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模式一直在探索中不斷求新求變,積極進行改革變化,近幾年來,初中語文課堂的主體的和對象在逐漸轉變,“少教多學”的教育模式在教學領域逐漸流行起來。初中的語文教學是學生懵懂時期學習中文的重要的、關鍵的轉折和過渡時期,課堂教學方法、方式和手段對于課堂的效果取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具體展開如何采用多教少學的模式的具體操作進行展開分析。
關鍵詞:少教多學;初中語文;創新
一、少教多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內涵和現狀
(一)少教多學的內涵
從字面上看,少教多學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少教”就意味著初中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改變以往舊有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減少直接“喂送”的過程,減少教的環節和流程,將更多的課堂時間歸還給學生本身。“多學”意味著學生自己應該大量地學習,其中會包括自主學習、互動學習、課堂學習、課外學習、表層學習和深層學習等多種學習的內容,實現初中語文學習自主化或者半自主化。從整體上來講,與“翻轉課堂”的內涵頗為相似,核心的內容就是將課堂的主體從教師轉為學生,課堂的教學方式從“填鴨硬灌式”轉為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狀態。
(二)“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的應用分析
從整體上看,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的呈現是不充分的,實驗的或者實踐的地區通常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或沿海發達地區,在西北和農村地區比較少見。因為缺乏地區的廣泛性,同時中國的初中語文教學地域性也是比較明顯的,現有的教學成果還不足以支撐全部理論,進而達到推廣的效果,初中語文的教學創新受到了影響。從教學的實踐上看,一些采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教師,往往還會存在對于教學理念本身概念不清晰,或者只是一知半解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直接上網復制粘貼網上的教案和教學手段,缺乏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創新性,甚至是為了教學任務敷衍了事,仍舊按照舊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二、“少教多學”模式具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一)教師實現“少教”的具體措施
首先,教師要充分理解概念和積極備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教師對于少教多學的概念需要廣泛查閱資料,可以是紙質圖書,也可以是視頻課件等多種方式進行自我補充,在做到胸有成竹之后,根據既定的方向,根據初中語文的課時內容,積極備課,準備課堂活動和課后作業。同時針對課堂的教學時間有意識地壓縮,去粗取精,保留核心課堂。舉個例子,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幾篇文章所涉及的內容主要都是探險,教師采取歸納總結的方法,將類似的或者內容相通的課文要點在一節課堂上進行精細化的講解,在其他課中只需要點到為止,提高課堂的利用效率。其次,“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更多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不是將知識點直接灌輸給學生,一步一步去啟發地教學,形成思考的軌跡,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多種的核心素養,學會獨立自主地去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舉個例子,《三峽》這篇文言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字詞引意、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疏通整體文義之后,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核心主旨。如“三峽景觀的描述順序是什么?都有哪些特征?”等,在課上可以讓學生分組自行討論,最后教師及時給出答案。最后,多方式鼓勵學生積極融入新課堂氛圍。第一次吃螃蟹都會感到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支持和引導學生主動去發問,積極去探索,舉個例子,在《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大膽質疑等等方法來認識這篇散文,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再者初中語文教師少教不等同不教。對于課堂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和豐富程度仍然要保持,可以創新課堂模式,如情景劇、辯論比賽,或者融入互聯網因素。
(二)學生實現“多學”模式的探索措施
首先,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對于課堂主人地位的認知。若是課堂變革,語文教師在改變,學生思想意識跟不上就會導致創新流失。所以學生需要認知到學習是自己畢生需要孜孜以求的事業,學習是自我發展進步的重要階梯。同時對于課堂轉變及時根據現實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跟上新課改革的步伐。其次,學生要學會學習,并且主動學習。學習是一種能力,雖然每一個人都會學習,但是,學得好并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的能力是需要不斷培養的。初中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狀態總結方式方法,不要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古人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無論是為了前途命運還是理想目標,都要為學習設立目標,進而學會主動學習。最后,多學需要更深層次地學習。所謂多學不是在課本上背的有多熟,學的有多早,而是要根據課業內容不斷拓展,使學習的面廣,同時深度挖掘作者撰寫文章的目的、心情,仔細打磨鉆研,使學習縱向有深度。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的變革創新中證明,是符合時代發展變化的,是大勢所趨。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重在善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未來的初中語文課堂是學生的主場,教師更多的是服務員,需要學生更多地去“點菜”,而不是教師主動去“端菜”。
參考文獻:
[1]游仁濤.初中語文閱讀“少教多學”模式的研究[J].江西教育,2017(36).
作者簡介:王國權(1977.10-),男,漢族,福建省南靖市人,本科,中學一級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手段與模塊。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