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建立高效數學課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教師應做到:教學目標要具體化,教學過程要科學化,教學方法要藝術化。
【關鍵詞】效率;具體化;科學化;藝術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026-02
Some Views on Establishing Effici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in S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China) YIN Peng
【Abstract】How to build an efficient math classroom?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is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math classroom efficiency. Teachers should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must be specific, the teaching process must be scientific,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must be artistic.
【Keywords】Efficiency; Specific; Scientific; Artistic
現在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一般情況下都是一節課兩頁內容,一頁是新知識,一頁是練習題。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節課,有時竟然完成不了,都要占用下課后的幾分鐘,但最后這幾分鐘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內,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
一、教學目標要具體化
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起著主導作用,它制約著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控制著教學的組織形式。每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安排,都要以實現教學目標為依據,每一個教學活動的完成又都是向預定目標的一次逼近。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目標意識,在設計課堂教學前首先明確教學目標,然后據此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考慮好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教學環節。設計一節課之前,教師應該理解這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理解編者的設計意圖。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通常會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把教學目標敘述得更加詳細,然后與教材前后的相關內容進行聯系。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分一分(一)”這一課時,我就尋找與之相關的內容。這一節課是分數認識的起始課,之前學生一直在進行自然數范疇內的學習,但是在這一節課中他們將會發現原有的自然數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需要一種新的數字,從而產生了分數。而這節課又只是“分一分”相關內容的第一課,后面還有更多的分數知識。這就決定了本節課作為認識分數的第一課,學生能夠完成符號化的過程,認識分數的作用、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含義就可以了,其他的內容可以留在后續的學習環節中。
二、教學過程要科學化
有了具體的教學目標,欲求實現,有賴于教學過程的科學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給予學生點撥、引導。教師只有從如何學的角度去考慮自己的教,去安排課堂教學,才能切實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
教師對40分鐘教學時間應有計劃地安排。課堂效率低,教學密度小,學生松松垮垮,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反之,煮夾生飯,同樣得不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增強教學時間的意識,克服教學上的隨意性,對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進行限時控制,并提倡在講重點、難點知識點上花時間,在引導學生理解上花時間。
(二)把練習貫穿教學始終
教學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為了學而教。有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灌輸概念、法則,不厭其煩地講解例題習題,卻忽略了讓學生練習,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基本途徑,在平時教學中,我把練習貫穿教學始終,練習做到全面性:1.練讀,即創設情境,抓住重點,以問促讀,激發興趣,讀中獲知。如我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充分運用課本指導學生粗讀、精讀、研讀,緊扣性質中的“擴大”“縮小”“在除法里”這些詞語進行練習,使學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商不變的內涵及外延。2.練聽,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聽清講解內容,培養其聽的注意力。還要求學生在聽中辨別正誤、優劣,培養其聽的概括力。3.練談,教學中我注意精心設問,引導談話;創設情境,指導談話;挖掘素材,啟發談話。注意讓學生講述對概念的理解,對習題的解題思路。4.練習,即筆頭運算或板演或自己在練習本上練。練習的時間要做到全程性,就是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把練習安排于教學始終。
(三)認真上好改錯課
重視課堂教學的信息反饋,是教學課堂中教學結構的主要一環。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三點:其一,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不嚴,出現錯誤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其二,學生對基本的技能掌握得不熟練。其三,學生對新知識不理解,對舊知識遺忘得快。因此在教學中,我大膽嘗試設計“改錯課”,其基本結構和方法就是:1.教師根據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作業改錯指導,指出在訂正作業中要特別注意的問題。2.同桌的同學互相批改作業,在互改作業的過程中進行短時間的小聲討論,雙方探討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可保留不同見解。3.教師演示學生作業,特別是對不同見解的作業,除討論正確與否外,還可以討論一題有幾種方法可解,哪種方法是最優的。通過改錯課,可以提高學生辨別正誤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方法要藝術化
(一)激趣藝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往往偏于抽象思維,學生感到單調、枯燥乏味,教師應善于激發他們的興趣。1.導入激趣。我每次上課都要精心組織一個“開場白”,即教學情境,或講故事或猜謎語等。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在教學“分一分(一)”這一課時,我首先通過故事導入: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經過一片蘋果園時,豬八戒想吃蘋果,果園的主人說:“你只有答對我的問題才能吃到蘋果”,然后提出問題“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多少?”。這樣就自然而然地由“一半”引出“1/2”這個分數,達到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2.生活激趣。根據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實際來組織教學。如教學“年月日”,教師課前可安排學生看日歷,讓學生了解每年各月的天數有什么規律,從實際生活中掌握抽象的知識。3.游戲激趣。學生的天性是好奇,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開火車、搶答、奪紅旗、找朋友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提問藝術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因而,教師引導時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提問,在教學中,我遵循五條提問的原則:1.在教學的關鍵處提問;2.在理解的疑難處提問;.3.在思考的轉折點提問;4.在思考容易阻塞處提問;5.在規律的探索中提問,并力求做到:復習提問注意鋪墊性;導入提問注意激發性;新授提問注意思考性;小結提問注意鞏固性。
(三)練習設計藝術
鞏固知識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設計練習,以下是我常用的幾種練習:1.基本練習,新授課前選用和新知識有聯系的基本習題或趣味習題。2.反饋專項練習,主要是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及時練習及時批改,當堂改正。3.綜合練習,一般在學生掌握新知或練習課時采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規律,使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結語
近幾年來,我在數學教學中不加班加點,不搞“題海戰”,學生學得主動、輕松,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效果,在每次質量檢測中,我所教的班級都取得了好成績,這就是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所帶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尹鵬(1978.3-),男,漢族,安徽宿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