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貴州省為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將普惠金融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結合實際制訂了“貴州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方案”。方案實施以后,對貴州省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本文研究了貴州省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運用了Eviews軟件對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分析得出:人均貸款余額與貴州省的每萬平方公里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都長期影響著經濟增長,起促進作用。在金融使用率方面包括人均貸款余額等普惠金融指標是帶動貴州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普惠金融對貴州省脫貧攻堅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貴州省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普惠金融的作用,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普惠金融;經濟增長;貴州省
一、引言
2005年聯合國的小額信貸年上首次提到普惠金融,它突出了概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等內涵,它引入中國后,迅速進入國內理論研究領域和政策實踐范圍。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們黨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為打好脫貧攻堅戰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普惠金融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新時代,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引,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擴大農村和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率和滿意度,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貴州省是我國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也是全國扶貧開發任務最為艱巨、脫貧難度最大的省份。想要實現小康社會,任重而道遠,必須要借助普惠金融的力量,充分發揮金融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貴州省為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結合實際制訂了“貴州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方案”。方案實施以后,對貴州省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貴州省各金融機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1.金融服務的使用現狀
金融服務主要包括存款服務和貸款服務,其使用情況分別以人均存款余額、人均貸款余額指標代替,用以衡量普惠金融使用的效率。2010年-2019年的十年中,貴州省的人均儲蓄存款余額數據在逐年提高,提高幅度明顯;人均儲蓄存款余額由4889.76元/人增至24054.21元/人。貴州省人均貸款余額呈逐年增長趨勢,人均貸款余額由2010年的8614.07元/人增加到2019年的58473.16元/人。人均儲蓄存款余額由4889.76元/人增至24054.21元/人。人均貸款余額明顯高于人均存款余額,差距逐漸顯現。
2.金融服務在地理覆蓋范圍上的分析
許多金融學家認為,銀行業的金融機構網點數分布情況是反映普惠金融程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近些年來,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經濟、金融領域沖擊很大,并逐漸顯現出虛化的趨勢,與此同時,對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方式已逐漸凸顯出來。即便如此,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城市和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們依然對實體金融企業情有獨鐘,他們還是更喜歡在網點辦理金融服務。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金融行業的營業網點分布越多,服務人員越多,本地居民能夠享受到的金融服務就越便利,機會也就越多,當地的普惠金融發展速度就越快,發展水平也會相對提高。截至2019年9月,貴州省共有534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占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的2.33%。
三、貴州省經濟發展現狀
1.經濟發展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
近年來,在我國不斷出臺的經濟發展戰略的推動下,貴州省加大了經濟建設的力度,雖然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發展的整體趨勢依然良好。2010年-2019年,貴州省的省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以及財政收入都在不斷攀升,但上升的速度逐漸趨緩。在2019年一年的時間里,貴州省的省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3540.83億元、15500.00億元和2650.02億元,增速分別是10.20%、20.10%、10.10%,其中三者較上年的增長率為15.39%%、19.88%、0.65%。
2.貴州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經濟戰略的帶動下,貴州省在注重經濟增長“數量”提高的同時,更強調了經濟發展“質量”的突破,重視經濟轉型,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逐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2009年至2019年間,貴州省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是最大的并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第二產業對貴州省經濟增長的貢獻遜色于第三產業,并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三者中最小的,但貢獻率卻是最為穩定的。
四、貴州省普惠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1.指標的選取與數據的選擇
在選取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測量指標時,考慮到存在數據的可獲得性,因此選取了人均貸款的余額和每萬平方公里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量這兩個指標。考慮到經濟發展的水平,所以把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
全文大部分的數據是將2009年-2019年每一年中的《貴州省統計年鑒》、《貴州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貴州省金融運行報告》等材料整理計算得出。
2.協整檢驗分析
(1)變量平穩性檢驗
本文首先對原始數據取對數,并用ADF單位根檢驗對樣本數據進行平穩性檢測。在5%顯著水平上,已經一階差分后的原始序列和變量都不能拒絕原假設,因此判定該序列是不平穩的,ln(fnp)、ln(lb)和ln(gdp)均未通過檢驗。然而在對變量進行二階差分之后,這三個變量的單位根檢驗均通過了檢驗,在5%顯著水平下這三個變量都是平穩序列。
(2)變量間協整檢驗
由單位根可知,dlln(fnp)、dlln(lb)、dlln(gdp)都是二階單整序列,選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對它們進行檢驗。
表1的檢驗結果表明,在5%的水平下,變量ln(fnp)、ln(lb)與ln(gdp)之間是存在長期協整關系的,將協整向量處理后,得到一個協整方程,如下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該協整方程在5%的顯著水平下通過了檢驗。通過估計的等式方程可以得出:人均貸款余額ln(lb)對貴州省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變量ln(fnp)即每萬平方公里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量也正在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也就是說ln(lb)增加1%,則ln(gdp)就增加14.9667%;當ln(fnp)增加1%,ln(gdp)就會增加10.9583%。
(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為了進一步確認貴州省的經濟增長和普惠金融發展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也就是人均貸款余額:ln(lb)、每萬平方公里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量:ln(fnp)和人均GDP:ln(gdp)這三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本文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來進行判斷和分析。詳細過程如下表2所示:
從檢驗下來的結果發現,這三個變量互是Granger因果關系,即在對數二階差分之后序列DLN(LB)、DLN(GDP)、DLN(FNP)變量互為Granger因果關系。以上分析表明,省內人均的貸款余額給經濟增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當普惠金融指標:個人在金融貸款上的使用率等金融服務得到提升以后,對經濟增長也會有促進作用,說明個人在金融貸款上的使用率對經濟增長有單向因果關系。普惠金融指標在金融服務方面中的地理覆蓋上對經濟增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即每萬平方公里銀行業金融機構門店數指標的增加對經濟增長有著單向因果關系,值得一提的是發展普惠金融的同時,政府及金融機構需要更關注銀行金融機構網點數因過度擴張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
3.構建VAR模型
按照VAR模型的最優滯后長度為2的標準,對模型的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得出的VAR模型方程如下:
為了測試這個模型的穩定性,使用AR根圖的方法對其進行驗證,在下表4中。AR根表可知,VAR模型中的所有根模的倒數都小于1,因此建立的VAR模型是穩定的。
在表4中共有六個特征方程根,它們的倒數值均小于1,圖2上也能直觀地看到這6個方程根全落在了單位圓內,可以確定這個VAR模型是穩定的。
五、結論
由實證分析可知:貴州省每萬平方公里金融機構網點數和人均貸款余額與經濟的增長之間有著長期均衡且穩定的關系。普惠金融指標之貴州省人均貸款余額對貴州省的經濟增長具有積極的影響,起到了推動作用;貴州省普惠金融的另一個指標每萬平方公里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量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這兩個指標都是貴州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貴州省應該重視普惠金融的發展,以此推動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強,潘怡.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J].前線,2019(3).
[2]張玉華.對縣域普惠金融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金融,2016(4).
[3]孫碩.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D].中央財經大學,2015.
[4]陸鳳芝,黃永興,徐鵬.中國普惠金融的省域差異及影響因素[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7(1).
作者簡介:白雪蓮(1981- ),女,蒙古族,遼寧省人,沈陽城市建設學院,研究方向:消費經濟、金融發展、網絡金融、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