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睿 蘇心怡 夏菁 朱保羽
基金項目:2020年度寧波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SRIP)項目(2020SRIP3807)
摘 要: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歐洲國家,也是中國重要的投資國,中國日漸成為許多法資企業的戰略中心。運用ArcGIS時空分析、區位熵分析World Brand Lab 2019年度第十六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42個上榜的法國企業及典型案例的區位選擇與地理軌跡,發現法資企業在中國城市分布呈現出顯著的地域集聚,具體表現為:1.法資企業在華投資區位的時空特征表現為大多聚集在北京、上海等經濟發展和開放程度都較高的城市,其中尤以奢侈品和日化行業為最;2.上海和北京成為大多法資企業進入中國的第一站,但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完善與內陸化及一線城市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上漲,在華法資企業總部逐步由沿海向內陸城市擴張;3.梳理路易威登、米其林和空中客車三個案例,進一步印證了在華法資企業區位選擇特征及其空間集聚動因。
關鍵詞:外資投資區位;在華法國企業;城市外資地理學
1978年我國吸收外資近乎從零起步,到2018年末,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累計達到2.1萬億美元;2019年末中國內地存續的外資企業(含港澳臺)約100萬家,對國家工業總產值貢獻度超過20%,國外直接投資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第五大貿易國、第四大對外投資國,是中國對歐盟貿易第四大伙伴、第三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技術引進國。2018年中法雙邊貿易額突破600億美元大關,2019年中法貿易繼續同比增長4.8%。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政府實施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自貿區建設,吸引了一大批外資企業入駐我國,中國日漸成為法資企業海外戰略首選。盡管學界研究外商直接投資區位因素已日趨成熟,但是法資企業在中國城市集聚特征及其地理驅動機制研究鮮見。因此,基于企業數據和企業選址案例,深入分析在華法資企業的城市集聚特征及其動因,為法資企業在華投資選址以及中國吸引高水平外商直接投資提供政策依據。
一、數據源與研究方法
根據法資企業品牌影響力(市場占有率、品牌忠誠度和全球領導力)選擇World Brand Lab 2019年度第十六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43個上榜的法國企業為研究對象。其中,SFR電信雖在榜單,但并未在華設廠,因此列為無效樣本。
通過查詢企業官網、主流網絡搜索引擎以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方式,厘清42個法資企業進入中國的時間、地點及方式,建立在華法資企業信息數據庫(表1);借助ArcGIS10.2軟件進行空間可視化分析,進而分析典型企業進入模式及其集聚區位影響因素,探討法資企業進入中國的地理驅動機制。
二、在華法資企業的進入特征
1.沿海向內陸擴張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全球布局,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分支機構,它們在華區位選擇是多種多樣的。統計World Brand Lab 2019年度第十六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法資企業,發現其在華總部有過變遷或下設多個平行辦事處,因此在華法資企業總部或辦事處總計51個,進入上海、北京、廣州、香港、重慶和武漢共6個城市。地域分布來看,在華法資企業進入區位符合國際社會所熟知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等發達城市,但也包含重慶和武漢等內陸發達城市(如下圖)。
統計各企業進入時間發現,在華法資企業最初進入地域集中在上海、香港和北京,它們普遍經濟發達且開放程度高。21世紀后,中國改革開放更加完善與深入,中國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經營成本逐漸上升,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以及擴大經營范圍,開始向中國內陸個別相對發達城市擴張。
2.法資企業在華地域集聚特征
在華法資企業進入時空特征分布表現出顯著的地域集聚現象。在華法資企業在中國主要城市分布統計如表2,上海和北京兩城集中了46個在華法資企業總部和辦事處,占在華法資企業總部和辦事處總數的90.197%。
在華法資企業地域集聚受資金、技術、人才、開放程度等要素的綜合驅動。1990年代后期,國際資本和國際產業加快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及時承接了國際資本和國際產業的轉移,上海成為許多法資企業進入中國的首選;而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信息流的重要源頭,各種政策、產業技術研發、人才在此匯集和交換,成為外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支持。
3.法資企業多以獨資方式進入中國
分析在華法資企業信息數據庫,以外國法人獨資為方式的法資企業數為26,以港澳臺法人獨資為方式的法資企業數為9;而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數為4,外國(地區)企業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數為1,合資企業數為1,可知以獨資為方式進入中國的法資企業占企業總數的85%。
三、典型法資企業進駐中國的模式分析
1.路易威登
梳理World Brand Lab 2019年度第十六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上榜的法國奢侈品企業,發現它們全部選擇在上海設立總部。是什么因素促使它們選擇上海作為進入中國的第一站?選擇排行榜中排名最高的法國奢侈品企業——路易威登進行分析。
受加入WTO影響,中國對奢侈品牌產生了更大的吸引力,路易威登中國總部2004年選擇落戶上海。隨著國民經濟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高,奢侈品與時尚成為了消費文化的主要載體。雖然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城市都頗受奢侈品企業的青睞,但奢侈品總部主要集中在上海,占比高達95%。上海作為亞太中心的港口城市,一直被視為中國的“夢想之都”和“時尚之都”,時尚文化和消費氛圍更為濃厚,為法國奢侈品落戶上海提供了溫床。同時,上海率先進行外商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改革試點,外商投資項目管理方式、審批環節和權力運行機制方面實現創新,率先出臺《上海市鼓勵外國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暫行規定》,也加速了奢侈品企業總部在上海集聚。
2.米其林
1988年米其林在香港成立了銷售辦事處,1989年在北京成立了首個中國內地代表處,2001年選擇遷往上海。是什么促使米其林選擇在當時進入中國內地并落戶北京,又是什么吸引它在2001年將代表處遷往上海?
首先,要考慮其產品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應用。1978年到20世紀末,中國汽車工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相較于南方,北京早在1984年即合資成立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對輪胎需求量更高。
其次,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這在當時并不穩定的國際形勢下對米其林此類外資企業更加有吸引力。米其林選擇北京作為其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站不足為奇。
最后,北京為提高競爭力,開始著重發展現代科技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加之1985年成立的上海大眾有限公司逐漸發展,同時建立了上海桑塔納、廣州標致兩個合資企業,還引進了夏利、奧迪等車型,1997年中美最大合作項目“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而中國第一家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也在1998年落戶上海,2002年安吉天機汽車物流有限公司開業,這都為米其林前往上海提供了溫床。這時相較北京,相同經濟水平的上海便更適合米其林輪胎的發展。
3.空中客車
空中客車與中國有著緊密的合作,1994年國家主席江澤民參觀位于法國圖盧茲的空中客車總部,同年空中客車中國公司成立,設總部于北京。20多年來,在民用飛機、直升機和航天系統方面,中國企業與空客都有深度合作。為什么中國在當時選擇與空中客車公司合作,又是什么讓空客選擇中國?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調整了對外政策,重視與西方大國的關系發展,重點開展國際經貿和科技合作,這為中國與空中客車的合作奠定了政治互信基礎。1964年中法兩國同時發表建交聯合公報,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成為對華投資和在華建設合資企業最早的國家之一,中法關系進入新發展期。中法兩國貿易額由1981年不到7億美元上升至1989年近20億美元。1994年9月中法兩國簽訂了數額可觀的經貿合同和意向書,同時中國倡導大力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法國空客技術隨即成為中國以購買來促進研發的合作首選。當然,中國巨大的航空市場,是吸引空客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末,中國現有民用直升機僅有900架,預計到2020年每年將交付超過150架直升機;空中客車目標是向中國交付的飛機總數在2020年達到2000架,將其市場份額提高到50%以上。
四、結論與討論
在華法資企業大多選擇上海和北京作為進入中國的第一站,但隨著中國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內陸城市成為在華法資企業集聚熱點。同時,法資企業大多以獨資形式進入中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外商投資環境的穩定。典型企業進入模式分析發現政策和市場因素是影響法資企業進入的重要區位因素,積極政策會顯著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增加投資。
中國面臨經濟轉型,利用外資已進入新征程。既要積極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增加對外投資,又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企業“引進來”。中國中西部城市,要持續穩定外商投資環境,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強化企業研發溢出效益。同時,要充分釋放本地消費潛力,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以市場活力吸引外資。
參考文獻:
[1]李志翠,馬雪梅,陳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利用外資的實踐、成效、經驗及對策[J].國際貿易,2019(12):58-67.
[2]楊騫.淺談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N].中國企業報,2020-05-19(011).
[3]盧進勇,李小永,張航.中國國際投資發展史研究:意義、重點和突破點[J].國際經濟合作,2019(05):29-35.
[4]趙翠俠.法國對華直接投資研究[D].武漢大學,2013.
[5]周忠寶,鄧莉,肖和錄.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中國管理科學,2020(10):1-12.
[6]姜麗群,凌婷婷,陳雪佳.影響外商直接投資的城市因素:基于廣東省21個城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珠海潮,2018(2):81-101.
[7]趙欣娜,丁月.FDI全要素生產率區域分布差異與投資區位選擇[J].科研管理,2020,41(03):130-141.
[8]符文穎,吳艷芳.德國在華知識密集制造業投資進入方式的時空特征及區位影響因素[J].地理學報,2017,72(8):1361-1372.
[9]戴宏偉,周元嬌.長三角地區民營企業集聚的原因分析及啟示[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6):30-35.
[10]張娟.改革開放四十年上海引進外資回顧與展望[J].科學發展,2018(6):69-76.
作者簡介:孫曉睿(2000.03- ),女,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2018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蘇心怡(2000.06- ),女,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2018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夏菁(1999.03- ),女,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2018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朱保羽(1997.05- ),男,碩士研究生,寧波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文化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地理與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