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王家俊 陳佶玲



基金項目:江西理工大學礦業貿易與投資研究中心2018年度研究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礦業貿易政策研究”,編號:18KYB02
摘 要:“十三五”期間,江西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穩步向好,外貿出口增速卻顯著走低。這不僅對江西省“六穩”之“穩外貿”提出了挑戰,也反映出江西省作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對外開放仍大有可為。為此,本文選取人口結構作為串聯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發展狀況的指標,從年齡結構、教育結構、城鄉結構和產業結構四個角度探究其與貨物貿易出口之間的關系,旨在對江西省走出內陸省份高水平開放的新路子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口結構;外貿出口;江西省
一、引言
在國家制造強國戰略、人口發展戰略、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戰略規劃指引下,江西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十三五”期間穩步向好。截至2019年,江西省二產產值不斷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年均增長8.8%;城鎮化率增速為2.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7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增速為7.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9個百分點。在諸多成績背后,該省貨物貿易出口增速走低,出口貿易對GDP的貢獻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這不僅對江西省“六穩”之“穩外貿”提出了挑戰,也反映出江西省作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對外開放仍大有可為。
那么,在上述經濟和社會發展與外貿出口增長趨勢相背離的情況下,該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究竟是提振了還是抑制了貨物貿易出口?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為依托,本文選取人口結構作為串聯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發展狀況的指標,從年齡結構、教育結構、城鄉結構和產業結構四個角度探究其與貨物貿易出口之間的關系,旨在挖掘區域經濟潛力,對江西省走出內陸省份高水平開放的新路子提出建議。
二、文獻綜述
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口與經濟之間的相關性早在古典經濟學時期就得到亞當·斯密(1776)認可。
我國對人口理論的研究始于馬寅初(1957)的《新人口論》。俞金順(1979)則以《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社會主義人口理論》一文拉開了人口與經濟之間關系研究的序幕。這段時期,我國學者主要從人口數量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展開探討。馬寅初(1957)、古克武(1981)均認為,適度的人口增長對經濟有促進作用,而過度的人口增長將拖累經濟。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人力資源、城鎮化和老齡化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成為人口經濟學的新議題。代毓芳和張向前(2020)認為中國目前人力資本存量不足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本利用率不高影響著經濟的發展速率。曹裕等(2010)認為城鄉收入差距不利于經濟增長,而城市化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胡亞蘭(2008)認為人口老齡化對于經濟的影響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同時它也會反作用于經濟發展。
就本文的研究框架而言,改革開放后,尤其是我國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城鎮化戰略和人口發展戰略后,我國學者亦分別從人口的年齡結構、教育結構、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四方面就其與外貿出口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王有鑫和趙雅婧(2016)從理論上證明了老齡化程度高的國家在資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出口比較優勢,并且高老齡化國家可以通過提高人力資本來提升出口比較優勢。王巍(2018)認為地區教育質量通過影響貿易成本對企業出口行為產生顯著影響,而且教育質量對東部地區企業出口的正向影響大于中西部地區。盧崇煜和劉志強(2018)認為企業出口與城市化之間呈現正“U”形關系,在處于較低層次時,城市化的推進對企業出口有明顯阻礙作用,當處于較高層次時,城市化的推進對企業出口有明顯促進作用。吳凡和蘇佳琳(2020)認為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匹配性越高越有助于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總體而言,我國學者就單一人口結構與經濟或外貿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多,就多項人口結構與經濟或外貿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分析的較少;從國家和經濟較發達省份層面分析的較多,以中西部為分析對象的較少。在江西省于2020年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之際,以人口結構為切入點,鏈接該省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和教育多方面議題,探討其與外貿出口之間的關系,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三、江西省人口結構和外貿出口現狀分析
1.江西省人口結構現狀
本文選取江西省人口的年齡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教育結構進行分析。以總撫養比描述年齡結構;第一產業社會就業人數占社會就業總人數之比作為產業結構;城鎮人口占該省總人口的比重定義城鄉結構;大專及以上人力資本存量占該省總人口的比重體現教育結構。根據江西省統計年鑒數據,2003年-2019年江西省人口結構變化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江西省的教育結構和城鄉結構呈現穩步上升,體現出江西省的勞動力素質穩步提高,城鎮化發展日新月異,大量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產業結構呈現下降趨勢,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比持續減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持續上升。年齡結構在這16年間來回小幅度波動,總體趨勢呈水平狀態,體現出該省勞動力人口比較穩定。但觀察原始數據發現,老年撫養比明顯提升,江西省老齡化加劇。
2.江西省外貿出口現狀
江西省出口貿易增長狀況與全國外貿大環境趨勢一致,可分為2009年以前的增長期和之后的回落期。2009年以前,江西省外貿出口增長率基本均維持在20%以上。受次貸危機影響,自2009年負增長后,回落至10%附近,甚至在2016年再次出現負增長。出口貿易占GDP比重則在2014年達到峰值,此后出現下滑態勢。但由于江西省出口貿易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其占GDP的比重與全國水平不斷接近。這一方面體現出江西省外貿出口正在經歷一輪調整期,另一方面也表明外貿出口是江西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四、江西省人口結構和外貿出口實證分析
1.變量界定
為了研究江西省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本文選取了2003年-2018年間江西省歷年的外貿出口額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有:
人口年齡結構X1=[老年人口數量(65歲及以上人口)+少兒人口數量(0-14歲人口)]/勞動力人口數量(15-64歲的人口總數)
人口產業結構X2=第一產業社會就業人數/總社會就業人數
人口城鄉結構X3=城鎮人口/總人口
人口教育結構X4=大專及以上的人力資本存量/總人口
其具體數據如下:
2.實證分析
(1)設模型為
首先,為排除共線性,選定顯著性水平α=0.05,用Eviews9.0對上式做逐步回歸,見表2:
得到回歸模型如下:
方程擬合度較好,整體顯著。四個自變量的t值絕對值均大于臨界值。D.W處于DU與4-DU之間,即不存在一階序列相關性。
(2)為避免存在高階自相關,對上述方程進行LM檢驗。滯后二階,見表3:
R2=0.294295,樣本量=17,R2×17=5.003015。自由度=2,查詢χ2分布表得
3.回歸結果
根據回歸分析的結果,可以推斷:
(1)人口產業結構和江西省外貿出口額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這結果符合實際現象。江西省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的不斷減少,第二、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江西省的外貿出口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這說明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提升對于提升基于第二產業的貨物貿易出口提振作用明顯。可以推測,農產品不是江西省的優勢出口產品。
(2)人口教育結構對江西省外貿出口的影響是正向的,即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素質人才占比提高,江西省外貿出口也明顯提高,這結果符合實際現象。說明江西省的人口教育結構優化對于江西省的外貿出口增長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3)人口城鄉結構和江西省外貿出口額存在明顯負相關,即城鎮化率的提升并未帶動江西省的外貿出口。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城鎮化帶來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主要體現為內需的增長,相對于出口,其促進的也許是進口的增長。
(4)人口年齡結構對江西省外貿出口的影響是負向的,這一結果符合實際現象。隨著江西省總撫養比的不斷增加,老齡化已是大勢所趨,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逐漸加重,社會財富難以積累,因此就對江西省的外貿出口有限制作用。
五、對策建議
1.繼續優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夯實人力資源基礎
首先,從高校結構層次和創新創業方面來提高產業預備人員的數量及素質,為江西省出口貿易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通過優化高等教育布局,促進高校分類發展,使江西省高等教育結構更加完善、層次更加分明;建設具備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專業,推動其進入國內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江西省高校的區位優勢和專業的師資水平,吸引更多才子前來深造;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價值體系,加大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力度,為江西省供給側改革提供創新型人才。
其次,提升產業從業人員的素質,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突出職工等重點群體;調動培訓主體積極性,擴大培訓供給能力;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強政府引導激勵;加強農民工培訓,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城市生活的適應能力;加強對失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將高校服務社會與企業人員培訓深造結合起來,也可以提高江西省出口貿易的發展優勢和潛力。
2.持續推進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緩解老齡化壓力
江西省目前屬于勞動力輸出型省份,人口老齡化已是大勢所趨,年輕勞動力外流將進一步加劇本地的老齡化,進而阻礙外貿出口的發展。為應對此情況應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勞動力人口減少帶來人力資源匱乏、人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推動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著手。推動兩化融合需將信息化的時代特征與工業化的歷史進程緊密結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把握發展主動權。江西省要繼續從企業、行業、區域三個層面推進“兩化”融合;圍繞調結構、促發展,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兩化”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占領經濟科技制高點;發揮信息技術在促進裝備工業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在推動智能制造方面,江西省應圍繞有色、電子信息、裝備、石化、建材、紡織、食品等“2+6+N”重點產業,樹立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并且對小微企業給予一定的扶持。還要推動5G、AI、VR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應用和發展。這樣不僅能降低對從業人員絕對數量的依賴,還能夠打造工業新增長點。
不僅如此,對于勞動力輸出型省份,在人才競爭中,新興產業還能吸引、培育新的產業人才和高層次的產業人才,這些產業人才又反過來引領新產業的發展。對此江西省應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引進一批新興產業技術,提升自身外貿產品的吸引力和水準,進而吸引第二、第三產業人才,最終促進江西出口貿易的發展。
3.注重打造小鎮旅游資源,培育外貿出口新動力
在改善城鄉結構、提升城鎮化率的過程中應注意挖掘外貿潛力。隨著我國逐漸步入大眾旅游時代,消費者的旅游需求愈加旺盛。同時,文化旅游融合迎來發展黃金時期,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愈加明顯,特色小鎮作為文化旅游融合重要業態、突破城鄉矛盾重要舉措,在近年來不斷獲得國家政策紅利,地方政策也不斷為各地小鎮的發展添磚加瓦。江西省應順勢而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IP,發揮地方產業特色,凸顯地方人文底蘊,引領地區創新發展。例如發揮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瑞金等紅色旅游文化優勢等,打造特色的小鎮旅游資源,以此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國際游客前來觀光,同時推廣當地特色產品,形成新的外貿驅動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江西省人口教育結構和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提升有助于推動外貿出口增長,而城鎮化并無助于提升外貿出口,人口老齡化則有明顯的負向作用。針對分析結論,提出了繼續優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持續推進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著重打造特色小鎮旅游資源等建議,以夯實人力資源基礎、緩解老齡化壓力并培育外貿出口新動力。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國富論[M].胡長明,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5.
[2]馬寅初.新人口論[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
[3]俞金順.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社會主義人口理論[J].經濟研究,1979(03):55-60.
[4]古克武.談實現經濟目標與人口增長的關系[J].人口研究,1981(01):23-26.
[5]代毓芳,張向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之人力資源支持體系研究——基于互聯互通與經濟中高速增長背景[J].企業經濟,2020,39(12):87-96.
[6]曹裕,陳曉紅,馬躍如.城市化、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0,27(03):29-36.
[7]胡亞蘭.淺析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商場現代化,2008(04):302-303.
[8]王有鑫,趙雅婧.人口年齡結構與出口比較優勢——理論框架和實證經驗[J].世界經濟研究,2016(04):78-93+135-136.
[9]王巍.地區教育質量、貿易成本與中國企業出口行為[J].宏觀質量研究,2018,6(04):75-90.
[10]盧崇煜,劉志強.城市化對企業出口決策的影響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8,26(01):91-96.
[11]吳凡,蘇佳琳.高質量發展視角下廣西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匹配性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0(07):74-79.
作者簡介:張玲(1999.04- ),女,漢族,籍貫:江西省新余市,江西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在讀;王家俊(1998.10- ),男,漢族,籍貫:江西省贛州市,經濟學學士;陳佶玲(1986.05- ),女,漢族,籍貫:江西省贛州市,經濟學碩士,江西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