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探索與規范: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述論

2021-06-15 05:55:25朱曉東
江漢論壇 2021年5期

摘要:司法官作為特殊專業人才群體,受到民國北京政府的高度重視。基于清末民初司法制度改革的慣性延續、司法獨立觀念的逐步深化及司法運行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民國北京政府積極推進司法官考試制度設計與建構,在碰撞與回潮、約束與規范、轉型與發展的糾葛和變革中,逐步完善并加以實施。囿于時局所限,盡管司法官考試制度表現出急功近利、立法粗糙、內容闕如、執行不力等諸多弊端,但依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其一,初步構建了一套比較嚴密的、多層次的司法官考試體系,順應了現代司法對司法官職業化、精英化的要求;其二,司法官考試基本貫徹了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包含了諸多明顯的現代化因素,與世界法官制度開始有了銜接;其三,突出“專業化”用人導向,司法官考試與文官考試逐步分開,考試科目設置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科學性和現實性,代表了司法官選用制度的發展方向,為現代司法在中國的生成與發展,積淀了豐富的養料。

關鍵詞: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

中圖分類號:K25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1)05-0106-07

清季以來,在向西方學習憲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司法獨立成為司法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民國肇造,各級司法機關相繼成立,迫切需要法律人才。為了造就司法獨立,通過考試選拔培養一支職業化的司法官隊伍成為司法改革的重要考量。民國北京政府在清季及南京臨時政府法官考試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司法官考試制度設計,并逐步加以實施,力圖選拔職業化的司法官員,以培育司法獨立的基礎。關于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的研究,既往學界較多關注司法官考試的制度設計①,對于民國北京政府時期5次全國性司法官考試則著墨不多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著眼于司法官考試實踐,分析司法官考試的歷史背景與動因,梳理制度設計與建構的艱難歷程,力圖揭示制度設計與實際施行之間的歷史本真,探究與彼時前后司法官考試的內在聯系,總結其中的歷史規律,提供某些歷史借鑒。

一、司法官考試的背景與動因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官在社會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社會急劇變革期,建立一支穩定和高素質的司法官隊伍尤為重要。民國伊始,百廢待興,各方面都需要推陳出新,各部門都急需用人,把大批專門人才凝聚到政府的事業中,既體現選材觀念的變化,也是政府建設的應有之意。司法官作為特殊專業人才群體,受到民國北京政府的高度重視。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司法官考試制度,改變以往“有關系者得優缺,無關系者常常難以得官”的境況,滿足民國北京政府維護社會公正與穩定的需要,成為民國北京政府面對的現實局面和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清末民初司法制度改革的慣性延續

通過考試選拔任用法官是近代西方國家為實現審判人員的專業化而推行的一項制度,在司法改革實踐中,鑒于法官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清廷借鑒了西方國家的制度。清末,在憲政改革推行的大背景下,按照清廷的制度設計,司法獨立成為司法改革的切入點,刑部改為法部專任司法,大理寺改為大理院專掌審判,各省相繼成立審判廳、檢察廳,司法人才短缺的矛盾日漸凸顯。如何選拔任用各廳推事、檢察官,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1910年2月,清廷頒布《法院編制法》,為各地司法建設和司法官的選用提供了指導性意見。隨后,《法官考試任用暫行章程》《法官考試任用暫行章程施行細則》《考試法官主要科應用法律章程》和《法官考試辦法》等相繼出臺,對于法官考試的組織機構、考試程序、考試內容、考試資格、任用規則等做了詳細規定。③ 在法部的主持下,清廷于1910年秋舉行了第一次法官考試,取錄了一批司法官,充實到剛剛成立的各級審檢廳內,有效緩解了各地審判機關懸缺待人的窘況,具有專門學識的司法人員在司法官群體中的比例明顯提升。但隨著清朝的覆亡,法官考試進程隨之中斷。盡管此次考試弊端重重,但確立了“法官非依考試不得任用”的原則,開創了司法官考試制度的先河,為其后司法官考試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礎。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力圖仿照西方構建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為保障司法獨立,法制局先后制訂《法官考試委員官職令草案》《法官考試令草案》等專門法規,對法官的考選任用,制定了較為完備的辦法。1912年3月,孫中山在《咨請參議院審議法制局擬定法官考試委員會官職令草案等文》中指出:“所有司法人員,必須應司法官考試,合格人員方能任用”④,“逢進必考”的司法官選拔任用原則進一步確立。但隨著南北議和的塵埃落定,民國北京政府很快成立,具有過渡性質的南京臨時參議院對于法官考試取用的各項法規最終并未進入審議階段。盡管如此,相關專門法案的擬訂無疑為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司法獨立觀念逐步深化的必然選擇

民國北京政府建立后,依然遵循《臨時約法》確立的三權分立政治原則,使司法獨立得到進一步發展。司法獨立包括司法權獨立和司法官獨立,與司法權的獨立相比,司法官的獨立更具現實意義。第一任司法總長王寵惠把培養司法人才作為施政方針之一,特別強調法官必須具有司法專業學識。他圍繞首屆內閣的施政綱領,提出“五端”,“實行司法獨立”和“培養司法人才”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他認為,“實行司法獨立,是為憲法之精義”,“欲求司法獨立,必須有獨立之司法官;使司法官無高尚之道德,完全之學識,裁判之經驗,則人民之自由生命財產,將受無窮之危險,雖武斷作弊,而莫敢誰何,吾恐未受司法獨立之利,而先蒙司法獨立之害。”⑤ 表達了對當時司法官選用現狀的不滿和選拔司法官的迫切需求。1912年7月,許士英繼任司法總長后,以推行司法獨立為己任,在其主持編制的《司法計劃書》中開宗明義道:“司法獨立,為立憲國之要素,亦即法治國之精神。”⑥ 第三任司法總長梁啟超,極力宣揚“司法獨立為立憲之根本,收回法權之要圖”,在其施政綱領中,提出厲行考試以免幸進、嚴定考績以汰不職、回避本籍以免瞻徇的辦法,為司法獨立提供合格的司法官。從民國初期三位司法總長的施政計劃中可以看出,司法獨立是其重要內容,司法官的獨立是司法“真正獨立之精神”。

選用專門法政人才成為司法獨立的重要內容。司法部組建伊始,曾于1912年5月初發布招考科員的通告:“司法一職,實全國人民自由生命財產所關,非遴選人才,不足以昭慎重”,規定除薦任官外所有科員必須考試,“及格者方予委任”。與此同時,司法部加緊制定司法官考試法規。1912年5月,由于前清考試法官章程已取消,司法總長王寵惠“以各省法司用人漸近冒濫,宜速定章程,以資限制”,飭司員另定試驗法官新章,“并聞考試科目仍按照法部舊章規定,惟試驗手續則尚須切實斟酌,以期完善”。⑦ 同年9月,司法部電咨各省提法使署,“謂各級法官非由專門學校畢業者不能充任,其資格分為三層:充高等推檢各官者須留學東西洋法科畢業,并歷有經驗者;充地方推檢者,必須法律學校五年完全科畢業者;充初級推檢者,則以法律三年別科畢業者;其余書記官暨主簿、錄事等亦須受有法政一年之教育者方準充任”。⑧ 司法部此舉意在強調各級法官任用需專門法政人才,力圖杜絕所任非所學的情況出現。

司法獨立觀念還體現在當時的大總統令中。1913年底,民國北京政府頒布“整頓司法事宜”大總統令,“司法獨立,為萬國共由之大業,欲進國家于法治,宜懸此鵠以期成。本大總統昔任疆圻,首為提倡,繩勉迄今,不渝此志。顧嘗深維司法獨立之本意,在使法官當審判之際,準據法律,返循良心,以行判決,而干預與請托,無所得施,斯明恕之實克舉,而治理之效乃彰。然必法官之品格學識經驗,確堪勝任,人才既足以分配,財力尤足以因應,然后措施裕如,基礎鞏固。”⑨ 由此可見,民國北京政府已經認識到司法獨立的核心是司法官的獨立,司法官獨立成為構建司法官制度的關鍵所在。司法觀念的變化催生了司法實踐的發展,通過嚴格的考試程序選拔司法官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成為時代的需要。

(三)民初司法實踐中的問題指向

除清末民初司法制度改革慣性的推動和司法獨立觀念的深化兩種因素外,當時司法實踐中的諸多現實問題也倒逼政府推動司法官選用制度改革,以選出一批高素質的司法官隊伍,為政府的運轉提供司法保障。司法官人才缺乏、整體素質不高成為新政府不可回避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影響司法公平和司法效能。時任司法總長梁啟超指出:“自去歲法院改組以來,專以學校文憑為資格標準,然其成效,亦既可睹矣。徒使久諳折獄之老吏,或以學歷不備而見擯,而絕無經驗之青年,反以學歷及格而濫竽,法曹譽望之墮,半皆由是。”⑩ 1915年初,大總統頒布的整頓司法的命令中,指出:“當時折獄老吏,引避不遑,推檢各官,多用粗習法政之少年,類皆文義未通,民情未悉,才苦不足,貪則有余,枉法受贓,撟虔無忌。”{11} 由此反映出司法官隊伍不熟悉民情、缺乏專業知識、貪贓枉法盛行、敲詐勒索常在的狀態。當時甚至有人把司法官與營武軍人、自治紳董稱作民初三害。{12} 因此,選任品學兼優、出類拔萃的司法官成為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是提高司法官素質、扭轉司法風氣的根本之舉。

司法官選用中的亂象迫切需要糾正和規范。在司法部的大力推動之下,各類司法機構用人更加趨向具有新式法政學識的人員。大理院、總檢察廳等中央各級司法機構多以新式法政人員充任,大多具有留學資歷,特別是留學日本法政人員最多。{13} 董康在提及民國初年京師法界人事時,認為“法曹尤構新象”,“人材一時稱盛”。{14} 各省司法官任用也日益強調具有專門法政學識。與此同時,司法官的選用也呈現出主體多元、各自為政、標準和程序不統一的弊端。以江蘇省為例,各法官自民國建立以后,“均由各地方審檢廳長自選,呈請委任”。各地方審檢廳長自選法官自然看重的更多是與己熟稔與否,而非以賢能為尚。“惟所選之人勤慎辦公者固不乏人,而性情卑鄙,性好冶游麻雀者亦復不少,皆因律無懲罰明文,故上級官長置之不問”。1913年2月初,江蘇高等審判廳長楊君接奉司法部訓令,飭將各審檢推事、檢察官履歷成績等項分別加具考語,呈報核辦等因。楊君已于前日轉行上海等各審檢廳遵照,造具各法官出身資格成績表冊送廳,以便轉呈司法部呈請任命,以資統一。{15} 此舉使一大批留學法政人才進入司法界,形成了一種新的司法改革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司法改革近代化的進程。但從制度設計上講,司法官的取用顯然不能一直任由各地自為風氣、漫無章法,故而在民初政潮趨向平穩之際,制訂關于司法官取用專門法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逐漸凸顯。于是各項專門法規在各方關注之下,提上了議事日程。通過考試制度來確定司法官的任職資格,成為司法官任職專業化的必由之路。

二、司法官考試的設計與建構

民國北京政府在形勢推動下,不得不在清末和南京臨時政府有關法官考試制度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司法官選用辦法,逐步完善司法官考試制度。1913年4月初,國會召開,各項司法官相關的法規逐步提上議事日程。《司法官官等法草案》《司法官官俸法草案》《舊法官特別考試法草案》《司法官考試法草案》《司法官考試法施行法草案》等先后提出,并提交國會進行討論。但由于民初政爭頻起,國會無法真正行使職能,這些草案未能真正完成立法程序,因而也沒有成為正式法律。司法官考試制度在新舊力量的掣肘和交鋒中,經過緩慢的完善過程才最終走向司法考試實踐。

(一)碰撞與回潮

由于民初司法官考試相關法規出臺緩慢,依據考試選用司法官的理念短時間難以付諸實施。“惟考試而后任用,一時尚難舉行,故不得不擇有免考資格者分別任用”。按照1912年3月10日大總統令,前清法規以與國體無抵觸者為根據,從法律意義上而言依然延續,在民國北京政府之初得以適用。司法部依照前清所定《法院編制法》中關于任職資格的規定任用司法官,此舉是因為各國法官資格限制甚嚴,“際此青黃不接之交,人民望治之切。倘復棄職權,遷就如故,而新法公布遙遙無期,則改組法庭待至何日”,故而司法總長主張依然按照舊法行之。{16}

按照相關法規,法官任職要求必在國家所設法政專門學校或外洋三年以上畢業,以及留學外洋半年以上者方為合格。奉吉直司法界“對此極力反對,迭起風潮”。{17} 此舉旨在排除不具備現代法政學識的舊有人員,故而引起了現有部分法官群體的不滿。奉直吉三省法官代表梁壽相等上書國會,表達意見。指陳司法總長要求現有法官參加考試,與現行法律沖突。主張借鑒日本經驗,修正之法有二:一是取消特別考試案,另編施行法草案,將舊日在職法官按照法官考試任用暫行章程已應第二次考驗合格者盡先任用,已應第一次考試合格者舉行第一次考試,同時頒布司法官第一次考試法案,為一般畢業生異日登庸之地,及學習之階;二是對于在廳有一年以上之經驗者加入施行法草案與法律畢業生一體免其考試分別任用,而將在廳未滿一年者別為特別考試,以示限制。此則在當局者之斟酌辦理耳,二者茍擇其一則所謀必適所用,所用必合所謀,“形式雖視特別考試為從寬,而實質實較特別考試為嚴密,庶審判無偏誤之弊,人才無沉淪落選之虞”。{18}

司法部頂住來自通過了前清法官考試人員的壓力,毅然對現有司法人員舉行甄拔。司法部于11月8日公布《甄拔司法人員準則》,稱“法官乃人民生命財產名譽自由之所寄,責任既宏任用自不得不慎”。同時發布公告:“本部自改組京外法院以來,任命法官僅就《法院編制法施行法草案》所定任用司法官各項資格為暫行任用之標準,論目前過渡辦法舍此本茫無依,惟資格與人才究屬二事,具有法官之資格者,未必即勝法官之任。若長此因循漫無考驗,當茲群流競進之時,實無以辨別真才,以重法權而饜氏望,本總長懲前毖后,瞿然引為深憂,特制定《甄拔司法人員準則》凡十七條,藉為救濟方法意在拔用合格而能勝任之人才,以謀司法事業之進步,除將部定準則公布外,茲特定于本年12月15日在本部關甄拔司法人員會,所有合于前項準則第一條所列資格人員仰即匯齊各項憑證并甄拔費于開會前一月,親赴本部報名,呈明志愿聽候定期考驗,特此布告。”{19} 依據此公告,1914年1月,民國北京政府舉行了司法官甄拔考驗,參加應試者有1100多人,選拔合格者只有171人,分配各廳實習。{20} 此次甄拔考驗是在司法人員特別缺乏的情況下所采取的一種臨時救濟方法,是一種應急性的司法官選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當時司法官選拔任用的有序進行。

(二)約束與規范

在對現有司法人員甄拔考驗的前后,加強對司法官的管理和行為約束成為一項重要內容。為避免受到民初愈演愈烈的政治風潮影響,民國北京政府規定司法官不得加入黨派。1913年1月,司法總長許世英鑒于法官入黨殊多窒礙,并有妨選舉問題,曾特別規定全國司法官不得再有黨籍,業經通飭在案,然仍恐有奉行不力之處。昨聞又札飭京師審判各廳電飭各省司法界,略謂法官脫黨已曾三次諄告,務望實力奉行,勿得觀望,倘再延誤即是違背公法,一經查出即行免官。{21} 由此可知,司法部多次通令法官脫黨,對于此項標準要求頗為嚴格。司法部通令之后,各省大多遵照實施。至3月,北京司法界已經辦竣,各省亦多復報者。許總長通電各省,務須抓緊辦理,以本月內為期,并須將各法官前列何黨,何日脫離詳細造冊送部,以憑核查。{22} 司法官職位特殊,為避免受到政爭、黨爭的影響而要求脫黨,不失為特殊時期的正確決策。

回避制度亦是規范司法官行為的重要內容。1914年1月14日,袁世凱頒發大總統令,明確提出“嗣后司法各官應除省界,明示限制”。司法總長梁啟超認為,“法官于民最切,于官最尊嚴,然法院改組以來,利未大著而弊先秉之,征諸以往之事實,默計將來之進行,僉以為興革之弊,實以法官回避本籍為第一要義。”{23} 據此擬定《司法官回避辦法》,并呈準施行。與此同時,司法部電令各省,要求各級法廳司法人員凡服官本省者一律回避,凡有本籍未經離任者,仰各該飭其迅速回避,統限于本月十五日以前一律開單報部查核,以便分別更調,不得再行稽延,政干未便,除飭各級法廳督查辦理外,所有供職承審法官籍隸本省應由各廳查明,飭令離任,另行委人接充,并將名字履歷報部。{24} 執行嚴格的回避制度、推行司法官異地任職是加強司法隊伍管理、促進司法公平的重要手段,各審檢廳司法官凡是隸籍本省者,要么調任他處,要么暫行解職留缺待補,要么進入司法講習所修習。司法官甄拔考驗合格人員的分發以及此后司法官考試合格人員的實習分發直至正式任用,基本上都貫徹了該項回避制度。

(三)轉型與發展

在甄別現有司法隊伍、加強對司法隊伍管理的同時,民國北京政府嚴格司法官取用標準和程序,進一步推動司法官考試制度的轉型。1915年6月頒布《修正暫行法院編制法》,規定推事及檢察官需經考試合格,方可任用。同年9月30日,民國北京政府以教令的形式頒布《司法官考試令》,對于考試規格、考試資格、考試形式及內容等做了詳細規定。按照規定,司法官考試的應考資格與文官高等考試相似,并且與文官高等考試合并舉行。就民國北京政府的制度設計而言,司法官考試屬于文官考試的范疇,其考試的資格、時間、地點和典試均適用《文官高等考試令》的相關內容。司法官與普通文官相比,專業化要求更高,司法官考試完全按照普通文官考試的規程進行,顯然不夠嚴謹和科學,從而為《司法官考試令》等相關法規的不斷修正完善提供了可能。

為進一步規范司法官考試,民國北京政府于1916年1月27日頒布《司法官考試令施行細則》。{25}1916年6月底,依據《司法官考試令》,舉行了第一次司法官考試。1917年10月18日,重新頒布《司法官考試令》,分為總綱、典試委員會、甄錄試及初試、再試等,綜合了1915年《文官高等考試令》《司法官考試令》《關于司法官考試令第三條甄錄規則》等相關內容,實際上是將原來的考試令、甄錄規則、典試和再試的相關內容融為一體,簡化了程序,更便于實際操作。11月14日,司法部公布《司法官再試典試委員會審議免試規則》,12月10日頒布《司法官考試令施行細則》和《司法官考試規則》,不僅規定了免試的資格及程序,而且詳細規定了司法官考試的具體實施辦法。通過考試法規的逐步健全,民國北京政府將司法官考試與文官高等考試分作兩途,在條目規定上形成完整、獨立的體系,推動司法官考試制度不斷發展。

三、司法官考試的實施與成效

民國北京政府在建構司法官考試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司法官考試實踐。1916年6月底,北京政府舉行了首次司法官考試。司法官考試分為四試:第一試為基礎知識測驗,內容為經義、史論和法學通論,按照規定,司法官為高等文官之一種,上述考試科目是各類高等文官考試的必試科目;第二、三試為專業測試,主要是對各主要部門法知識的測試,這是考試的主體部分;前述三試均為筆試,第四試為口試,主要是對前述科目口頭測試,以考察應試者的口頭表達、思維方式、社會經驗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在1千余名考生中,只有38名考生最終通過了四試。8月18日,分發至京師高等審判廳、高等檢察廳及地方審判廳、地方檢察廳,期限6個月,之后按次調派,輪流學習,“以期廣益,而資歷練”。{26} 此次司法官考試采取的是一次考核、綜合評定的方式,各試之間的劃分主要是科目的劃分,彼此之間并沒有效力上的約束。

按照司法官隊伍建設的總體設計,司法官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必要時還可以由大總統核準舉行臨時司法官考試。1917年10月《司法官考試法》頒布后,北京政府計劃在1918年初舉辦第二次司法官考試,“不久當有明令發表云”。{27} 10月31日,司法總長林長民呈請大總統,請定于1918年1月15日舉行甄錄試,2月1日舉行初試,奉大總統令照準。司法部隨即通令各省,“凡具有應考法官資格人員一體知照,毋自違誤”。{28} 1918年1月初,大總統馮國璋先后派充司法官考試甄錄試及初試典試委員會委員長及委員、襄校委員、監試委員、再試委員,啟動了第二次司法官考試。此次司法官考試報名更加踴躍,報名人數高達兩千人左右,與1916年司法官考試相比幾乎多了一倍。1月31日,司法部考試甄錄試及初試典試委員會發布通告,筆試、口試平均計算,分為甲、乙兩等,甲等共27名,乙等人員116名,發給及格證書。{29} 1918年司法官考試最終錄取人數為143人,并有免試5人。{30} 取錄人員均派入司法講習所學習,于5月1日開學。{31} 1918年的司法官考試就此落下帷幕。

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的立法和實踐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反復磋商和修正才最后得以確定。1919年,北京政府頒布修訂后的《司法官考試法》,對司法官考試進行了更為詳盡的規定,使司法官考試徹底脫離了文官高等考試。同年7月舉行第三次司法官考試,取錄189人,送入司法講習所學習。1921年舉行第四次司法官考試,取錄102人。1923年又再次修訂《司法官考試令》,使得司法官考試制度進一步完善。1926年12月舉行第五次司法官考試,及格135人,派入司法儲才館學習。{32} 北京政府總共舉行了5次司法官考試,取錄司法官789人。

檢視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的設計與實踐,其在法律法規的建構、考試程序的規范、考試內容的優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建立了高規格的考試主管機構

清末法官考試沒有設置專門的考試機構,充任考官的條件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影響了法官遴選的公平公正。民國北京政府吸取這方面的教訓,設置專門的考試機構,從組織上保證了司法官考試的正常開展。按照司法官考試的制度設計,司法官考試由典試委員會組織。具體而言,典試委員會分為兩種,一為甄錄試及初試典試委員會,二為再試典試委員會。對于兩種典試委員會的人員構成,相關法規做了詳細的規定。甄錄試及初試典試委員會設委員長1人,由司法總長從司法部次長和參事司長、總檢察庭檢察長和首席檢察官、大理院庭長、法律館副總裁和總纂、高等審判廳長及高等檢察廳檢察長中遴選開列,經國務總理呈請,大總統簡派;每次考試結束后,甄錄試及初試典試委員會即行裁撤。再試典試委員會設委員長1人,由司法部次長擔任,委員由司法總長從司法部參事司長、大理院推事、總監察廳檢察官中選任,屬于常設機構。由此可見,司法官考試主管機構的組織嚴密,人員層次高,選派程序較為嚴格,體現了民國北京政府對司法官考試的重視。

(二)優化考生應試資格

為改變司法官選用中過于看重官宦履歷,而對新式專門人才重視不夠的局面,民國北京政府先后頒布和修訂多項有關司法考試的規章制度,對考生的資歷、學歷、專業均做了明確規定,其中以1917年頒布的《司法官考試令》最為優化和徹底。《司法官考試令》進一步細化應試資格,擴大了應試人員的范圍,對國立大學、高等專門學校、教育部或司法部認可之公立私立大學、外國大學或專門學校畢業的畢業生作出不同規定,納入了應試范圍。此規定把新式教育制度中的法律學歷教育作為最主要的應試資格,營造了有利于新式法政人才參與司法考試、進入司法界的制度和環境,對于推動司法改革和司法進步有重大意義。同時報名資格也顧及了舊式人才及現有法官群體,規定曾任推事或檢察官繼續辦理審判或檢察事務三年以上者,曾應前清法官考試及格者,也可參加考試,體現了民國北京政府司法考試制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三)考試程序更加嚴密規范

基于第一次司法官考試的經驗,1918年司法官考試程序得到進一步優化。在報名審核階段,就比較嚴格。《司法官考試令》規定,司法官考試的次第為甄錄試、初試、再試三種,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明確了各試之間效力上的差別,甄錄試及格者,得參加初試;初試及格者,授以司法官初試及格證書,依學習規則之所定,分發各審判廳檢察廳或司法講習所學習。學習期滿后,由監督長官送請再試,分送司法講習所學習,成績優良者以再試及格論,再試及格者,授以司法官再試及格證書。制度設計可謂較為完備,從報名、審核、甄錄試、初試、學習、再試直至司法實習,層次篩選。這種安排體現了當局對司法人才要求愈加嚴格,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最大限度防止冗濫人員進入司法界,其后舉行的司法官考試中基本沿用了這種模式。

(四)考試內容更加寬泛和實用

甄錄試考試科目為國文和法學通論,主要測試考生寫作和法律基礎知識。初試分筆試、口試兩種方式進行,筆試及格者方可參加口試,初試的筆試科目為:憲法、行政法、刑法、國際公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法院編制法、國際私法;初試的口試科目為: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再試以考驗學習成績為主,對學習和受訓期間的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又分筆試和口試,筆試以兩件以上訴訟案件為題,令應試人員敘事實及理由,擬具判詞作答;口試方法由典試委員會臨時定之。再試不及格者,可補習六個月,期滿由監督長官呈請特試。如特試仍不及格者,取消其司法官初試及格資格。由此可見,考試內容不但涵蓋了法律的基本知識,而且還涉及到法律實踐的內容,基本上滿足了司法官任職專業化的要求。{33}

縱觀司法官考試制度的實施過程,制度的出臺、考試的組織、人員的錄取任用等各環節略顯倉促和被動,反映出政府初建時在司法官選用上的糾結心態和應對時局的無力。但選用過程突出“專業化”導向,司法官考試與文官考試逐步分開,在制度、科目、考試組織與實施等方面均“另立爐灶”,考試組織方面更為依重行業部門和本領域的專家,并且注重實踐經驗。考試科目設置更注重專業化,所有科目均與司法職業有關,考試內容更加全面,既考查應試者的知識結構,又考核其業務管理水平;既檢驗理論水準,又注重實踐能力,體現了近代經濟社會和司法建設的需要,代表了司法官選用制度的發展方向。

四、結語

司法官考試制度伴隨著中國法律近代化的發展而出現,是法律專業化和司法職業化的要求和表現。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是在承繼清末法官考試制度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法官考試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司法改革的需要,逐步完善而產生的。民國初年,由于政局混亂、政潮頻仍、政爭不斷,司法官考試制度尚不夠系統和規范,表現出急功近利、立法粗糙、內容闕如、執行不力等諸多問題,使司法天平的作用大打折扣。盡管如此,司法界依然取得了很大進步。其一,初步構建了一套比較嚴密的、多層次的司法官考試體系,較之從前的法官考試制度要健全得多,既有司法官考試自身的一套完善的制度,能夠有效保障司法官考試活動的有序開展,同時也有關于司法官考試的配套制度,從而使司法官考試制度更為完整;其二,使一批具有現代司法學識的專業人才充實到司法官隊伍中來,推動了司法改革與實踐;其三,民國北京政府司法官考試制度是模仿西方近代法官制度而成,基本貫徹了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包含了諸多明顯的現代化因素,與世界法官制度開始有了銜接。正如梁啟超1923年所稱:“十年來國家機關之舉措,無一不令人氣盡。稍足以系中外之望者,司法界而已。”{34} 民國司法界的進步自然與嚴格的司法官考試制度緊密相關。總體而言,民國北京政府的司法官考試制度,順應了現代司法對司法官職業化、精英化的要求,確立起一套比較嚴格的司法官考選制度,為司法變革提供了一支生力軍,推動了現代司法制度在中國的生成與發展。{35}

注釋:

① 參見畢連芳:《北洋政府對司法官考試的制度設計》,《史學月刊》2006年第10期。

② 參見吳永明:《理念、制度與實踐:中國司法現代化變革研究(1912—1928)》,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③ 《法部奏酌擬法官考試任用施行細則折并單》,《政治官報》第911號,宣統二年四月初六日。

④ 《孫中山全集》第2卷,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281頁。

⑤⑥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1912年1月至6月),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71年印行(中國臺北),第511、640頁。

⑦ 《司法部擬定考試法官章程》,《大公報》(天津版)1912年5月22日。

⑧ 《司法部電咨》,《盛京時報》1912年9月13日。

⑨ 《令整頓司法事宜》(1914年12月28日),《東方雜志》1914年第10卷第8號。

⑩ 《梁前司法總長呈大總統司法計劃十端留備采擇文》(1914年4月27日),《司法公報》第8號,1914年5月31日。

{11} 《大總統申令》(1915年4月29日),《政府公報》第1069號,1915年4月30日。

{12} 梁啟超:《呈大總統詳論司法急宜獨立文》,《司法公報》第4號,1914年1月15日。

{13} 李在全:《民國初年的司法官制度變革和人員改組》,《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文章考察了京師司法界的人員組成及學識履歷,認為當時司法界確實薈萃了全國司法界的精英。

{14} 董康:《民國十三年司法之回顧》,《法學季刊》1928年第2期。

{15} 《飭造司法官履歷表冊》,《新聞報》1913年3月5日。

{16} 《呈批》,《政府公報》第363號,1913年5月11日。

{17} 《奉吉直司法界之風潮》,《申報》1913年3月21日。

{18} 《奉直吉三省法官代表梁壽相等上國會請愿書(再續)》,《大公報》(天津版)1913年10月27日。

{19} 《司法部布告》,《大公報》(天津版)1913年11月12日。

{20} 錢實甫:《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制度》,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74頁。

{21} 參見《法官取消黨籍之嚴飭》,《大公報》(天津版)1913年1月17日。

{22} 《通電催各省法官脫黨》,《大公報》(天津版)1913年3月15日。

{23} 《司法總長梁啟超呈大總統謹將應行回避之河南等省高等廳長官互相調用人員開單請鑒核施行文(附單)》(1914年2月24日),《政府公報》第648號,1914年2月26日。

{24} 《司法官限期回避》,《大公報》(天津版)1914年5月19日。

{25} 《司法官考試令施行細則》,《東方雜志》1916年第13卷第4號。

{26} 《司法部令第15號》,《政府公報》第226號,1916年8月20日。

{27} 《法官考試舉行》,《大公報》(天津版)1917年10月31日。

{28} 《定期試驗之布告》,《大公報》(天津版)1917年11月9日。

{29} 《司法官考試甄錄試及初試典試委員會通示(中華民國七年一月三十一日)》,《政府公報》第733號,1918年2月5日。

{30} 《司法類:司法部司法官考試及甄拔合格人數表》,《統計月刊》1918年第7期。

{31} 《通告》,《政府公報》第738號,1918年2月10日。

{32} 王用賓:《二十五年之司法行政》,《現代司法》1936年第1期。

{33} 《司法官考試令》,《政府公報》第631號,1917年10月19日。

{34}? 梁啟超:《題詞》,《法律評論》(創刊號)1924年5月10日。

{35} 吳永明:《民國前期司法官考選述論》,《法律文化研究》第1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簡介:朱曉東,鄭州輕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河南鄭州,450001。

(責任編輯? 張衛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女天堂|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a国产精品|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 久久伊人操|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夜夜操国产| 日韩资源站|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狠狠亚洲五月天|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欧美另类第一页| 99爱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a| 亚洲永久视频|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激情综合五月网|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在线亚洲天堂| 91av国产在线| 在线观看av永久|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久草网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小视频在线|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精品第一区| 色香蕉影院| 免费不卡视频|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97国产在线观看|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a欧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