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年齡的限制,幼兒的書寫及表達能力不強,因此,繪畫表征成為幼兒用來表達外界事物和內心想法的一種方式。通過繪畫表征,幼兒能夠自由地進行表達和創造,獲得無窮的樂趣。
【關鍵詞】幼兒;繪畫表征;創造性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144-02
Painting Representation-only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cheng Town Central Kindergarten, Pingyi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LIU Yanli
【Abstract】Due to age limitations, children's writing and expression skills are not high. Therefore, painting representation has become a way for children to express external things and inner thoughts. Through drawing representations, children can express and create freely and have endless fun.
【Keywords】Children; Drawing representation; Creativity
一、問題的提出
為什么要進行繪畫表征?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事情。那幼兒游戲中遇到的好玩的故事怎樣才能記錄下來呢?幼兒怎樣用他們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呢?這就需要表征,表征是一種記錄和回憶,尤其是繪畫表征,幼兒通過繪畫表征將游戲的過程進行回憶和思考,同時也能促進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通過幼兒的表征,教師與幼兒的交流,教師也能更好地理解幼兒,讀懂幼兒,了解幼兒的需求。
二、繪畫表征在幼兒活動中的優勢
首先,繪畫表征可以保存下來,可以反復欣賞,還可以與幼兒不同時期的發展進行對比,教師通過探究幼兒繪畫表征的特征,能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發展,通過表征顯示幼兒不同年齡段而呈現出的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激發書寫的愿望,而幼兒在進行繪畫表征的功能就與此不謀而合。繪畫表征能豐富幼兒的游戲,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游戲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征,可以把它們編成故事和小朋友分享;也可以進一步鼓勵兒童將這些故事演出來,促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主動性得到和諧而全面的發展,促使幼兒的游戲也向更高水平發展一步。
三、幼兒繪畫表征的作品分析和研究
區域游戲將幼兒的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將幼兒的認知轉化為游戲,使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它有利于幼兒自主學習、自我發現,不斷成長。下面對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繪畫表征“畫畫我自己”作品進行分析。
這是一組表現人物相對靜態的表征作品。
圖一、圖二繪畫內容完全符合“畫畫我自己”這一主題的人物形象,對人物進行了清晰的表征。兩幅圖片都有人物面部細節,尤其是嘴巴部分所表現的笑這一表情動作。
圖一為幼兒小班作品,人物形象各部分構圖欠合理,缺少細節表征,沒有空間感。
圖二為幼兒中班作品,該幼兒使用的線條相對流暢,繪畫了正面的人物形象,各部分是運用不同的形狀組合而成,幼兒所繪人物形象更加合理一些。圖二,在主體形象之外,背景細節有所表征,豐富了背景,云彩、太陽、城堡等細節,突出了人物形象在小作者心中占有的主體地位,做到了主次分明,畫面更加飽滿。整體觀察兩幅圖片,呈現出了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同時也看到了幼兒繪畫表征能力的提升。
下面分析一組該幼兒不同時期戶外游戲中的繪畫表征作品《郊游》。
從整體來看,圖一到圖五繪畫表征從造型、構圖上不斷豐富,符合郊游這一主題,通過天空、植物、動物、交通工具等,讓表征主次分明、秩序感更強,創設了不同的情節。在色彩表征情感方面,由隨機選用色彩到逐漸按照個人的喜好選擇色彩,色彩由單一到豐富多彩,幼兒還對色彩的情感范圍漸漸擴大,在表征人物時的女性形象多以暖色為主。
1.《去郊游》在表征的內容上
圖一:畫面內容與繪畫主題不相關,只是簡簡單單的三個人物形象,對主題的表征不明顯。從圖二開始,依次向后,畫面內容與主題密切相關,能夠清晰地表征主題,畫面有了清晰明朗的細節。圖三表現了集體一起乘公交車外出郊游的情景,圖四則是一家人外出郊游。
2.《去郊游》在表征的形式、造型上
圖一,用圓形這一基本形狀與線條組合在一起,形象區別性較低,不清晰,畫面沒有空間感、比較單調。圖二則是把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多種圖形與線條組合成想要表達的形象,具有形象的大概特征,但形象比例及表征的空間感比較隨意。
從圖三到圖四表征中線條與圖形有機結合,勾勒出整體輪廓,比如:集體乘坐公交車的設計就讓畫面比較整體,能有大小、高矮的空間概念,比如圖五能清晰地看出大人和幼兒的形象。
總之,通過兩組繪畫表征的分析,我們看到了幼兒動態發展的一個過程,而且幼兒對事物的表征具有獨創性,能夠做到獨立表征和構思。
四、幼兒繪畫表征的教育建議與反思
幼兒的繪畫表征的所思所畫是與他本身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連的。因此,作為成人要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還可以帶領幼兒多接觸大自然,以增強其視野的感知能力,為幼兒繪畫表征的發展奠定基礎。成人不可過多地干預幼兒的繪畫和思維,不宜以“像不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切忌“一刀切”。教師和家長要做有心人,平時收集幼兒作品,在解讀幼兒繪畫作品時對幼兒過去和現在的作品進行比較,以幫助幼兒發現自己的進步。最后,鼓勵幼兒用繪畫表征的形式記錄發生的事情,讓表征成為習慣。
關于繪畫表征不是最終目的,幼兒的各方面得到發展才是硬道理。作為成人,我們要通過表征總結經驗,改正不足,及時反思幼兒的游戲行為,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達到表征的真正目的,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王愛琴.通過繪畫表征引導大幼兒向更高游戲水平發展[J].當代家庭教育,2019(36).
[3]王貞琳.幼兒繪畫表征的發展——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因素[D].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00.
[4]王輝.大班幼兒的繪畫記錄及其支持策略[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9(05).
[5]格羅姆.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第2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劉艷麗(1988.07-),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藝術、學前教育。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