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宇
內容摘要: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既要打好“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基礎,也要抓好“思維發展與提升”的關鍵。在提高思維的過程中要不忘優化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表達,在提升語言表達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二者并行發展,再修煉好多項語文基本功,方能為語文核心素的建構打基夯壘,直至促成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全面穩步提升。
關鍵詞:語言 思維 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基本功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1]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核心素養的基礎;“思維發展與提升”則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它與語言的關系最為密切。另外兩個維度“審美鑒賞”、“文化傳承”均以“語言建構”和“思維發展”為前提。因此,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既要開展語言表達訓練,打牢基礎;又要落實思維訓練,抓好關鍵,二者不可偏廢。
一.開展思維訓練,在交流探討中提升語言表達水平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綜合性學科。人的思維通過語言來表達,思維層次制約著語言水平。換言之,一個人的思維是否合乎邏輯直接決定了其語言表達是否準確。為此,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以下策略,開展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首先,要規范思維內容,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語言的積累與建構并不是憑空形成的,要在一定的語境中對語言深義、感情色彩等進行辨析、品味,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因此,要開展規范思維的訓練。例如,甘肅省武威市第一中學張玉新老師在執教《聲聲慢》[2]時,設置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師:找出詞中意象;然后選取幾個你熟悉的意象,結合生活實際描述其形成的畫面。
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師:這樣的畫面給你什么感受?或者喚起你怎樣的情感體驗?
生:大雁——分離、思鄉、思念;雨——感傷;黃花——破敗、離索、凄慘、感傷……
以上的課堂環節設置,旨在讓學生開動思維,對意象進行取舍,再通過聯想和想象,開啟形象思維,形成自己的感受;接著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描繪印象畫面,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的環節設置可以實現由思維對語言表達的牽引,讓學生在反復思考和口頭描述中訓練語言表達,并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其次,要提高思維水平,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語言文字的表達是作者各種思維交織的體現,思維有邏輯性,語言表達才更有邏輯性??梢姡谂囵B學生語言能力時,首先要發現其在思維能力上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例如,安慶石化一中的張錦蓉老師在執教《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并未急于直入教學內容的講解,而是先讓學生通過預習課文、朗讀課文等“淺讀”活動感悟文本思維,然后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提綱挈領的關鍵詞、疑問點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深讀”課文,并將自己綜合分析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3]張老師通過反復的激發思維,激趣提問,不僅優化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二.強化語言訓練,在品析鑒賞中發展思維能力
著名特級教師寧鴻彬老師指出:“加強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3]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思維的提升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并不是教師用語言就能講清并讓學生領悟到的,教師要先對問題進行思路疏導,再創造語言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橫向聯系,縱向對照,挖掘根源,尋求方法。如此,既能豐富課堂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使思維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進而使整個語文學習走向深遠。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幾個策略。
首先,要深挖細掘語言意蘊,訓練學生深度思維。思維是否深刻主要看學生能否提出有思想、有深度的問題,并形成對問題的深刻思考和獨到見解。當然,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度是有難度的,需要多向、多重努力,才能形成深度思考的思維方向和多樣方法。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朝著縱深的思維方向去思考,例如,指導學生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地品鑒文本語言,向縱深方向理解和分析問題,能由現象到本質地觸摸問題的核心。長此以往,學生經過反復的思維方向訓練,便能逐漸在其腦海里形成一條熟練的思維渠道。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深度,例如,可以適時拋出預設好的、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深度問題,指導學生如何思考、朝什么方向思考,從而讓他們對文章重難點、作者寫作意圖等有更全面的認識。廣州市南武中學的陳清華老師在執教《滕王閣序》時,借助“興盡悲來”巧妙地生發出“王勃為何又有些許‘悲傷?”引發學生思考王勃的身世之悲、遭際之苦。[4]這樣的延伸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度。
其次,要品析鑒賞語言特色,訓練學生獨創思維。慣勢是語言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原則,但在思維領域卻不是處處適用,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學生在品讀鑒賞語言時多會形成自己的感悟,此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創新,抓住這可貴的思維亮光,這是教學中啟發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為此,教師可以設置恰當的語言情境并將學生帶入其中,讓學生在充分品味語言中發現問題,再鼓勵學生充分思考和研究論證,最后大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或看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例如,特級教師鄧彤老師在執教《老人與?!窌r,提出這樣的問題:“老人幾經拼搏拖回一副魚骨值不值得?他是失敗者還是成功者?”讓學生開動腦筋,發表個性觀點。此問“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各抒己見。教師尊重各家之言,只把“打不敗”的硬漢精神當作一種參考觀點稍作提及。[5]整堂課上,學生的思維火花四向迸發,各種觀點精彩紛呈。
三.夯實語文基本功,構建語言思維雙素養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功,這四種基本技能都要以觀察分析、思考體悟為基礎,再將體悟所得進行綜合梳理、組織表述才能實現。此外,在每次的語文綜合表達活動中,教師都要明確語言和思維兩個方面的訓練目的和要求,并提出具體的訓練方法和措施,以便提高訓練效率。語文教師可參照以下操作步驟:
首先,在口語表達中訓練學生語言和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要想復述課文內容或表達一個觀點必須伴隨著思維的律動,只有思維合乎邏輯,口語表達才能準確清晰,因此,說話訓練與思維訓練是可以同步進行的。語文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中的口語表達契機,讓學生敢于開口、善于表達。這些需要教師有效引領,創設富有思維含量的對話情境,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真實表達內心所想。例如,浙江省江山中學張忠森老師在執教《雷雨》時,設問探討“除了冷酷,周樸園人性中有沒有溫情一面?”學生分“絕對冷酷”與“一絲溫情”兩方開展了一場小型辯論會,從選文延伸到原著全本,找證據,說道理,以支撐自己的觀點。[6]這堂課既是語言表達課,又成了思維展示課,語言與思維雙向發展,使課堂充滿活力。
其次,在書面表達中促進語言與思維的提升。語文教學離不開寫作,寫作即書面表達。寫作過程主要包括審題立意、謀篇布局、選材構思、擬綱起草等環節,落實這些環節既要組織語言進行表達,也要啟動思維開展訓練。因此,可以結合寫作必備的這幾個環節來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第一,教師在寫作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調動真情實感,同時激發其創意的思維火花,醞釀出寫作激情,構思出大體框架。第二,要求學生擬寫簡潔的書面表達稿,包括主題、標題、分層要點(中心與分論點)、素材論據等內容,基本要求做到后,正式進入撰寫文稿階段。最后,就讓學生大膽創作,不約束他們的思想,并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以形成個性化的文章風貌。例如,遼寧省瓦房店市第二高級中學的汪兆媛老師在執教《謳歌親情,學習寫得充實》[7]的寫作課時,便按照如上步驟,調動學生寫作熱情,啟發創作思維,再幫助學生設計文章思路,規范語言表達,最后修改定稿。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習作思路清晰,真情飽滿,又不乏個性。
總之,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突出語言和思維的作用。優化語言表達,提高思維能力,修煉語文基本功,多項訓練結合,才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楚麗娜.“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從張玉新《聲聲慢》課堂實錄看詩歌教學中創新思維的生成[J].教書育人,2020(11)
[3]寧鴻彬.寧鴻彬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78.
[4]陳清華.《滕王閣序》教學探微[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8)
[5]韓磊.小說課的教學邏輯——以鄧彤老師《老人與?!方虒W為例[J].中學語文,2020(11)
[6]張忠森.人性展現:戲劇的特殊憑據——以《雷雨》(節選)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20(11)
[7]汪兆媛.謳歌親情 學習寫得充實——一堂作文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新課程,2009(6)
(作者單位:宿遷學院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