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音樂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能夠在教學中融入行為表現的教育培養,使音樂學專業的教學形式在內在的藝術理解與外在的實踐訓練中,提高當代高校學生的素質水平。音樂學專業知識的傳授,在于音樂技巧的長期訓練,并在高校教師的正向評價中維持高校學生的技能成長。因而,在音樂學專業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的教育關注,尋求理論知識傳導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點,是在教學資源融合、實踐教學拓展中實現知識與實踐完美銜接的條件之一。
高校音樂學專業的教育發展不能只局限于基礎知識的教育培養,還應在多元教學模式的構建中拓展高校學生的能力發展路徑,使教學關注點落實在人才建設與創新能力培養之中。因而,當前音樂學的教育更迭應融合高校學生的理論成績與外在的能力表現,關注高校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感受,維持高校學生的學習情緒,并在實踐培養與理論水平的提高中,實現高校音樂學專業知識培養的基本教育功能。實踐培養與理論研究的融合,在教育作用的建設上,更能體現音樂學專業的多元性與當前高校教育發展的必要性,在音樂學專業教學中拓展教學空間,才是實現高校教育人才培養價值的真正建設方向。
(一)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路徑
面對專業知識正在領域化發展的高校學生,構建音樂學專業藝術實踐課堂最重要的內容是教學參與度的增強。這個階段的學生,其能力水平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加強課堂實踐的參與面、融合理論與應用的教育研究,能在能力培養的路徑與方向上為高校學生帶來知識學習的轉變。藝術實踐的融入改變了高校音樂學教師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師生之間的學習溝通,降低了強調知識理論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教育局限性,并在正向評價、教育實踐指導的促進作用下,有助于高校學生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利用較為體系化的知識學習方法,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間的教育促進點,除了相互協調外,還有教育應用價值更高、教育領域性更強的屬性。這種以知識的協調作為教學路徑的教學研究方向,能夠讓高校學生的藝術表現行為變得更為自然,并且開始用教師傳授的藝術技巧驗證自身的技能水平,最終在教師的理論傳授、實踐教學評價、知識技巧的驗證中強化高校學生的知識學習方法,構成實踐教學的有機循環。
(二)加強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在藝術實踐教學的促進中,高校學生的藝術表現也會逐漸變得規范,實踐教學的教育理念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促進學生的理論理解水平,并在重復地實踐練習中加強教師的理論教學效果。對于能力正處于領域化發展時期的高校學生來說,拓寬教育實踐的參與面要重于理論知識的傳導。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并在藝術表現技巧的實踐印證中留下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一直處于知識與實踐循環發展的學習環境,教師所提供的每一次實踐內容,都會加強高校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并在教學參與面的增加中及時消化教師傳授的專業技巧。由此可見,對待知識結構已經成型的高校學生,教師的音樂學專業教學出發點在于拓展學生的實踐參與面,并在體系化、實踐化的課程發展中將理論的培養建立在藝術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從根本上說,學生實踐參與面的提高就是把音樂藝術理論的教育傳授看作一種實踐內容,讓理論的內化獨立于實踐活動之中,可在學生個體的實踐參與中實現教育教學的科學性發展。
(一)藝術實踐教學項目課程化,控制理論與實踐的應用方向
獨立的藝術實踐教學內容,由于其難以控制理論與實踐的應用方向,在實踐活動的教學研究中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價值體現。因而,本著實踐與理論雙向促進的教育理念,銜接音樂學專業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的基本方向,可將實踐活動在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實現雙向教育銜接,最終在實踐教學內容課程化的發展中,完成高校音樂學專業教學的發展轉向。處于音樂理論學習階段的學生,其所面臨的學習壓力通常難于調節,這是課堂教學缺乏實踐內容的主要表現。因此,在這種從理論學習走向實踐驗證的教學項目中,教師應該按照教學發展的階段性研究,創設實踐內容課程化的教學大綱,以便減少學生在學習過渡時所產生的困惑。其次,實踐教學的教育組成能夠有效證明音樂技巧的應用方向,教師根據不同階段高校學生所要求的能力標準,組織教育教學,并在實踐教學任務的融合中配制出不同的實踐活動內容,可以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共同研究、共同協作,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并完成知識內容量化的教育標準。
(二)在考核機制的常態化發展中,訓練學生的專業素養
一旦學生不理解實踐學習的重要性,會容易在音樂學專業的學習中使用錯誤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印證,這不利于教師在實踐活動的增設中規正學生的學習方向,使學生能夠在體系化的內容中得到藝術水平的提高。因而,考核機制的創設能夠在要求嚴格的階段性考核中,幫助學生認識實踐活動的能力學習價值,減少實踐活動重視性不夠所導致的教學問題發生。在考核內容的研究上,教師可根據理論技巧的實踐表達所必備的元素,制定相關的考核標準,并在校園活動的音樂安排中進行指導工作的落實,可減少考評機制對學生實踐發展帶來的壓抑感。另外,考核機制在藝術實踐中的融合,能夠幫助高校教師理解學生的學習困惑,以此在專業知識的指導中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的實踐表演。藝術教學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創設考核標準較為靈活的藝術實踐內容,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表演行為背后的水平研究,以音樂技巧等內容作為考核機制的標準,才能在考核機制的常態化發展中,保護學生的知識學習情緒與進行音樂實踐活動的樂趣。比如,想要了解學生階段性的知識學習水平,教師可從音樂表演等校園活動的安排中,關注學生音樂藝術表達的創造性,并在音樂理論和舞臺表現上進行階段能力的考核,便于在教師的正向考核鼓勵與活動的完成與舞臺表現的促進下,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訓練學生的專業素養。
(三)實踐教學資源的多元化整理,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教學素材與教學資源的整理,能夠減少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所產生的迷茫感,以便在多元化教學資源的幫助中,找到自身的努力方向及音樂學習與音樂實踐的意義。面對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產生的迷茫,教師的斥責只能適得其反,更無法在斥責中理解學生的處境。因而,在音樂學教學中,針對綜合性、專業性較強的內容,教師應多在多元化資源的利用上,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進而維持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的耐心,有助于教師在多元化資源的整理下,在實踐活動的教學中做出有效的藝術引導。其次,利用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資源,可在基礎的教導溝通中根據相應的資源內容,為高校學生提供更為具體的學習案例,讓高校學生在實踐教學資源更全面的課堂中,得到學習效果更好的知識學習體驗。經典音樂作品的剖析與講解,也是實踐教學資源多元化整理所帶來的教育優勢之一,利用經典音樂作品中的內容剖析,列舉更多音樂理論的應用方向,可以引發高校學生的學習思考,使學生在進一步的學習發展中,保持質疑的學習態度,并以作品剖析的學習視野在更多的作品研究中,理解不同形式音樂的情感表達,從而在實踐活動中選擇另一種不同的音樂表達方式。
(四)通過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培養,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活動的情感調動價值
音樂這項藝術的表達,在于情感的輸出與引發,或活躍、或悲情的表現方式是音樂學習的魅力之一。正因為音樂學習強調的主要內容是情感的體驗,進行實踐教學的培養時,教師才更需要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情感表達的平臺,使學生能夠在情感的抒發中理解不同器樂的協調演奏,洞悉舞蹈與音樂的配合路徑,使教師提供的多樣化實踐活動可以成為支持學生音樂素養提高、音樂水平發展的教育平臺。由此可見,教師首先要在歌舞、話劇等不同形式的音樂文化實踐活動中,融合多樣化的活動主題,促使學生理解實踐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夠在活動演出中幫助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理解音樂活動的情感調動價值。音樂還是一種強調樂器配合的學科,其內核在于演奏的配合,但音樂的學習通常充滿了艱苦的訓練,校園音樂活動也好,音樂比賽也好,都是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基本平臺,也是高校學生學習成長中所必須重視的內容。利用不同音樂主題活動,方便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最終在演出、演奏、歌舞中實現實踐教學的能力培養價值。擴大藝術實踐教學的應用方向,最終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完成高校學生的學習思想轉化,實現高校學生的人格獨立培養。
結語:綜上所述,面對專業知識正在領域化發展的高校學生,構建音樂學專業藝術實踐課堂最重要的內容是教學參與度的增強。這個階段的學生,其能力水平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加強課堂實踐的參與面、融合理論與應用的教育研究,能在能力培養的路徑與方向上為高校學生帶來知識學習的轉變。在考核內容的研究上,教師可根據理論技巧的實踐表達所必備的元素,制定相關的考核標準,并在校園活動的音樂安排中進行指導工作的落實,以便減少考評機制對學生實踐發展帶來的壓抑感。
參考文獻:
[1]王博:《地方高校音樂學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模式探究》,《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2]李榮華:《供給側視域下高校音樂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模式探究》,《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3]韓雪:《高校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雙螺旋策略研究》,《音樂生活》2019年第6期。
[4]田莉:《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思考》,《音樂生活》2020年第9期。
[5]張翠:《試論本土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音樂生活》2020年第7期。
[6]王曉旻:《弦與指和,指與音和,音與意和〈谿山琴況〉美學思想對高校古箏課程線上教學的啟示》,《音樂創作》2020年第4期。
陳 怡 瓊臺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