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的政治哲學思想對西方政體乃至世界民主政治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影響深遠。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刻畫了一個理想政治的愿景,涉及正義觀、政治觀和公民教育觀等豐富內容,蘊含著人們對真善美追求的精神與理想。在當代的政治生活中,仍然包含著理想和現實兩種維度,兩者之間存在差距但缺一不可。理想政治需要投射在現實生活中,才有實現的機會;而在現實政治的視域下,也需要理想政治旗幟指引和方向把握。因此,系統探討柏拉圖《理想國》的民主政治觀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柏拉圖;《理想國》;民主政治
中圖分類號:B1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5-0028-03
理論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和升華,理論與實踐二者不可分離。《理想國》正是在雅典民主從高度繁榮發展走向日漸沒落的時代背景下所著,而這篇著作也正好客觀地揭示了當時衰敗的民主政體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以及對理想城邦的構想與向往。雖然古希臘離我們相對遙遠,但思想的魅力可以跨越時空,流傳與作用于后代。柏拉圖的民主政治思想正是如此。因為從古至今人們對民主的追求從未停歇,雖服務的對象不同,但皆是致力于追求政治上的民主化。因此,對柏拉圖《理想國》進行當代解讀,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柏拉圖對現存政體的批判:即城邦正義與非正義的比較
在柏拉圖對政體的論述中,國家的政體可分成五種,即理想政體、榮譽政體、寡頭政體、僭主政體和民主政體。理想政體,是由具有正義和智慧的哲學家來統治的國家。榮譽政體,是當時克里特與斯巴達所實行的政體,這也是最接近柏拉圖《理想國》所設定的政體。寡頭政體,即錢財成為城邦的主導力量,少數富人掌控國家權力的政體。僭主政體即通過手中的權力來獲得無限的財富的政體模式。除了由正義的哲學王來統治之外,剩下的政體由于追求的是榮譽、財產和一般而言的快樂,最后都會把個人的靈魂和公共的城邦帶到更壞的非正義。而正是通過對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分,從而揭示現存政體的不合理,闡述理想城邦應具備的正義模樣。這種批判是基于從個人、城邦到世界的依次遞進的全面比較,不拘泥于一邦,又立足于此謀劃所有公民的發展。
而民主政體是以雅典民主政體為藍本的,它的特點是公民擁有平等的政治機會,可以自由地選擇想要從事之事。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柏拉圖客觀地認識到這種民主政體的缺陷,認為是一種比較壞的政體,其原因就在于城邦的公民達不到民主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和理性,但卻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和極大的政治自由,從而在許多政治事務上并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他們的一些意見和看法終究也不能代替事物的實質。尤其在決定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生死問題上,極大地體現其危害性,給城邦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關于“民主”的認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政治上的民主化,是符合個人利益和城邦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趨勢,存在合理性和不可逆性。同時,民主也應設定在合理的區間內,民主化程度不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極端的民主則會造成較壞的后果,與當初設想背道而馳。而《理想國》正是立足此問題,尋求解現存之困的實踐之法。所謂理想之國,并非遙不可及,而是立足現實,需要一定時間去達到的發展程度和民主應具有的合理模式。
通過以上論述,反觀民主政治,我們可以思考民主政治的實施與公民素質的關系。民主作為政治生活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落腳點應在人身上。民主意味著對人自由和財產的保護,它的關鍵作用是使人民免于多數暴政的統治。但脫離了自由界限的民主,其引發的危害后果不亞于暴政。因此,尋求恰當的實施方式,對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效果至關重要。這種方式不在于落實民主的人數之多,而在于決定其效果的公民素質。因此,民主并不是需要所有公民都必須親自參與公共決策,不是人民進行直接統治,而是選擇有能力的公民實現對國家有效的管理。否則就會像雅典城邦中詭辯者對于城邦公民的影響,不一定能夠選出真正有利于共同體的統治者。
我國更多的是實行間接民主的原因也與此相關聯,一是公民人數眾多,二是人民素質存在巨大差異。關于這一問題,第一方面,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脫離人的政治不能長久地維持下去。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取決于是否真正為民謀事,而事與人的連接點在于參與度。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需要借鑒柏拉圖的民主政治思想,充分保護公民平等的選舉權利,以及盡可能地提高他們的政治生活的參與感。這既能保證公民應得的民主權益,又能增強政治的民主性以及提高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可接受程度。正所謂只有權利是完整的,民主政治才能有效率。第二方面,提高公民的素質水平,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民主效果,否則是無用民主。考慮到兩者之間是正相關的關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應以公民素質的提升為前提和基礎。因此,國家要認識到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及水平的重要性,并付諸行動。只有這樣,公民才能理性地行使權力,做出利于個人和國家的決策。以上是從國家和政府的角度來論述通過完善外部條件來保障民主。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其中的每個人皆息息相關,而政治上的民主化需要國家外部保障與個人民主參與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實現。
二、公民理性參與城邦政治生活:個人和整體利益的平衡
關于正義和靈魂的論述,是柏拉圖構建理想政治的重要概念。他認為,城邦應該交給具有正義感的人來建設和統治。所謂理想城邦是沒有充斥個人私利與欲望的健康之城,而這樣的城邦的統治者也必然是具有正義感的人。當然,具有正義感的人并不意味不夾雜一點私欲,而取決于理性地克制與調節。私欲乃世人皆有,而正義與非正義在于是否處理得當。正義的統治者需要從教育中培養與發展,學習從個人精神完善過程中獲得正義。因此,城邦要想實現健康發展,不僅要滿足公民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還需要設法滿足人們在精神層面的追求。前者柏拉圖建議婦女和孩子公有,使個人從家庭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從而穩固和保障整個城邦的幸福。后者是指對靈魂的追求,柏拉圖將人的靈魂狀態分為理性、理智、信念與想象。相應的靈魂形成了四種美德: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靈魂處于深層次,美德體現在表層上,個人的精神完善在于此。而城邦發展與正義也正是需要理性支配下這四種美德的合理配合。
由此可見,個人的理性與城邦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關系。而這個“理性”并不僅局限于對統治者的要求,而是面向全體城邦公民,公民的理性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城邦的發展。同時,理性參與以個人的靈魂追求與完善為基石,而理想城邦應處理好個人和整體利益的關系。于個人而言,利益與欲望是美德修煉過程中時刻需要處理和面對的,它貫穿一個人發展的始終,不僅僅是一個環節而已;于城邦而言,二者利益的平衡關乎理想城邦的發展,需要共同支撐與努力,是一個雙向互動和衡量的過程。因此,柏拉圖認為一個理想城邦應以公民理性為前提,只有在公民合理抑制自身的私欲,理性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上,城邦的發展才能由民主走向正義。
柏拉圖的這一觀點有非常重要的時代價值。從公民自身角度出發,其理性參政確實有利于民主政治更加公平、正義與有序地開展。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個體的權利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導致了一些人更多關注個體利益和欲望,不理性地甚至不愿意參與政治生活。因此,在政治決策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個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相沖突的情況。在這種矛盾沖突中,尋找化解之法對雙方都顯得格外重要。
一方面,對個體來說,需要考慮如何實現兩者的平衡,在維護公共利益的同時不痛失自身利益,從而理性參與政治生活。首先,我們個人要理性思考和反思現實,遇事不要僅僅局限于自己身上,而是要把視野放在國家甚至世界,要認識到兩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當兩者利益面臨沖突時,應以整體利益為主,厘清利害關系。因為國家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平臺和支撐,如若將其拋棄,那個人將如無水之魚、無本之木,恐難以長久維持。其次,理性地處理追求物質滿足和精神滿足的關系,物質的滿足只是一時的,并不能帶來永恒。只有在精神上有追求,才能擺脫激情和欲望的控制,所做之事才能更理性,不受情緒操控。其實追求真理和永恒的過程就是追求至善的過程。柏拉圖所理解的“善”是可以普照一切事物的太陽,而理性就是面向太陽,發現善的眼睛。他主張用善的理念管理國家,才能通過理性參與政治,才能真正為有序的民主政治貢獻力量。因此,從深層來說,個人到國家的理性皆源于人對精神的追求,而非物質滿足。如果一個國家的公民們更多地追求和看重精神追求與靈魂完善,那么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政治決策的理性化水平。另一方面,從國家的角度出發,一國發展的力量來自其人民,因此在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中,應把人民的利益作為管理和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將人民放在第一位,才能更順利地推進政策的實施,減少兩者之間的摩擦。當然,對人民的意見理應尊重和慎重考慮,要從實處上貫徹和領悟“民主”一詞的深刻內涵。同時,國家要加大對公民美德教育的力度和物質支持,這與知識學習不同,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因此,應從個人認識、家庭與社會培育、學校培養、國家重視等多層面協同發力,切實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理性分析能力。
三、哲學王的統治:理想政體的實現路徑
關于理想的民主政治如何實現的問題,柏拉圖認為由哲學王作為國家的統治者,是理想政體的實現之路。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借用“洞喻”闡述這一問題:假若一群人被困在山洞里,普通人只能看見光投射在墻上的影子,便將其當作真實的世界,那是因為他們困住了自己的雙眼。而哲學家能夠成功地走出洞穴,看到太陽與真正世界的模樣,即理想世界,這是兩者的差別所在。由此,柏拉圖認為,這樣的哲學家即哲學王,應該成為理想城邦的統治者。因為這樣的統治者身上充滿著智慧和正義,并能正確地運用“善”的理念,使正義、智慧與政治權力相融合,從而更好地管理城邦,引導城邦向正義的方向發展。與此相反,如果二者顧此失彼,一種情況是權力與德性不相匹配,那將給城邦帶來無窮禍患;另一種情況是智慧支撐不起權力,那也達不到理想城邦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在理想城邦的構建過程中,強調了美德和智慧對于管理國家的重要性。一個統治者只有兼備智慧與勇敢、正義等美德,并且在面臨選擇時能夠拋棄私利,從整個城邦公民的利益出發,即哲學王,這才成為理想城邦所需要的統治者。
但是,基于成為哲學王所要滿足的品質和智慧條件而言,個人想要成為這樣的一個哲學王并不是很容易,除了需要自身超常的天資和努力之外,還需要外在與之協同的教育去培養。同時,這樣數量極少的哲學王如若存在,并順利地成為城邦的統治者,還需要通過公正地將其選舉出來。如果城邦內大多數的公民都缺乏足夠的智慧和正義,那能否選舉出擁有智慧和正義的統治者就尚存在未知數。因此,為促進城邦發展,構建和諧的民主政治,柏拉圖提過通過培養城邦中的衛國者成為統治城邦的哲學王,來實現這個目標。而關于這個衛國者,柏拉圖主張通過尊重人本性的教育來培養。這樣能使公民真正地具有理想城邦所需要的良好品性,服從城邦的權威,如此而來的城邦共同體才能和諧且充滿正義地發展下去。這一實現路徑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教育是培養哲學王的必由之路,但什么樣的教育適合培養哲學王也需要思考。因此柏拉圖提倡本性教育,尊重人的特點和內心的培養之法,而不是按照統一的模板去發展。只有立足本性,培養的美德才能持久,并在實踐中融會貫通和一生受用,否則與拔苗助長無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統治者,需要有良好的品行和智慧,所以哲學王是理想城邦統治者的不二人選。同時既選為一邦之主,那就將拋棄個人之私欲,運用自身智慧履行其責任,做利于城邦整體之事。
雖然,柏拉圖的“理想國”到現在都很難實現,但是他通過教育來實現理想政治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政治領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時政治問題就是教育問題,或是隨之產生的精神問題,它們之間環環相扣,彼此影響。因此,理想的民主政治需要通過良好的教育來實現,教育要為民主政治的發展服務。只有通過這樣尊重本性的教育,公民才能有機會接近理想統治者的要求,同時具備相應的能力選擇出適合民主政治發展的人才,國家才能得到理想的統治人才。根據以上論述,反觀當代教育和民主政治,可以得到需要借鑒和完善的內容。第一,當代教育需要重視和增加品德教育的內容和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其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力度,從而使其與能力、知識的培養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德行訓練也不要局限于形式,更多在于社會實踐與感受,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與手段,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接受程度和水平,對其進行恰當的培養。第二,當代教育要增加思維訓練和反思教育,這兩點是增長智慧、知識內化的重要方法,對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教育與工廠就沒有什么不同,會導致喪失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游朋軒.政治哲學的理想性與現實性[D].天津:南開大學,2014.
[2]趙騰飛.柏拉圖政治思想轉變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3]王靜.《孔子的德治思想——兼與柏拉圖政治思想比較研究》簡評[J].中國史研究動態,2019(6).
[4]范浩.孟子與柏拉圖政治思想比較新探[J].學理論,2017(5).
[5]孟銳峰.心靈秩序與民主——柏拉圖政治哲學的當代啟示[J].哲學研究,2015(11).
[6]施京吾.重讀柏拉圖的《理想國》[J].同舟共進,2017(9).
[7]何建春.追求與超越:論柏拉圖的民主政制思想及其當代啟示——重讀柏拉圖《理想國》[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9(2).
[8]閔繁盛.“視界”與“影子”——由柏拉圖“洞穴隱喻”引發的“投影”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8).
[9]陳磊.柏拉圖《理想國》讀解[J].理論觀察,2019(11).
[10]劉丹忱.孔子與柏拉圖治國思想之比較互鑒[J].孔子研究,2020(2).
[11]楊艷碩.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比較[J].河北農機,2019(6).
[12]任明巖.淺談“哲學王”的養成[J].商,2015(34).
[13]黃洋.西方政治學的前史: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政治思想[J].歷史研究,2020(1).
[14]林志猛.柏拉圖論混合政制[J].哲學動態,2019(8).
[15]唐杰.柏拉圖的“夷夏之辨”:《理想國》中的規模政治[J].東方學刊,2020(2).
A Study of Platos Democratic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Republic
CAI Xue
(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2, China )
Abstract: As a famous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ce, Platos political philosophy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olity and even world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Republic, Plato depicts a vision of ideal politics, which involves the concepts of justice, politics and civic education, and contains the spirit and ideal of peoples pursuit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In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life, still contains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two dimensions,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two but can not be dispensed with. The ideal politics needs to project in the real life, only then has the opportunity which realizes, but also needs under the realistic politics horizon, the ideal politics banner instruction and the direction grasps. Therefore, it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ystematically explore Platos democratic political views in the republic.
Key words: Plato, the Republic, Democracy
收稿日期:2020-08-17
作者簡介:蔡雪(1995-),女,黑龍江鶴崗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