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妮
摘要:《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細節69例》這本書用實際案例結合觀察分析的直觀形式,生動地向讀者們展示了幼兒從入園到離園的一日生活細節,以及教師組織幼兒各類活動、環節的種種細節。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是值得我們反思、我們學習、我們思考的。
關鍵詞:案例分析;觀察;思考
美工區一直都是小朋友們很喜歡的區域,能在美工區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也是我們教師最想看到的。因此在美工區我們提供了多樣豐富的操作材料,包括書中提到的繪畫、手工制作、拼貼畫等材料,為了引導幼兒發展不同的技能,鍛煉幼兒多樣的動手能力。不過鑒于小班幼兒的年齡較小,我們還需要提前一段時間帶領幼兒慢慢認識各種材料,熟悉它們的玩法,并且在動手操作時可能還需要多一些的介入指導。
記得在剛開學時的一次室內區域游戲中,我請在美工區的小朋友們玩一玩橡皮泥,但是他們剛接觸橡皮泥時都顯得無從下手。我看到祺祺打開了蓋子,小心翼翼地挖了一點橡皮泥出來,拿在手上捏捏,然后放在泥工板上擺擺。當時我觀察了幾分鐘之后,就直接介入游戲了。接著我試著用編兒歌、玩游戲的形式激發了他們的游戲興趣,“快看快看,我要變魔術咯!”我邊搓橡皮泥邊說“搓搓搓、揉揉揉,變成一根仙女棒!”當他們看到一團軟軟的橡皮泥突然變成了一根長條時,都開心地說“哇噻,橡皮泥變身啦!”我看他們這么感興趣,就鼓勵他們自己試試看,祺祺馬上捏了一小團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來回搓動,我讓他趕緊念一念小咒語,他嘴里說著“搓搓搓,變變變!”手里的橡皮泥也變身成功了,他馬上向旁邊的小朋友炫耀了起來“你看我也有仙女棒啦!”之后我發現他對橡皮泥更感興趣了,不僅能自己搓出一根長長的小棒,還能告訴我“老師,看我搓出來的橡皮泥,好像一條小蛇呀。”“老師,你看我的,這像不像我們平時吃的面條?”我看著他開心的樣子,相信這一次橡皮泥初體驗給他帶來了特別的感受。經過了幾個月的幼兒園生活,小朋友們對區域游戲有了一定的興趣,所以我又對美工區玩橡皮泥的小朋友們進行了一次觀察。
室內區域游戲開始了,祺祺小朋友又選擇了在美工區玩橡皮泥,他和我說他捏了一把小手槍,我問他:“你的小手槍是怎么捏的?”他一邊用手搓一邊說:“老師你看我,是這樣子捏的。”我看到他捏了長長的、細細的一條,我就問他:“你這把手槍怎么這么長呀?”他告訴我,這個不是手槍,而是一條小蛇,我又問他“怎么才能讓這條小蛇變得更長呢?”他想了想,用雙手分別捏住橡皮泥的兩端開始拉,可是小蛇一下子就被他拉斷了,他自言自語道:“哎呀小蛇斷開了,那我不要小蛇了我要去捏個球,老師小球怎么捏?”我用手比劃了揉的動作示意他,過了一會兒我看到他在泥工板上壓了一個扁扁的球。其實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小朋友來說,對橡皮泥可能有些陌生,玩橡皮泥的經驗很少,所以當祺祺進入美工區時顯得很茫然,并且無從下手,通過我的直接式介入幫助幼兒很快進入了游戲狀態,初步掌握了橡皮泥的玩法,知道了用搓的方式可以變成長長的小棒。我看著他能夠自己搓橡皮泥之后就沒有進行過多干預了,讓他們有一個想象的空間,自由發揮起來。小朋友們也能自然地交流起來,說說自己搓出了什么東西,大家都能展開想象,大膽表述,初步的活動氣氛和成果都還不錯。幾個月之后的一次活動與剛開學時的對比,可以看出祺祺的動手能力其實是有進步的,而且他的想象力變得更豐富了,一開始祺祺告訴我說他捏了一把小手槍,說明他可以自己捏出一些簡單的造型了。過了一會兒他又捏了捏,把小手槍變成了一條小蛇,表明他已經初步掌握了搓的技能,當我問他怎么才能讓蛇變長時,他想到的是直接用手拉長,但小蛇被拉斷了之后,他沒有把小蛇重新捏起來而是直接捏了個新物體。當他問我怎么捏小球時,我只是用手勢演示、比劃了一下,并沒有用實物直接演示。可是他的模仿能力較強,知道要學著我的動作,但是可能因為手部的力氣比較小,無法一口氣直接把一團橡皮泥完全揉起來,不過總體來說這一次的活動效果相比第一次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不禁讓我思考:我們平時通過提供相關適合幼兒發展的材料,但也要靈活根據現場需求進行調整,盡量做到滿足所有兒童的需求。為此我認為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幫助幼兒更好地學會玩橡皮泥:
一、發揮橡皮泥作品的魅力,感受其形態美
為了激發幼兒的創造靈感,豐富他們塑造橡皮泥形態的經驗,我們可以在平時的美術活動時給幼兒欣賞、展示各種各樣的泥工作品。作品范圍內容可以廣泛一些,可以是藝術家的作品,可以是師幼共同完成的,也可以是親子制作的,看到這些精美、完整的作品,可以直接調動幼兒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激發幼兒的動手操作興趣。雖然泥工作品可能不太好保存、也不太好展示,但是可以將泥工作品融入班級環境創設中,如把橡皮泥做成的平面圖形形狀貼在飲料瓶上作為小吊飾懸掛在班級中、將做好的水果寶寶(橡皮泥)放置在相關的主題墻的布置中等等,讓區域作品與環境布置有一個相輔相成的結合。
二、與主題活動相結合,拓展相關經驗
橡皮泥活動內容的選擇可以與主題活動相關聯,這樣會有取之不盡的素材。如在主題活動“我喜歡的……”中,教師可以開展對各種簡單形狀、水果、玩具的制作,這既是主題活動的延伸,也是泥工活動的精粹所在。
三、與區域游戲完美結合,促進幼兒自由發展
為了讓幼兒有能力的提升,平時還應提供多種材料。其中,吸管、竹簽等輔助材料的加入,可讓孩子們的想象有所依據,從而擴大其想象范圍。此外還可以添加多種操作工具,幫幼兒初步接觸并學會運用工具來創作,誕生出更加神秘的作品。
四、因材施教,體驗成功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有限。參差不齊的游戲水平會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一定難度。我們可以采取分組教學,根據幼兒的能力,選擇不同的、適當的內容。《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細節69例》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如何要把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組織好,還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具備認真觀察、主動探索,進而把問題解決的教育態度。閱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有了新的認識,對組織游戲也有了新的方法。我會繼續仔細閱讀這本書,并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不斷探索、實踐,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周寅.幼兒園體育游戲組織與實施策略的研究[J].教育,2019(5).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