜組織生長、侵潤于非子宮內膜的部位后,異位病灶反復出現流血、結節及包塊,進而引發劇烈疼痛、不孕等繼發并發癥的一類疾病[1],痛經、慢性盆腔痛、不孕、性交痛、盆腔包塊等癥狀是其主要臨床表現,其中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作為常見癥狀之一,因長期周期性的劇烈疼痛會給女性患者身心造成極大困擾[2?3]。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主要通過性激素類藥物來抑制排卵,以及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來止痛,雖然在短期內能迅速緩解疼痛,但由于該病會隨著激素周期而變化,故停藥后易復發,而且長期用藥易造成機體內分泌紊亂、影響正常妊娠[4];藥物治療欠佳的患者可選擇手術,可緩解癥狀,去除病灶,但有患者會基于手術風險、復發率等因素而拒絕。
中醫將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歸屬于“痛經”“癥瘕”“不孕”等范疇,中藥、針灸等手段也應用于治療此病[5]。許潤三教授為中日友好醫院名老中醫,其自擬方內異煎為治療子宮內膜內異癥痛經之良方,本研究考察溫針灸聯合該方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的60 例寒凝血瘀型內異癥痛經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30±11)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3±1.4)年,而觀察組年齡23~42 歲,平均年齡(30±10)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6±1.0)年,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DZMEC?KY?2018?197)。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 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6]擬定。①痛經進行性加重;②婦科檢查在道格拉斯凹陷、子宮骶骨韌帶或子宮后壁下段能捫及觸痛結節,或超聲檢查提示附件區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或經手術及病理確診。
1.2.2 中醫 參考文獻[7] 報道。主證包括①經前或經行腹痛;②小腹冷痛,得溫痛減,次證包括①非經期疼痛;②經期后延、月經量少,色暗或挾血塊;③形寒肢冷;④帶下量多色白;⑤大便稀;⑥舌質黯紅或邊尖有瘀點,苔薄白或膩;⑦脈弦或沉緊。主證①、②項必備,次證①~⑤項中具備2 項,⑥?⑦項中具備1 項,即可辨為寒凝血瘀型。
1.3 納入、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符合“1.2”項下診斷標準;②患者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 排除標準 ①原發性痛經;②對研究所用藥物禁忌;③暈針;④哺乳期婦女;⑤近半年計劃妊娠;⑥合并子宮腫瘤、肌瘤、腺肌癥;⑦合并內分泌、造血系統疾病、神精障礙。
1.4 治療手段
1.4.1 對照組 口服米非司酮片(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25 mg,國藥準字H1095?0003),每天1次,經期停藥,共3 個月經周期。
1 2012年9月,拜厄特作為英國文化協會“藝述英國”活動的特邀嘉賓來華,與中國文化界代表展開對話。南京大學學者徐蕾對她進行了專訪,并在《當代外國文學》上發表了題為“神話﹒歷史﹒語言﹒現實:A.S.拜厄特訪談錄”的文章。
1.4.2 觀察組 ①溫針灸,選穴關元、氣海、中極、子宮、雙側三陰交、地機,各穴用1.5 寸毫針直刺,并于關元、氣海、中極穴針柄上放置艾柱點燃,注意觀察更換艾柱,留針30 min,經前1 周開始治療,每天1 次,連續10 d,共3 個月經周期;②內異煎,組方藥材當歸15 g、澤蘭15 g、三七6 g、水蛭10 g、黃柏6 g、生蒲黃15 g、五靈脂10 g、肉桂5 g、三棱10 g、莪術10 g、首烏10 g、黃芪20 g,水煎400 mL,分2 次早晚飯后溫服,經前1 周開始治療,每天1 次,連續10 d,共3 個月經周期。
1.5 指標檢測
1.5.1 中醫證候評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計算治療前后小腹冷痛、腰骶酸痛、肢體畏寒評分,無癥狀計0 分,輕度計2 分,中度計4 分,重度計6 分[9]。
1.5.2 VAS 評分 治療前后通過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法[10]評價疼痛程度,總分10 分,0~3分輕微,3~5 分中度,6 分以上重度[11]。
1.5.3 血流動力學指標 采用GE LODIQS6 型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測定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子宮內膜血流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
1.5.4 血清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早晨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各3 mL,離心后取血清,-70 ℃下保存,采用酶連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神經生長因子(NGF)、細胞間黏附相關因子(ICAM?l)、前列腺素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相應試劑盒由上海基免實業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6 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8] 報道的方法。(1)顯效,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降低>90%;(2)有效,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降低40%~90%;(3)無效,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降低<40%或升高。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
1.7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 軟件進行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n=30]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n=30]
2.2 中醫證候評分 治療后,2 組中醫證候評分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 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 n=30)Tab.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n=30)
表2 2 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 n=30)Tab.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n=30)
2.3 VAS 評分 治療后,2 組VAS 評分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2 組VAS 評分比較(, n=30)Tab.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表3 2 組VAS 評分比較(, n=30)Tab.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2.4 血流動力學指標 治療后,2 組PI、RI 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見表4。
表4 2 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n=30)Tab.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表4 2 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n=30)Tab.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2.5 血清指標 治療后,2 組血清NGF、ICAM?l、PGF2α、PGE2 水平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5。
表5 2 組血清指標比較(, n=30)Tab.5 Comparison of serum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表5 2 組血清指標比較(, n=30)Tab.5 Comparison of serum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2.6 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照組有1 例出現輕微惡心,休息后自行緩解,而觀察組無明顯不良反應。2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米非司酮可通過抑制雌激素分泌來阻止子宮內膜異位生長,但停止用藥后痛經易復發[11?12]。子宮內膜內異癥在中醫屬于“痛經”“癥瘕”范疇,以寒凝血瘀型較常見,大多由寒瘀互結,胞脈氣血阻滯不同而致,治療常從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13]。溫針灸治療寒凝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時,艾灸關元穴可暖宮散寒、溫經止痛,艾灸氣海穴可培補元氣、舒利氣機,艾灸中極穴可散寒行氣、益腎調經,配合針刺三陰交調理肝、脾、腎三脈,針刺子宮穴鎮靜止痛直達病所,配合治療痛經之經驗效穴地機穴,從而達到暖宮止痛的作用[14]。內異煎中當歸、肉桂活血暖宮散寒,加入水蛭、三七破血消癥,配合三棱、莪術、澤蘭活血化瘀,生蒲黃、五靈脂化瘀止痛,首烏、黃芪補氣養血,以防諸攻伐藥物損傷氣血。現代研究顯示,溫針灸可通過調節炎癥因子、子宮微循環、血流動力學等多方面機制來治療內異癥痛經[15?16],而三七、三棱、莪術等藥物具有直接鎮痛、調控血清和卵巢中雌激素受體水平等作用[17]。
PI、RI 是反映子宮內膜血流動力學的常用指標,在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兩者會出現一定異常改變。NGF 是一種神經生長因子,在調控外周型疼痛中起到重要作用,能通過結合神經細胞受體來刺激感覺神經元,選擇性參與調解痛覺的交感神經,并可促進神經肽P 物質形成以增加病灶局部神經纖維織物,誘導子宮收縮以引起痛經。ICAM?l 是整合素粘附蛋白家族成員,在子宮內膜細胞、白細胞、內皮細胞中表達,并參與炎癥及免疫反應,可通過抵抗免疫激活細胞毒性來保護子宮內膜細胞,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異常高表達。PGF2α 是一種致痛物質,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刺激其大量分泌,誘發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局部疼痛加重。PGE2 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可誘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增加細胞侵襲性,有利于子宮內膜細胞發生黏附、血管形成、種植,促進子宮內膜異位癥發展。本研究發現,經過3 個月經周期治療后,2 組中醫證候積分、VAS 評分、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及血清指標均降低,以觀察組更明顯,說明溫針灸聯合內異煎療效更優。
綜上所述,溫針灸聯合內異煎可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臨床療效,而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