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民

學校秉持“辦有根基的教育,育有品質的學生”的文化理念,確立了“讓上學成為孩子最期待的事兒”的辦學目標和“讓每一棵小樹茁壯成長”的育人目標。建校之初,學校就堅持科學管理,借助大數據實現科學均衡分班,努力為學生創建安全、生態、有歸屬感的學校生活。
1.借助大數據科學分班,營造公平的教育氛圍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明確提出,維護學生平等入學權利,實行均衡編班,不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編班過程邀請相關人員參加,接受各方監督。很多學校一般采取“平行”分班策略,這種分班方法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當班主任接手新班級后,往往會感受到一種“班級聚集”現象,如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來自離異或單親家庭的學生會“扎堆”在同一班級,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在班級的學習生活質量,也給班級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那么,如何從“平行隨機分班”到“科學均衡分班”,實現班級生態健康發展,為學生創建安全、公平、均衡、生態的成長環境,是我們建校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分班是學校內部教育資源的“再分配”,科學分班,不僅保障了學校內部資源的公平分配,也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公平對待。分班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個體在班級中可能擁有的教育機會和享受到的教育質量。學校堅持科學、生態、均衡、個性化發展的分班制度,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家庭教養方式、創建生態均衡公平的班級育人氛圍,為學生營造安全、公平、生態、均衡的成長環境。學校堅持科學管理,重視借鑒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對全體新生家長開展調研,借助大數據分析,形成公平、均衡、科學的分班流程(如下圖所示)和策略。
學校對學生多維度關鍵指標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按照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戶籍分布、認知基礎均衡分班,確保每一個班級生態關鍵指標均衡。比如,2017年我們通過調研發現23個學生對跆拳道有興趣,學校據此開設跆拳道社團;有6個學生參加過專業的主持人培訓,于是將這6個學生平均分到每一個班級,為學生提供發揮特長的機會,避免扎堆競爭的現象。
正因為有了科學均衡分班的創新策略,每年第一次和家長見面,學校就以“為了每一個孩子實質性獲得更好的關注與發展”為題,詳細介紹學校分班的依據,通過3年的實踐探索,我們不斷優化問卷題目,完善調研維度和指標,優化調研工具,提升調研分班的精準度。
2.建立班級個性化發展指導手冊,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科學均衡分班的數據,首先應用在班級學生學情分析中。大數據具有多信息、多主體、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通過應用大數據進行科學均衡分班,形成班級生態發展指導手冊,可以為班級管理與建設提供重要參考。大數據有助于班主任準確把握班級整體發展指標,了解學生發展差異;同時,又因大數據具有一定的篩選與預測功能,能夠幫助班主任識別特殊學生行為,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從而提升班級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班級生態發展指導手冊數據詳實豐富,包含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學生認知基礎、閱讀量、親子關系、性格特征、家庭居住結構、戶籍分布、興趣愛好、家長教育期待、入學適應等信息,有助于班主任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提供個性化指導策略。應用大數據有利于“生態班級”的管理與建設,為每個班級生成“班級組織評價與診斷”檔案,為班主任進行班級建設與學生指導提供重要參考。同時,班主任還可以充分利用生態均衡分班的全口徑數據驅動班級管理改進。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充分關注數據分析后班級管理“危機”的預警,提前篩選出敏感、抗挫力弱的學生,并嘗試從數據鏈中深度分析其問題行為的產生原因,結合學生個性化行為的現場觀察,科學歸因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干預方案,提前采取相應的指導措施。
3.有效緩解入學季“家長焦慮”,促進家校深度合作
學校借助大數據科學均衡分班的資源分配方式,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分班的過程中,提高了分班過程的可視化程度,有效緩解了家長的焦慮,提升了家長對學校分班的認同度。精準調研,為建立班級學情分析數據庫、開展學生發展指導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通過調研,學校可以更精準地了解學生和家長的發展期待。建校至今,我們一直堅持借助大數據全面了解一年級新生各方面情況。
例如,我們在分班時,將家庭養育方式為隔代撫養的學生均衡分布在各個班級,因為祖父母與孫子女關系是家庭中重要的代際關系,隔代撫養的學生容易因為隔代溺愛,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霸道任性、自主習慣差等問題,需要在班級中重點關注。此外,在入學調研中,我們發現新生中普遍存在親子閱讀、親子陪伴不足的問題,這為入學之后幫助父母改善教養方式提供了依據,如在班級中積極開展“家庭圖書館”“家庭親子閱讀”等主題實踐活動,促進了家庭閱讀氛圍的創建與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基于家長需求的調研,提前摸清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意愿和資源,為建設家長大課堂奠定了基礎,同時為開展入學季教育和個性化特色課程設計等提供了依據,彰顯了人性關懷。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